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剑乔教授辨治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的辨证思路
方剑乔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 从事针灸教学和临 床研究数年,尤擅针灸镇痛。方教授在辨病与辨证的 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审证仔细,选穴精炼, 独出枢机,形成了一套特色针刺治疗体系。有研究表 明,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年发病率为 0.80/10 万~ 1.1/10 万 [1] 、患病率为 5.70/10 万~8.90/10 万 [2] ,头 颈部肌肉的异常运动、慢性颈部疼痛、焦虑等这些症 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关系 [3] 。 余有幸 跟随方教授习诊,聆听教诲,目睹其在治疗原发性颈 部肌张力障碍上的独特方法,并见证其疗效,现将方 教授治疗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经验总结如下。
1 审证仔细,探本求源
颈部肌张力障碍(cervical dystonia,CD)是指一 种持续性或间断性头部或颈部肌肉收缩引起的异常 运动和姿势的运动障碍,可被随意动作诱发或加重, 异常运动主要表现为模式性、扭转性和颤抖性动 作 [4 - 5] 。根据其发作原因分为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 和继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 目前临床上对原发性颈部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主要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的药物、 肉毒素治疗及外科干预治疗为主 [6] , 但往往有不良反应较大 [7] 、易复发、高风险等问题 [8] 。方剑 乔教授在运用针灸诊治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上具 有独到见解,疗效确切 [9] 。 方教授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针 灸经络辨证,构建出针灸临床“辨病、辨证、辨经” 三维诊治体系, 认为对于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的诊 治,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中医辨证、经络辨证不可偏 废其一,首先应明确是否为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 其次明确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病因病机。 首先,应结合临床表现、肌电图、基因检测 [10] 、 影像学及其他临床检查综合判断, 并与其他相似疾病 进行鉴别,明确诊断。对于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病 人的诊断主要还是结合患者的发病年龄、 典型临床症 状及体征、躯体受累部位、影像学治疗等因素综合评 价。一般来说,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受累肌群较明 确,以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和肩胛提肌最 为常见, 其异常动作以转颈、 侧颈、 屈颈、 伸颈为主, 与舞蹈症、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运动障碍性疾病 有明显区别,不难诊断。同时,要注意鉴别原发性颈 部肌张力障碍和继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 针灸对原发 性颈部肌张力障碍效果较好, 对于继发性颈部肌张力 障碍的诊疗则应当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其次,运用三维诊治体系辨明病因病机。中医学 将肌张力异常疾病分为痉证、颤证和痿证。本病属于 “痉证”的范畴,类似于中医学“点头风” “摇头风” “瘛”等。方教授认为该病主要为气血闭阻,经筋失 养所致,并总结病因有四:外感病邪、气滞血瘀、阴 血亏虚、 肝风内动。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痉病总论》
中有云:“脉者,人之正气正血所行之道路也,杂错 乎邪风、邪湿、邪寒,则脉行之道路必阻塞壅滞,而 拘急之症见矣。 ”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 体,外感邪气,病由营卫而入,营卫皆属太阳,致使 经脉受阻,则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濡养筋脉,经脉拘 急而见反折为痉;痉之为病,其伤在筋,初起外邪骤 入,筋中气血运行不畅,久则气滞血瘀,病邪阻滞经 络,气血闭阻,无以濡养筋脉,致使筋脉挛急而现肢 节痉急之象; 《景岳全书· 痉证》 曰: “愚谓痉之为病, 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 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 。起居失常,颈 部过劳,耗伤气血,以致筋脉空虚,血不养筋,阴虚 筋燥,导致神机妄动,经筋结聚无常,拘挛弛纵而发 此病。 《圣济总录》曰: “肝藏血,与筋合,肝气和, 则气血强盛,以行于筋膜,故骨正筋柔,气血皆从, 若肝脏气虚,不能荣养,则为风邪所侵,搏于筋脉, 营卫凝泣,关节不通,令人筋脉抽掣疼痛。 ”肝者, 贯阴阳,统血气,居贞元之间,握升降之枢者也。肝 气不畅,或因肝虚而力不能舒或因肝郁而力不得舒, 则筋急风升,发而为痉。从经络辨证而言,本病当从 阳经论治,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 本病为阳经受病, 多伤及手足阳明经、手少阳经和督脉,同时方教授认 为本病属经筋病候, “气血闭阻,经筋失养”为其主 要病机,提出了“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的治疗 原则。
