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皮肤性病>皮肤病>正文

全身瘙痒神经性皮炎 针刺阿是穴处沿皮损周围向中心围刺

李延芳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50余年,针灸造诣颇深,经验宏丰,开创性提出“针灸中气法”“多经多穴治痿证法”“轻柔浅刺法”“针下调气法”等,临床效验佳。现将其治神经性皮炎验案二则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案一
 
师某,男,59岁,2014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后颈部皮疹色红、瘙痒1个月余。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后颈部出现5cm×7cm大小红色丘疹,瘙痒。曾外用氟轻松乳膏,药后皮疹略有消退,停药后病情加重,遂求针灸治疗。刻下:项后皮疹色红,表面粗糙,皮肤增厚,按之较硬,自觉瘙痒,面积5cm×7cm。纳食佳,睡眠可,小便调,大便略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既往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10余年。
 
诊断:神经性皮炎(风热侵袭)。
 
治法:袪风清热止痒。
 
处方:阿是穴、风池穴、膈俞穴、曲池穴、委中穴。
 
操作:阿是穴处沿皮损周围向中心围刺,余穴常规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点刺委中穴放血,隔日1次。
 
治疗10余次后皮损消退,食辛辣食物、搔抓后仍痒,不红。继续治疗10余次后皮疹痊愈。随访2个月无复发。
 
案二
 
张某,男,40岁,2016年5月12日初诊。主诉:全身瘙痒10余年,加重1年。患者1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颈项、躯干及四肢对称性瘙痒,后逐渐发展至全身瘙痒,伴皮肤增厚改变,经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软膏、抗组胺类药物、钙剂等对症治疗,病情逐渐呈加重趋势。患者为卡车司机,瘙痒发作时因剧痒而影响驾驶,近年手抓已不解其痒,常随身携带钢丝刷,刷至皮肤出血方暂解其痒。四处求医,中西药叠用效果不佳而来诊。刻下:全身皮肤除面部外均可见抓痕,有血痕及血痂,皮损呈肥厚、苔藓样改变,瘙痒为阵发性剧痒,夜晚尤甚,影响睡眠。情绪易激动,伴有心烦,便秘,大便3日一行。舌暗红,苔厚腻,舌下有瘀斑,脉滑实数。既往健康,无过敏史。
 
诊断:神经性皮炎(湿热内藴,血脉瘀阻)。
 
治法:清热祛湿,活血通络。
 
处方:1.针刺:合谷穴、曲池穴、血海穴、大椎穴、三阴交穴、行间穴、阿是穴。2.中药:白鲜皮15g,薏苡仁30g,败酱草50g,制附子3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操作:诸穴用泻法,阿是穴叩刺拔罐,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日。嘱忌食辛辣,避免情绪激动。
 
5月24日二诊:治疗3天后开始好转,夜晚瘙痒明显减轻,患者甚为欣喜,皮损苔癣开始变薄,抓痕减少,未见出血,大便1日一行。舌苔白厚,脉滑有力。守原方续治。
 
6月4日三诊:瘙痒继续减轻,皮损继续变薄,已可见正常皮肤纹理,夜晚基本不影响睡眠。舌苔略白腻,脉滑。因患者急于工作,停针,予中药20剂以观疗效。
 
6月26日四诊:患者出差20余天,病情基本稳定,近日饮食辛辣后瘙痒有反复,继续针刺、中药治疗,嘱清淡饮食,避免情绪激动。
 
7月6日五诊:瘙痒基本消失,皮损增厚,苔癣消失,肤色基本正常,可见色素沉着,脉舌可。停针,予中药10剂巩固疗效。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本病属于中医学“牛皮癣”“顽癣”“摄领疮”范畴,《外科正宗·顽癣》中记述:“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载:“摄领疮……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该证多见于青壮年,多与情绪、饮食等因素有关,常反复发作,为阵发性剧痒,夜晚尤甚,影响睡眠且迁延难愈,故患者痛苦较大。治疗该证应注重辨证施治,临床常见郁、湿、火、燥、风等致病因素。
 
案一在皮损局部阿是穴围刺,可疏通局部经络,祛风泻火、化瘀止痒。项后是神经性皮炎的好发部位,风池穴位于项后,是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可治头风外感风邪,既可宣通局部气血,又可祛风止痒、清泻肝胆郁火。神经性皮炎多属血虚血热之证,曲池穴可搜周身风邪,膈俞穴、委中穴皆为调理血分之要穴,且膈俞穴为血会,委中穴为血郄,刺出血可清血热、降大肠膀胱热,四穴合用既可祛风止痒,又可凉血解毒,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案二患者全身泛发瘙痒10余年,皮肤苔癣样化如牛皮之厚,搔痒之甚手抓不能解其痒,来诊时述自家院子的三棵老枣树已经被自己蹭到光滑无皮,随身携带钢丝刷一把,常刷至皮肤出血方可暂得缓解,痛苦到几欲自杀。脉证合参,病属湿热内藴、血脉瘀阻,治当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湿热为病,前人虽有“如油入面,胶结难开”之论,但病情并不复杂,奈何10余年久治不愈?清代名医徐灵胎云:“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此为肌肤甲错、湿热内蕴、血脉瘀阻,非《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而何为?方中薏苡仁利湿缓急止痒,败酱草清热解毒、化瘀排脓,附子小量,以热引凉药通经络、入病灶,加白鲜皮以皮治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并有通血脉之效。针刺用合谷穴配三阴交穴气血双调、行气活血、和营通络,曲池穴配血海穴清热凉血、疏风止痒,泻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清阳郁之热。该病多与情绪有关,故泻足厥阴肝经荥火穴之行间,有釜底抽薪之意,取阿是穴重处叩刺拔罐,以蠲血分之郁热、皮肤之风邪而除痒。针药合用,组方严谨,直捣病穴,故10余年疾病应手取效。(李利军 河北省邯郸华仁中医院  贾小红 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  王瑞杰 河北省邯郸市第四医院)

上一篇: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操作与作用机制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