首页>外科>骨伤科>骨伤病>正文

骨质疏松症,骨痿,骨痹单纯针刺穴位温针灸法

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 骨微结构破坏, 最终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骨折为特征的系统性 骨病 [1 ] 。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 骨丢失 速度加快, 从而易发骨质疏松。据统计, 约有 1/4 绝 经后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2 ] , 严重影响其 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病归属于中医学“骨痿” 、 “骨枯 ” 、 “骨痹” 等范畴, 多由于肾气不充, 骨质失 荣, 或脾气亏虚, 营养匮乏, 不能荣养坚固筋骨等所 导致。针灸在临床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疗 效确切, 取得一定的成果, 现将近 10 年针灸治疗该 病的临床概况综述如下。

1. 单纯针刺。针刺注重从“肾主骨” 理论选穴 及运用特定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李沛等 [3 ] 观察以髓会悬钟穴透刺, 配合三阴交( 双) 、 肾俞 ( 双) 、 命门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的 影响, 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总体健康、 生理功能、 躯 体疼痛、 社会功能、 活力及精神健康各维度评分值跟 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 05) 。 谭周纯 [4 ] 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取以肾俞、 三阴交、 命门为主穴的针刺疗 法, 对照组服用碳酸钙 D 3 咀嚼片加骨康胶囊, 连续 治疗6 个月后, 治疗组有效率 85. 0%, 对照组有效率 65.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萨仁和王金凤 [5 ] 比较补肾健骨针法和普通针刺法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补肾健骨针法组取 穴脾俞( 双) 、 肾俞( 双) 、 大杼( 双) 、 足三里( 双) 、 悬 钟( 双) 、 太溪( 双) , 普通针刺组选取腰背部疼痛部 位相应的双侧夹脊穴及双侧委中穴。结果显示补 肾健骨针法组总有效率 95. 00%, 普通针刺组总 有效率 80. 0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2. 电针。电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绝经后骨质疏 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延缓骨质疏松症的进程。李 珊瑚 [6 ] 在三伏天连续电针预防社区绝经后妇女骨 质疏松的研究中, 将 64 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 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2 例。两组均统一进行健康教 育、 制定日常作习、 运动和饮食计划, 治疗组每年伏天 予以电针治疗10 d, 连续治疗3 年。结果, 3 年后, 治疗 组骨密度数值之和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腰腿痛数值之 和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骨密度数值之和及腰腿痛数 值之和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 05) 。 王鑫 [7 ] 将 66 例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口服药物组各 33 例, 电针组取穴 大杼( 双) 、 肾俞( 双) 、 足三里( 双) , 口服药物组给 予碳酸钙 D 3 片口服治疗, 连续治疗 6 个月后, 电针 组有效率、 愈显率均优于口服药物组, 且两组有效率 及愈显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 。

3. 温针。温针疗法可提高激素水平、 促进骨形 成、 抑制骨吸收, 从而改善骨代谢负平衡状态。蔡国 伟等 [8 ] 采用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患者, 取 穴大杼( 双) 、 肾俞( 双) 、 悬钟( 双) , 治疗后结果显 示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疗效显著, 并指 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增加体内血清中胰岛样 生长因子, 降低白介素 6 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从而 促进骨形成, 抑制骨吸收有关。罗玉生 [9 ] 比较温针 灸和采用口服钙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 度影响。结果显示针灸组总有效率 88. 9%, 药物组 总有效率 66. 7%,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赵利华等 [10 ]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患者, 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 取穴大杼、 肾俞、 足三 里、 阳陵泉等穴, 对照组口服维丁钙片, 连续治疗 3 个月。结果表明温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 效优于对照组, 其具有提高激素水平及延缓骨丢失 的作用, 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4. 灸法。灸法可以振奋阳气, 增强自身调节功 能, 具有补虚通经络的作用。喻昭 [11 ] 对治疗组采用 隔附子饼灸命门及双侧肾俞结合口服阿仑膦酸钠, 与单纯口服阿仑膦酸钠比较, 结果表明治疗组骨密 度、 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提高( P <0. 05) , 而对照组较 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李志明 等 [12 ] 在对脾肾阳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口服阿仑膦酸钠肠溶片和钙尔奇 D600 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督灸治疗, 连续治 疗24 周。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Ca 2 + 、 L 2 ~4 、 股骨粗隆、 Ward 三角骨密度较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5) , 且均高于对照组( P 均 <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 血清骨钙素低于对照 组( P <0.05) 。欧阳建江和许辛寅 [13 ] 通过采用温和 灸对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红外热皮温值 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研究, 发现温和灸可以提高肾 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红外热皮温值, 提高 骨形成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降低骨吸收和骨转 换指标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 降低骨转换。

5. 针灸结合药物。张国山等 [14 ] 探讨针药结合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针刺治疗取穴 三阴交( 双) 、 肾俞( 双) 、 脾俞( 双) 、 大杼、 命门, 并 分别于早、 中、 晚口服淫羊藿胶囊各 1 粒。结果发 现, 针药结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殖内分泌 激素的分泌具有一定补偿作用, 且可以增加成骨细 胞活性, 促进成骨细胞生长, 减弱破骨细胞活性, 纠 正骨代谢负平衡状态等。周志华等 [15 ] 比较电针配 合口服骨化三醇胶丸和单纯口服骨化三醇胶丸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 有效率 96. 0%,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0%, 两组疗效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李国瑛等 [16 ] 采用针灸加中药桂枝茯苓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 松症, 将 56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27 例和对照组 29 例, 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针灸 ( 穴取命门、 肾俞、 脾俞、 百会、 三阴交、 足三里等) 和 中药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 率 85. 19%, 对照组总有效率 68. 97%, 两组疗效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王乃权等 [17 ] 观 察电针结合罗盖全胶囊口服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 松症疗效显著。

6. 埋线、 穴位注射和耳穴贴压疗法。周雪雷 等 [18 ] 将 30 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埋线 组和假埋线组, 均取穴肾俞、 脾俞、 足三里, 假埋线组 只针刺但不埋置羊肠线, 每 2 周埋线 1 次, 连续观察3 个月。结果显示埋线疗法能显著升高绝经后骨质 疏松症患者雌二醇水平, 降低其血碱性磷酸酶、 白 介素 6 及尿 Ca/Cr, 抗骨质疏松作用明确。竺融和 吴耀持 [19 ] 采用大杼穴注射密盖息针观察单穴穴位 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显示骨密度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 0. 01) , 治疗后疼痛症状缓 解( P <0. 05) 。翁钱瑛等 [20 ] 采用耳穴贴压联合穴 位敷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结果显示耳穴联合 穴位敷贴可以提高雌二醇水平, 刺激骨生成, 抑制骨 吸收。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高发病率及易于骨折的 特征,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目前西药 主要包括双膦酸盐、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降钙 素及钙制剂等, 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部分药物 潜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也随之突显。纵观文献, 针 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独特优势, 安全有效。

但从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中发现针灸治疗该病仍存 在以下不足: ( 1) 针灸治疗该病选穴、 组方无统一标 准, 缺乏规范的手法量效标准; ( 2) 缺乏规范统一的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3) 鲜有文章报道随访和远期 疗效; ( 4) 统计设计方面随机分配方法不明确、 样本 量偏小等。因此, 完善和规范临床的选穴配方、 针刺 量效及疗效评定标准, 进一步严格、 系统、 科学地对 针灸治疗该病开展多中心、 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 研究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张勇 罗婧 陈贵全

上一篇:中医“筋伤”踝关节扭伤正确处理方法

下一篇:强直性脊柱炎“龙骨针”针刺结合通脉温阳灸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