2 穴病相宜,创新针灸方案
方教授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而且精通 现代医学理论,在临床诊治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 时,常借鉴于现代康复医学、神经科学及解剖学等理 论成果,基于神经解剖结构进行腧穴精确定位,灵活 运用古典针刺手法,同时善于结合电针、经皮穴位电 刺激等现代技术, 中西合参, 不拘泥于传统诊治思路, 创新针灸治疗方案,优化针灸处方等。
2.1 灸刺结合,袪邪止痉
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病位多在运动调节中 枢 [11] ,常因睡眠、紧张、焦虑等情志因素诱发和加 重,卧床休息、情绪平和则减轻。此病由其发病部位 和致病因素两方面促成,方教授在治疗时,强调要兼 顾肌张力异常疾病的发病部位和影响因素进行针灸。 一方面, 方教授认为要注重神经根与特定解剖部位穴 位的选择。有研究 [12] 表明,基于对经络腧穴的准确 定位进行的针灸治疗,与人体解剖学,特别是神经系 统解剖的关系密切。 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是由于颈 部肌肉异常收缩并形成异常姿势,其中胸锁乳突肌、 头夹肌、 头半棘肌和肩胛提肌等肌肉起始或终止于颅 骨,并跨越整个颈部,兼有导致斜头和斜颈的可能, 是最常见的责任肌肉 [13] 。在针灸取穴时根据对颈部 异常运动进行分析,判断所涉及的责任肌肉,选取责 任肌肉上的穴位,如完骨、天牖、天窗均位于胸锁乳 突肌后缘,翳风、天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扶突位 于胸锁乳突肌的前、 后缘之间等, 同时选取 “项七针” , 诸穴合用,能够调整中枢神经、颈部肌群及其周围组 织,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另一方面,在针灸治疗时, 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选取相应的腧穴进行针刺。 针灸处方中,方教授认为,局部选穴以颈部异常 运动所涉及的责任肌肉附近的穴位为主, 选取经验效穴 “新设” 穴, 远端取穴则根据辨病取穴、 辨证取穴、 循经取穴的三维诊治体系进行选穴。 主穴: “项七针” 、 “新设”穴、C 3 ~C 6 夹脊穴、颈百劳、曲池、外关、 合谷; 根据责任肌肉选取天牖、 天容、 天窗、 扶突等, 外感病邪者加大椎,气滞血瘀者加血海、足三里,阴 血亏虚者加膈俞, 肝风内动者加肝俞、 三阴交、 太冲。 “项七针” ,是方教授根据病因及穴位解剖结构与枕 大神经、枕小神经的关系优选的效穴,是由风府,双 侧天柱、风池、完骨 7 个穴位组成的针灸组方 [14] , 诸穴合用,共奏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清脑益髓、止 痛定眩之效。风池为胆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位于足 少阳胆经,肝胆互为表里,故泻之可清泻肝胆之火; 阳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诸阳经的作用,泻风池可以 清泻诸阳经,泻火潜阳。 《针灸甲乙经》曰: “颈痛项 不可顾……风池主之” 。 现代研究 [15] 发现, 颈枕部投 影区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延髓, “项七针”穴位 的纵向切面有枕动静脉分支、 枕大神经、 枕小神经等, 与舌咽、迷走等神经纤维支配也有关,天柱、风府穴 深部是枕大神经干及其分支,完骨、风池深部布有枕 小神经本干及其分支。选用“项七针” ,既能松解颈 部肌肉僵硬,又能改善上颈段和头部微循环,对头颈 部的血液循环、 中枢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具有整体调节 作用。 “新设”穴为治疗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经 验效穴,位于项部,当第 3、4 颈椎之间,旁开 1.5 寸,斜方肌外侧凹陷中,左右计 2 穴。在该穴直刺进 针得气后,调整针身,选用 1.5 cm 长的艾柱,点然 后插在针柄上行温针灸。该穴位于斜方肌外缘,其下 布有第 3、4、5 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能支配斜方肌 和头夹肌,以此穴为主穴,进行温针灸治疗,可有效 改善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及其他颈部肌肉的血液流通 和神经兴奋性。根据《席弘赋》 “曲池两手不如意, 合谷下针宜仔细”的记载,远端取曲池、合谷治之, 可通络止痉;合谷、太冲相配为开“四关” ,此法可 安神止痉。 该病为经筋疾病,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穴, 阳明主“濡润宗筋” ,舒筋散结。 《素问·调经论》记 载: “并在筋,刺之筋” ,排刺法常用于筋经病的治疗, 故在颈项部选取“项七针”及夹脊穴,行排刺针法。其 中夹脊穴选用0.35 mm×50 mm 针灸针直刺 26~40 mm, 双侧取穴,排列成两排,以患者自觉颈部有明显针感 并向四周扩散为佳; “项七针”选用 0.35 mm×50 mm 针灸针向鼻尖方向针刺 26~40 mm,以捻针时酸胀感 向颈侧部传导为好。 使用排刺法针刺, 刺激范围更大, 无论是在针刺力度、 作用范围上都有利于促使针感扩 散, 加强针刺感应, 激发经气传导, 使针感由浅入深、 由近及远地扩散到四周,迅速达到气至病所的针刺 效应。
2.2 善用电针,解痉通络
