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肩周炎>正文

产后肩关节反复疼痛 自拟中药方联合针刺治疗

针药并用治疗产后肩痹的临床观察
 
产后肩痹是妇女产后、人工流产或妇科手术后致气血虚弱,外感风寒湿邪,瘀血积滞导致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急,可伴有全身疼痛、游走不定等症状,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痛苦[1]。妇女产后多虚多瘀,气血大伤,气血推动无力,瘀滞不通,更易外感风寒湿邪,合而为痹,引起筋脉拘急、疼痛,若失治误治,病情往往迁延难愈。笔者临证以自拟中药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生化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产后肩痹,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产后肩痹患者30例,平均年龄(29.16±3.19)岁,平均病程(17.42±4.13)d。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符合产后痹的中医诊断标准[2]。①产褥期内发病。②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出现疼痛、酸楚、胀麻、沉重、乏力等症状,天气变化或遇冷水、空调、劳累后病情加重。③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常伴有受累关节、肌肉疼痛而导致的活动障碍,局部无明显红肿,肤温正常。④辅助检查:血常规、风湿、血沉等炎症及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异常,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1.3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肝肾脏器、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治疗期间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未按要求接受治疗或复诊者;合并严重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
取穴:肩髃、肩髎、肩前、肩贞、臂臑;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肘髎、外关、合谷;远端取穴:足三里、脾俞、血海、公孙。根据取穴原则,每次不超过10个,每日更换取穴,防止穴位疲劳。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选取肩部两个穴位,接通G6805型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使用TDP照射患侧面部,以局部有热度为适,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周。
 
2.2 中药治疗
处方:鸡血藤30 g,黄芪15 g,桂枝12 g,白芍、桑枝、当归、川芎、桃仁各9 g,生姜、大枣、地龙、羌活、防风、红参、甘草片各6 g。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温服,共治疗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使用横向移动标尺测定疼痛值,标尺正面由左至右标有0~10数字,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②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有效:肩部疼痛部分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肩部疼痛症状无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改善。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治疗前,30例产后肩痹患者VAS评分为(7.70±1.23)分;治疗后,30例产后肩痹患者VAS评分为(1.88±1.31)分,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患者中,痊愈2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
 
4 病案举隅
患者,女,29岁,2015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左侧肩关节反复疼痛1个月余。主因为患者分娩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不注重产后调护,不慎感受空调寒气,当夜自觉左侧肩关节疼痛不适,次日清晨出现发热恶寒,体温最高39 ℃。曾在外院急诊就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以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肩关节时有疼痛不适,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现症见:左侧肩关节隐痛不适,重则活动受限,不能提拿重物,夜间加重,疼痛难忍,热水袋外敷可缓解,无明显的肢体麻木等相关症状,伴有汗多,纳差,眠可,大便难解,舌质淡红,苔薄白,肝脉细,脾脉弱。查体:肩关节肩峰下、肩贞穴处有明显压痛,向后外旋时疼痛明显,余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产后痹。辨证:气血两虚,风寒湿外袭。治法:益气养血,调营和胃,祛风通络。处方:黄芪15 g,桂枝12 g,鸡血藤、火麻仁各30 g,白芍、桑枝、当归、川芎、桃仁、白术、砂仁(后下)各9 g,生姜、大枣、地龙、羌活、防风、红参、甘草片各6 g,5剂。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温服。针刺操作同上文,每日1次。治疗5 d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5 讨论
产后肩痹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古代医籍中并无明确的病名记载,症状散见于产后中风、产后身痛、产后腰痛、产后痛风、产后风湿等各篇中。如《经效产宝》载“产后中风,身体疼痛,四肢蕤弱不遂”,即产后痹。《妇人大全良方》云:“不避风寒,脱衣洗浴,或冷水洗濯,当时虽未觉大损,盈月之后即成褥劳。”《傅青主女科》云:“产后百节开张,血脉留散,气弱而经络间多阻滞,累日不散,则筋牵脉引,骨节不利。”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机体虚弱,脏腑功能低下,气血不足,百节空疏,调护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至,导致经络受阻,肌肉、关节出现疼痛、麻木、活动障碍等。朱丹溪曰:“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又结合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研究所用中药处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生化汤加减而成,方中以黄芪桂枝汤调营和卫,黄芪、红参大补气血,培补本元;生化汤活血不耗血,养血祛瘀,桑枝善走于肩,鸡血藤养血活血,祛风通络。羌活、防风祛风散寒,用量宜小,以防伤正。诸药合用以补气血培元治本,活血通络祛风治标。
 
针刺治疗痹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记载,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明确了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3,4,5]。本研究主要采用传统针刺,局部选取肩髃、肩髎、肩前、肩贞等穴,配合上肢穴位如曲池、臂臑、手三里等穴疏通局部及肢体经络;选取公孙、足三里、血海、膈俞等穴,取其补益气血、活血祛风之功。诸穴合用共同激发肩部局部经气,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目的。
 
通过文献记载及长期临床实践,目前多认为产后气血虚弱、外感风寒湿邪为产后肩痹的发病关键,邪气痹阻肢体关节,气血不运,经络不通,从而导致肢体疼痛、酸胀及活动障碍,若处理不及时,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本研究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生化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产后肩痹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满意,刘红艳,娄玉钤.产后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10):51-56,80.
[2] 刘沙,陈芳,邵峰,曾光,等.祛风止痛煲治疗产后痹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169-170.
[3]石文英,林祖华,罗容,等.温针灸结合瑜伽体位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9,39(1):33-36.
[4]薛丹,张新普,蔡敬宙.肩三针针刺不同深度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2):37-40.
[5]冉鹏飞,王艳敏.针刺对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11):22-24.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邸富荣

上一篇: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肩部中药溻渍加手法松解治疗

下一篇:肩周炎温针灸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