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糖尿病>正文

艾灸疗法是针灸学的重要部分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艾灸疗法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疗效研究概况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es mellitus chronic complication, DCC)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是由糖尿病长期控制 不当造成, 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 致残的重要原因。吕邵华 等 [1 ] 认为, 高血糖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共同机制是高血糖引起的 细胞内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簇增多, 其可单独与血管内皮细胞中 的一氧化氮相互作用, 生成过氧化亚硝酸盐, 损伤 DNA, 活化聚 ADP - 核苷酸聚合酶, 抑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从而触发异常代 谢途径的激活, 引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艾灸疗法是传统中医 学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并且大量 现代临床研究及实验亦表明, 艾灸疗法对 DCC 的独特疗效, 认 为艾灸疗法具有保护胰岛 β 细胞功能, 促进胰岛素分泌, 延缓 葡萄糖吸收, 抑制糖异生, 促进糖原合成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 的利用。笔者对艾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 病、 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足、 糖尿病性膀胱炎 DCC 的临床研 究进行综述如下。

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主要表现为肢体麻 木、 挛急、 疼痛、 肌肉无力、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刘海芳 等 [2 ] 将 120 例 DPN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 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条灸足三里、 太溪、 三阴交, 两 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00 %, 对照组 81. 60 %,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说明艾条灸更有助于 DPN 患者的恢复治疗。吴乃君等 [3 ] 临床选取 52 例 DPN 患者对照组 予甲钴胺口服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隔姜灸。两组临 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0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 效率 65. 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说明隔姜灸治 疗 DPN 疗效肯定, 简便易行。汪德龙等 [4 ] 用熏灸联合汉磁隔物 灸的方法治疗 DPN, 临床选取 60 例 DPN 患者, 灸疗组采用熏灸 器同时分别灸曲池、 内关、 合谷等, 熏灸 20 min 后, 用汉磁灸热 贴贴敷肝俞(10 h), 对照组予弥可保肌注。分析两组治疗前后 临床治疗体征和神经生理电检查变化, 灸疗组总有效率为 73. 0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0. 00 % (P < 0. 05), 熏灸联合汉 磁隔物灸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中医学认为, DPN 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神经髓鞘的节段性脱 失, 导致传导速度减慢。艾草气味芳香, 辛苦微温, 具有温通经 络、 行气活血的作用。现代研究显示:艾灸可有效改变血液流变 学, 其燃烧时产生的近红外辐射深入机体组织, 使机体新陈代 谢加快, 促进周围神经的传导, 有效改善肌肉及神经症状。

2 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是糖尿病患者 常见慢性消化道并发症, 以胃动力和胃排空异常为特征, 主要临 床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 恶心、 呕吐、 腹痛等为主。唐菊玲等 [5 ] 用隔姜灸的方法治疗该病, 并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做 对照,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两组治 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 05), 表明 对 DPN 的治疗, 运用艾灸疗法, 根据个体差异, 采用辨证取穴的 方法效果更佳。郑士立等 [6 ] 用温针灸治疗 80 例 DGP 患者, 治 疗组取中脘、 内关、 足三里施温针灸, 对照组则口服多潘立酮, 用 X 线机透视观察治疗前后餐后 4 h 胃内小钡条排空情况及临床 疗效,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 05)。邓聪等 [7 ] 临床选取 50 例 DGP 患者, 治疗组主穴取单侧脾俞、 胃俞、 三焦俞穴, 再予 辨证取穴施治, 同时在神阙穴施隔附子饼灸,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总体症状积分及血清胃动素水平比较, 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 组(P <0. 05)。 本病属中医学 “胃痞” 范畴, 由于消渴日久, 耗伤脾胃之气, 而致脾胃运化无力, 升降失司, 胃失和降。西医多用胃动力药 物, 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艾灸疗法具有理气活血、 温通经脉的作 用, 艾灸胃脘、 神阙、 足三里等穴可以促进胃动力, 加快胃排空, 减缓肠胃的不良症状, 且能补中益气, 从而整体调理人体的正虚 不足, 具有无不良副作用的优点。

3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是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足部 神经的凋亡以及足部细胞缺血坏死, 造成足部溃疡创面的发生。 余年塘等 [8 ] 用踝肱指数(ABI)为观察指标, 将纳入的 70 例 0 级 DF 患者随机分为西药降糖组和艾灸配合推拿组, 治疗结束后进 行疗效评价, 两组治疗后 ABI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 ABI 比较以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说明艾灸配合推拿对 DF 的治疗疗效显著, 值得肯定。马春 霞 [9 ] 用艾灸辅助治疗老年 DF 寒邪凝滞型创面, 治疗组用生理 盐水清创后, 将艾条点燃后对溃疡面进行施灸, 先温和灸, 再施 以回旋灸、 雀啄灸, 每次 15 min, 对照组予溃疡贴敷料外贴, 艾灸 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贴敷组, 且创面痊愈时间更短。齐静等 [10 ] 对临床 61 例早期 DF 患者采用循经穴位艾灸的方法, 进行观察 治疗, 亦取得良好效果, 说明艾灸对改善早期 DF 的临床症状和 血流动力学具有较好疗效。