经皮穴位电刺激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在经皮神经电刺激的基础上, 通过置于皮肤表面的电极配合针灸穴位, 将脉冲电流 输入人体的治疗方法 [16] 。对于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 碍的治疗, 方教授多在受累肌肉的起止点或交汇处使 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取密波 100 Hz,电流强度 3~4 mA,刺激强度以颈侧肌肉部出现微微跳动为度。 这种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治疗方案往往收效显著, 这是 由于一方面高频(100 Hz)的 TEAS 促进了脊髓中强 啡肽的释放,抑制了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 改善肌肉痉挛的状态, 另一方面 TEAS 能促进血浆乳 酸清除,促进海马、中脑 5-HT 代谢速率,从而能发 挥有效抗运动性疲劳效应, 解除肌肉长时间痉挛所产 生的酸胀感 [17] 。同时,方教授强调,原发性颈部 肌张力障碍的 TEAS 刺激不宜过强, 以患者能够承受 为度。
3 典型案例
患者,男,28 岁。初诊日期:2017 年 11 月 23 日。
主诉:头项部不自主左侧倾斜伴抽动 3 个月。
病史: 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项部不自主向左后方 倾斜、抽动等多种异常姿势混合,颈部肌肉紧张,可 因劳累、情绪紧张加重,影响工作及生活,无颈部疼 痛,无头晕,无上肢麻木,曾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二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 , 予加巴喷丁、甲钴胺等口服,未见明显好转,遂至我 院门诊以求进一步诊治。刻下症:头部不随意向左侧 旋转且固定,左侧颈部肌肉僵硬酸痛,以左侧胸锁乳 突肌起止点处为甚,劳累、情绪紧张症状加重,睡眠 时消失,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纳可,夜寐差, 二便可,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既往体健,无家族 史。专科检查:内科检查正常,肌肉无萎缩,颈部向 左侧屈曲,左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肌张力高,左侧 胸锁乳突肌起点处压痛明显, 脊柱间接叩击试验 (-) ,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颈椎正侧张口位 X 线片、 颅脑 MRI:无明显异常;颈椎 MR:颈 4/5、颈 5/6 椎间盘轻度膨出;肌电图:左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颈 动脉多普勒: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医诊断:痉证,辨证: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
治 则:理气养血,舒经通络。
取穴:患者取坐位。主穴: “项七针” 、C 3 ~C 6 夹脊穴、 “新设”穴、曲池、外关、 合谷、血海、足三里;配穴:沿痉挛侧的斜方肌、胸 锁乳突肌肌肉走行方向选取天牖、天容、天窗、扶突 等。操作:患者俯卧坐位,暴露颈部及上肢,局部常 规消毒后, “项七针”及 C 3 ~C 6 夹脊穴用排刺法直刺 进针,进针深度 26~40 mm;针刺“新设”穴时,直 刺快速进针,使之在颈侧部出现针刺感传;其他穴位 常规进针,健侧施以补法,患侧施以泻法,得气后, 于受累肌肉的起止点或交汇处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 疗法,取密波 100 Hz,电流强度 3~4 mA,刺激强 度以颈侧肌肉部出现节律性跳动为度,每次留针 30 min,双侧“新设”穴采用温针灸,同时配合 TDP 照射颈项部。每周治疗 3 次,每次治疗间隔 1~2 d, 6 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 3 个疗程。经 3 个疗程后, 患者头颈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基本消失, 颈部肌肉紧张 明显好转。随访 3 个月未复发。针灸疗法对于本病止 痉效果明显,疗效快,不良反应小。
4 小结
目前临床上对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主 要以西医治疗为主,但多伴有不良反应大、易复发 等问题,而针灸对于此类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方 剑乔教授在运用针灸诊治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上 主张应用针灸临床“辨病、辨证、辨经”三维诊治 体系来诊断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病因病机,并 认为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的关键病机在于气血闭 阻,经筋失养,提出了“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 的治疗原则。在治疗方法上,方教授认为应当灸刺 结合,选取经验效穴“新设”穴进行温针灸,同时 注重神经根与特定解剖部位穴位的选择,松解受累 肌群,另外方教授多选取受累肌肉的起止点或交会 处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取密波 100 Hz 解痉止 痛。这一方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验证,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李晓宇 孙海榉 方剑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