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肩周炎>正文

肩周炎“五十肩”“漏风肩”浮针加灌注手法

浮针联合再灌注手法治疗肩周炎50例
 
肩周炎, 又称“冰冻肩”“五十肩”“漏风肩”等, 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虽然大部分患者对本病耳熟能详, 个别还能自愈, 但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 活动受限及疼痛不适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笔者应用浮针联合再灌注手法治疗肩周炎50例,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6年2月15日~9月15日的门诊患者, 共100例, 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 其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最小34岁, 最大70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2 a或以上。对照组50例:其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2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2 a或以上。治疗组病情评分轻度6例, 中度21例, 重度23例;对照组轻度5例, 中度22例, 重度23例。两组一般资料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 规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 符合肩周炎粘连前期和粘连期的诊断标准[1]。
 
1.3 排除标准
(1) 排除严重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患者; (2) 孕妇; (3) 贫血或具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疾病患者; (4) 肩部骨折未愈合者及肩关节脱臼患者; (5) 中途停止或未按规定治疗, 无法判断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给予浮针联合再灌注手法治疗。 (1) 取合适体位; (2) 在患处寻找准确的MTRP (肌筋膜触发点、压痛点) , 在距离MTRP的下方约5 cm~8 cm处选取进针点, 避开皮肤上的斑痕、凹陷、凸起、结节、破损等; (3) 进针:操作者手指及治疗部位消毒后, 将一次性浮针 (中号, 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装在专用进针器上, 针尖与进针点呈15°~25°角, 然后弹射进针, 直指病痛点; (4) 运针:用右手轻柔、缓慢地沿皮下向前推进, 注意皮肤呈线形隆起, 针尖不深入肌肉层; (5) 扫散:针尖退回软套管中, 手握针座, 使针尖呈扇形摆动, 动作轻柔, 每次200次; (6) 再灌注运动:在扫散的同时做相关肌肉及关节的主动或被动的辅助动作, 如前屈、外展、后伸等; (7) 留管:将针芯取出, 一次性无菌敷贴固定, 留软管5 h。嘱咐患者留管期间注意局部清洁, 防止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软管脱落。
 
2.2 对照组
给予普通针刺加火罐治疗。 (1) 取合适体位; (2) 穴位选取肩前、肩髎、肩贞、肩髃、臂臑、肩井、阿是穴; (3) 医者双手及穴位消毒后, 取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0.3 mm×50 mm, 华佗牌, 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针刺穴位, 进针后依据辨证施捻转提插补泻手法, 得气后留针30 min; (4) 起针后在患病部位施用闪火拔罐, 留罐15 min。疗程: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 5次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 [1]。治愈:肩部无疼痛及压痛, 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显效:肩部疼痛及压痛显著缓解, 关节功能活动接近正常;有效:肩部疼痛及压痛有所缓解, 关节功能活动较治疗前好转;无效:治疗后症状如前, 无改善。
 
3.2 肩部疼痛评分
拟用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评估疼痛程度。方法是患者根据自己主观感受在一条标有从“0”到“10”的10个刻度的游动标尺上选择相应分值。7分~10分:重度疼痛, 严重影响肩部活动及睡眠, 不能正常工作;4分~6分:中度疼痛影响肩部活动范围及睡眠, 尚能忍受轻体力工作;1分~3分:轻度疼痛, 不影响肩部活动及睡眠, 能做较重体力工作;0分:肩部无疼痛。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
 
3.3 关节功能活动评定参照肩周炎康复评定量表
简式Fugl-Meyer上肢坐位运动功能评定, 重度功能障碍0分~8分, 中度功能障碍9分~19分, 轻度功能障碍20分~25分, 正常26分。
 
3.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以P<0.05为标准判定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5 治疗结果 (见表1~表3)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表3 两组肩关节Fugl-Meyer功能评分比较
4 体会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 常见于中老年, 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临床表现为肩部多个部位的疼痛、多个方位活动受限及压痛、怕冷、肌肉痉挛与萎缩;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 X线平片或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 或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2]。目前治疗肩周炎的中医适宜技术有很多, 虽然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但在即刻缓解疼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的效果都不及浮针, 原因在于: (1) 浮针通常不在阿是穴、常规穴位上治疗, 也不刺入肌肉层, 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进行扇形扫散, 故针体刺到神经、血管的概率较少[3], 所以患者并没有普通针刺那种强烈的酸麻胀痛感, 也不容易出血, 不需要“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的得气感, 只需要“针至病所”[4], 从而改变患者对针刺疼痛的畏惧感, 在某种程度上也利用了系统脱敏法增强了患者对疼痛的心理治疗。 (2) 中医学认为, 风寒湿邪由外而内侵袭人体致经络气血不畅, 不通则痛, 而十二皮部是人体的卫外屏障, 同时也是“有诸内必形于外”的反应部位, 故浮针在肌筋膜触发点下方的皮下扫散动作, 增强了十二皮部与经络的感应传导作用,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 浮针针体粗, 在操作时刺激的面积大, 由机械力量所导致的发生在皮下的组织牵拉可诱发基因的表达[3], 促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释放生物电信号, 激发该组织的治疗作用, 促进患病部位的血液循环, 而起到活血止痛作用。 (4) 再灌注疗法和浮针同时进行, 其类似运动针法。它是依据于血液“缺血———再灌注”的观念, 通过医者辅助患者活动, 或患者主动活动患病部位肌肉链的肌肉及相关联的关节, 使得肌肉及血管间断地收缩和舒张, 以增强血流, 帮助缺血组织恢复到正常状态, 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从而促进肩周炎的康复。综上所述及结合本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浮针联合再灌注疗法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治疗组显效快速, 可减少传统针刺次数及疗程,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27-128.
[2]符仲华.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74;340.
[3]陆瑾, 孙建华, 符仲华, 等.浮针治疗肩周炎的即刻疗效及安全[J].中国针灸, 2008, 28 (6) :414-415.
[4]许荣正.针至病所及针灸疗效的关系[J].中医杂志, 2004, 43 (5) :342.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陆春梅 杨文忠 黄建良 陆芳燕 姜伟峰

上一篇:温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在促进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下一篇:肩周炎 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