DF 属于中医消渴病之兼证 “脱疽” 。唐代孙思邈 《千金方》 言 :“消渴之人。愈与未愈, 常思虑有大痈, 何者? 消渴之人必 于大骨节间发生痈疽而卒, 所以戒亡在大痈也。 ” 主要是由于消 渴日久, 经脉瘀阻, 血行不畅, 肢端失养, 日久坏死所致。艾灸疗 法通过热力及药力作用, 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 加快创面的吸 收及愈合。

4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 血管并发症之一, 如不及时治疗, 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危及 生命。费爱华 [11 ] 用补肾活血灸法针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治 疗, 将 60 例早期 DN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 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艾条行温和灸法, 灸肾俞、 膈 俞, 每穴每次 15 min。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00 %, 对照组 60. 00 % (P < 0. 05)。结果表明, 对于 DN 的 治疗, 加用艾条温和灸法治疗更加显效。刘焱等 [12 ] 采用温和灸 联合血塞通静滴治疗早期 DN 患者, 并与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 岛素治疗进行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 84. 61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2. 5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温和灸联合血塞通能 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尿蛋白排泄。

对于艾灸治疗 DN 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 但以艾灸疗法作 为治疗 DN 的辅助疗法, 比原有单一用药效果更加显著, 且艾灸 疗法简单易行, 廉价方便, 更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值得进一步 研究与应用。

5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 DNB)是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所导致的排尿反射异常和膀胱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尿无力、 尿潴留。于文霞等 [13 ] 选用关元、 中极、 水道 等穴位进行隔盐灸治疗, 并与弥可保肌注治疗进行疗效比较, 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弥可保肌注治疗组, 且艾灸组周围神经传 导速度改善明显,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实验说明隔盐 灸在治疗 DNB 上疗效确切, 不仅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且能 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王文学等 [14 ] 采用中医证候积分 方法为观察指标, 在常规西药静滴治疗的基础上, 施加艾条灸, 并与单纯西药静滴组进行疗效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 后中医证候积分、 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P <0. 05), 艾灸组中医 证候积分降低值、 残余尿量降低值显著大于西药组(P <0. 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艾灸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 < 0. 05)。秦 文 [15 ] 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盒温灸下腹部的治疗方法, 治疗 DNB 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 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药物组, 并 且能明显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对改善 DNB 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 效果。针与灸的配合, 既发挥针刺疏通经络、 调理气机的作用, 又能利用艾火的热力及药性辅助针刺的作用, 调理三焦, 促进 腹部气机的通畅, 促进水液代谢。

DNB 当属中医学中 “癃闭 ” “淋证” 的范畴, 消渴日久, 耗伤 肾阴, 久病则阴损及阳, 而致膀胱气化不利, 排尿功能的异常亦 因于三焦气化失司及水液代谢异常, 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通 过各医家临床实验的研究, 不难看出, 艾灸疗法对 DNB 患者能 加快其病症的恢复, 临床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显著, 且患者依 从性较好, 无不良反应出现, 值得推广。

6 总 结

艾灸疗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调和阴阳、 调和 气血、 温通经络、 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 正气 存内, 邪不可干, 从而对人体起到一个直接或间接的补益作用。 《灵枢·官能》 云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 ” 《医学入门》 云 :“药 之不入,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 ” 说明艾灸疗法的重要性, 且具有 针、 药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艾灸疗法的温热效应及药力渗透, 可 以起到温通经络、 扶助正气、 祛除病邪的作用 。《扁鹊心书》 云: “无病灸之, 可强壮延年, 有病灸之, 可救急疗疴。 ” 说明艾灸即 可治病又可防病。艾灸作为 DCC 治疗中的一种辅助疗法, 比单 纯西药治疗 DCC 具有更高的有效率, 且能更好更快地帮助患者 康复。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对温度、 疼痛等感知能力下降, 在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艾灸操作 时, 要随时关注患者皮肤表面的温度, 不以患者自身感觉为参 考, 可以用操作者的手去感受患者体表温度, 以防烫伤。从近年 的文献看, 关于艾灸疗法治疗 DCC 的研究多为临床试验疗效的 观察与比较, 且多为小样本数据, 缺乏大样本、 多中心等实验设 计, 较少有其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研究, 以及治疗后病症的复发 率报道。笔者认为, 艾灸疗法无论是作为一种主要治疗方法还 是辅助疗法, 其治疗 DCC 效果显著, 且无毒副作用, 操作简单, 易于推广,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并将其更多地运用到临床。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罗萌萌 王海泉 程宽

上一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皮肤离子导入中药验方

下一篇:糖尿病的针灸治疗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机制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