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肩周炎>正文

热敏灸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前屈活动度的影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 因急慢性劳损致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进行性病变, 进而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肩部疼痛、肩部前屈受限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2]。肩周炎属于中医“漏肩风”“痹证”等范畴, 多因风、寒、湿邪侵入人体, 致使经络阻滞, 血运不畅而发病。研究显示, 温针灸、热敏灸治疗肩周炎具有良好效果, 有利于恢复肩关节功能, 但关于两种针灸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报道较少[3]。本研究观察热敏灸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前屈活动度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浚县新镇卫生院针灸科收治的108例肩周炎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4例。对照组男31例, 女23例;年龄41~79岁, 平均 (58.29±8.95) 岁;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6年, 平均 (2.36±1.24) 年。观察组男33例, 女21例;年龄41~78岁, 平均 (57.98±8.69) 岁;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5年, 平均 (2.29±1.22)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
符合《肩周炎的诊治与康复》[4]中相关诊断标准;无精神类疾病, 具有认知能力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临床检查肩关节脱位者;入组前2周内服用激素及镇痛类药物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2.1 对照组
给予温针灸治疗。取肩前、肩髎、臂臑、肩髃、肩贞、肩井、巨骨等为主穴, 取合谷、列缺、条口、曲池、中平等为配穴, 使用0.30 mm×50 mm毫针实施针刺, 得气后留针30 min;将长1 cm艾条插于针尾处, 点燃艾条尾部, 每1段为1壮, 每穴2壮, 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
 
2.2 观察组
给予热敏针灸治疗。以肩胛、颈夹脊、手三里、阿是穴等穴位为中心, 在距离皮肤2 cm处施灸;根据艾灸走向探查热敏点后, 严格按照回旋灸、雀啄灸、往返灸、温和灸4步疗法实施针灸。进行2 min回旋灸, 以促进局部气血温热;以2 min雀啄灸加强敏化, 2 min循经返还, 以激发经气;最后行温和灸发动感传, 以通经络。每周5次, 连续治疗3周。热敏穴判断:远部热于局部, 深部热于表面, 非施灸部位或施灸部位出现酸、麻、痛、胀等感觉。连续治疗3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前屈活动度及疼痛程度。①肩关节功能:采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价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情况, 分别从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肌力、日常活动能力及关节局部形体5个部分进行评价, 分值0~100分, 评分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②前屈活动度:分别测量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前屈活动度。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价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疼痛程度, 分值0~10分, 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 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及体征改善, 肩关节功能优于治疗前, 仍存在活动受限;无效:症状、体征及肩关节功能均未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5]。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 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前屈活动度及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前屈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 VAS评分低于治疗前 (P<0.05) ;且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前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 ]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54 26 (48.15) ▲ 28 (51.85) 0 (0.00) 0 (0.00) 54 (100.00)
对照组 54 10 (18.52) 43 (79.63) 1 (1.85) 0 (0.00) 54 (1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而致痹证, 主张肩周炎为本虚标实[6]。肩周炎多发于老年群体, 多因老年人肝肾亏虚而致气血不足, 经脉失养;或因汗出当风, 风寒湿邪侵袭机体, 阻滞经脉关节, 致使血气不畅, 不通则痛;又或隐匿劳损过度, 气血失调, 血运不畅, 筋脉失养, 而致发病。故中医主张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经为基本治疗原则[7]。
 
温针灸不仅能够达到针刺疏散外邪、通经活络的效果, 还能起到艾灸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止痛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艾灸的温热效应具有松弛肩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松解关节局部组织粘连及消炎止痛的效果[8]。热敏灸是通过点燃艾叶热悬灸热敏态腧穴的方法, 属于一种新的针灸方法, 能够激发透热、传热、扩热等经气传感效果, 促使气运传导运行, 具有温经散寒、补益正气、祛瘀散结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艾灸的治疗效果。人体腧穴存在静息和敏化两种状态, 腧穴处于敏化状态时, 受到外界刺激常呈现出小刺激大反应。风门、颈夹脊穴及手三里等是治疗肩周炎的热敏化腧穴, 施针时可有效产生扩热及透热作用, 传感效应显著,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前屈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 VAS评分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前屈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表明热敏灸治疗肩周炎效果优于温针灸, 有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 肩周炎患者给予热敏灸治疗有利于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增加前屈活动度, 提高患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郭艳明, 王宁, 谭政.滞针刺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8例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 2016, 37 (4) :326-328.
[2] 徐海燕, 熊俊, 付洪.基于倾向性评分法探讨艾灸治疗肩周炎灸感与灸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7, 44 (1) :137-140.
[3] 王妍妍, 彭志杰, 张文涛, 等.循经取穴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 30 (6) :345-347.
[4] 郭长发.肩周炎的诊治与康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36-136.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55.
[6] 刘尚策, 郭玉红, 何艺博, 等.温针灸配合“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17, 33 (3) :50-52.
[7] 戢彬, 倪荣福.运动疗法配合中医温针灸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12 (9) :1242-1244, 1248.
[8] 郑英.针刺加热敏温灸盒灸与针刺加电针治疗肩周炎临床对照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15, 31 (2) :8-11.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刘华宇

上一篇:浮针结合再灌注运动治疗肩峰下滑囊炎临床研究

下一篇: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肩部中药溻渍加手法松解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