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皮肤性病>皮肤病>正文

毫火针配合悬灸治疗摄领疮的临床观察

摄领疮,现代医学称为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剧烈瘙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由于瘙痒干扰睡眠和日常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本病以局部外用激素为主,停药后易反复发作。自2018年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中医科和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皮肤科运用毫火针配合灸法治疗摄领疮,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中医科和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门诊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SPSS软件产生随机分配方案,并将方案隐藏(装入按序列编码的、密封的、不透光的信封中)进行分配治疗,做到操作、记录、统计三分离原则。结果治疗组符合疗效分析者55例,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34.91±15.09)岁;平均病程(27.16±17.68)个月。对照组完成56例,男26例,女30例;平均年龄(31.75±11.83)岁;平均病程(27.39±11.9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情程度等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关于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1]及《中医皮肤性病学》中“摄领疮”的辨证分型诊断标准[2];病情程度属中、重度;年龄18~79岁;入选前1周内未采取与本病相关治疗措施;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病发于特殊部位如眼睑、外阴等;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以及糖尿病血糖未控制稳定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取糠酸莫米松乳膏(湖北恒安芙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173)适量均匀涂于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21d。
 
2.2 治疗组
采用毫火针配合悬灸治疗。(1)毫火针点刺:取皮损处阿是穴,选择华佗牌0.3mm×25mm一次性针灸针。患者取舒适位,充分暴露患处,常规消毒后,选择两支针灸针,将针身烧至发白后迅速垂直刺入皮损区,随即出针,每针相距0.3~0.5cm,由皮损边缘逐渐向中心点刺,皮损增厚明显处可稍密集性点刺,针数多少视皮损大小而定。每3d治疗1次。(2)悬灸法:离皮损处3cm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10~15min。治疗21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综合疗效:中医证候分级与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评分包括瘙痒、皮损形态、肥厚程度、面积、睡眠等指标,根据无、轻、中、重等程度计0~3分。(2)瘙痒指标:瘙痒强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使用一条长100mm的标尺,标有10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0”分端,“0”分表示无瘙痒,“10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瘙痒,让患者在标尺上标出治疗前后能代表自己瘙痒程度的相应位置,标出的位置即为其评分。(3)安全性指标:包括局部和整体不良反应。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证候评分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疹消失或基本消失,无瘙痒,疗效指数≥95%;显效:皮疹及瘙痒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皮疹及瘙痒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皮疹及瘙痒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用M-W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M-W检验。
 
3.4 结果
(1)基本情况
治疗组完成55例,脱失5例,主要原因为患者对火针敏感或者工作繁忙;对照组完成56例,脱失4例,也因类似原因停止研究。经统计学分析,脱失病例不影响整体疗效评价。
 
(2)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摄领疮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瘙痒VAS评分比较
见表2。
 
两组摄领疮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摄领疮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两组摄领疮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3 两组摄领疮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6)随访
2个月后对治愈、显效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在复发、瘙痒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初起多为风、湿、热蕴阻肌肤,或颈项多汗,衣着硬领摩擦刺激所致。病久阴津暗耗,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而成。血虚肝旺,情志不遂,忧愁烦恼者,更易诱发,亦常致病情反复发作。目前西医治疗以外用激素为主,虽止痒快、皮损消退快,但容易反复和扩散;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外用及针灸疗法。研究证明,无论是自制中药制剂涂抹、熏蒸还是针灸疗法,有效率都与已确定疗效的丁酸氢化可的松、派瑞松等激素类药物相当或者更好[5]。目前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以辨病为主,皮损局部梅花针叩刺至少量出血,再配合灸法最为常用[6]。治疗同时还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睡眠及愉悦心情,不可用香皂、肥皂等刺激物擦洗患处,不可搔抓及热水烫洗。
 
火针具有祛风止痒、泄热解毒之功。已有资料证明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是基于热效应改善微循环的理论[7],热力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促使皮损区微循环加快,有利于炎症和代谢物的吸收,抑制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消炎、镇痛、止痒之功,大量临床经验显示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有绝对适应证,临床可首选[8]。火针点刺局部皮损与梅花针叩刺均可达到解毒泄热、祛风止痒的作用,但相较于梅花针的单纯叩刺,火针还具有以下优势:(1)火针可以促使增厚皮损结痂脱落,从而使皮损变薄。(2)神经性皮炎久病多瘀而不散,火针性质温热,可促进皮损的消散;火针还可放出瘀血,故这种情况无须止血。(3)火针点刺可以增强局部透皮作用,促进药物的吸收,加强外用药物的疗效。
 
《黄帝内经》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条点燃后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到达病所,与毫火针配合使用,具有以下优势:(1)火针快速止痒,灸则可加强并延长火针止痒时间,尤其是晚上入睡前再灸1次,可使止痒时效维持更长,较好地解决患者夜间瘙痒影响睡眠的问题。(2)灸能够促进结痂和掉痂,从而加快皮损修复过程。(3)火针后艾灸,使局部保持干燥清洁状态,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4)临床上本病虽多属热证,而热证并非禁灸,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亦说“艾火拔引郁毒,透通疮窍,使内毒有路而外发,诚为疮科首节第一法也”,同时也符合中医“火郁发之”的理论,发挥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
 
毫火针一般选择直径0.30~0.35mm的毫针,治疗时兼有火针、毫针的双重功能。临床已有文献报道,毫火针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除湿的作用,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9]。与普通火针相比,毫火针具有疼痛轻、疗效稳定的特点,并且一次性使用,可减少消毒损耗[10]。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毫火针治疗后约48h,患者有时会出现皮损修复性生理性瘙痒,应注意嘱咐患者避免搔抓,否则可能形成新的刺激,使病程迁延。这也提示我们是否应该在火针、灸法治疗皮损处联合外用止痒药物,以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对此,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探讨,以寻求最佳的联合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
 
参考文献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56-1058.
[2] 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8-13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00-220.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7-278.
[5] 冯昱,苗明三.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药外治疗法现状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7):926-929.
[6] 翟炎冰,刘志顺.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诊疗特点文献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5,35(2):193-195.
[7] 梁凡.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4,32(1):183-185.
[8] 黄时燕,聂巧峰,张毅.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血虚肤燥型神经性皮炎32例[J].四川中医,2014,32(9):121-122.
[9] 张莉芳,贾春生.毫火针结合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3):27-28.
[10] 黄石玺.火针针具及临床操作改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3):231-232.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宋川 陈纯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上一篇: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案

下一篇:浅谈臁疮外治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