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肝胆科>肝炎>正文

用“和”的理念养肝护肝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肝病的防治尤为重要,肝病好防不好治,积极防治远远优于被动治疗。对于各种肝病,中医强调要针对病人的个体差异和体质因素,把握好治疗用药的时机、疗程及治疗节度,达到“致中和”的效果。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有关医书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治未病”有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二是既病防变,突出了根据疾病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早期、有预见性的合理治疗。
  中医认为,肝属木,春木生发,春气通入肝,故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肝病治疗用药误区多]
  
  纵观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无不体现出“和”的思维理念,如: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等。依据“和”的思维理念来看目前的肝病临床治疗,发现有很多误区。
  
  误区一:肝病短期会根治。
  目前,抗病毒药物尚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只能达成长期抑制的效果。体内病毒的持续存在始终对人体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也是引起病情反复加重的因素。因此,慢性肝病、肝硬化病人容易病情反复,应随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治疗,而防治肝病要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误区二:依赖药物的治疗作用。
  当今,医学模式逐渐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肝病的防治中。人的精神作用和社会环境影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肝病的某些阶段不一定要用药物治疗。肝脏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适当的休息、合理的饮食及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作,甚至可以改变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误区三:病急滥用药。
  肝脏是人体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滥用药物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可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因此,临床用药要强调少而精,做到有的放矢。
  
  误区四: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治疗方式或药物。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治病是运用中药的四气五味、药物归经等特性,从整体上把握调治其失衡的状态,使之达到新的平衡而治愈疾病。在肝病的治疗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不同状况、不同阶段,或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或中西医并用。
  以肝硬化肝腹水病人为例,西医可根据病情的需要采用利尿剂、抗生素、白蛋白,或用腹水超滤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中药辨证施治。
  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肝病的疗效优于单纯用西药,或单纯用中药的疗效。
  
  误区五:用药不讲时机不讲度。
  肝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时机和病人的个体差异关系密切。比如,乙肝病毒的清除与机体的免疫状态相关,免疫耐受时,肝功能正常,但不利于病毒的清除;免疫反应过激,对病毒清除有利,而肝功能损伤可能过重,且人体难以耐受。若免疫功能处在一个适度的状态,转氨酶在正常范围的2~5倍之间,则有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和肝功能的保护,这时用药效果较佳。
  肝星状细胞活化是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键环节,肝星状细胞活化过度或不及都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惟有“适度活化”为宜。因此,在用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时,不能一味追求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而应把握一定的节度,因人而异,调和治之。

上一篇:并不绝对的药物性肝损伤

下一篇:如何正确地选用保肝药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