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儿科>盗汗>正文

阐明湿热在盗汗中的论治

盗汗,《医碥》谓:“寤时无汗,寐时汗即出,如盗乘人睡熟而出也”,故亦有寝汗之名。若盗汗严重者,醒后床褥浸湿若人形,又唤“脱影”。究其所因,从阴阳分析,陈修园谓盗汗,伤寒门中属少阳证,杂病中有阴虚,有阳虚。亦有阴阳两虚者,不可尽谓“阴虚”。从虚实分析,有虚有实,更有虚实夹杂。
 
盗汗的论治,《金匮要略》虚劳篇有“男子平人,脉虚弱微细者,善盗汗”之论,此属气血虚衰,表气不固。清代医家张璐补出当归补血汤加炒枣仁方。陈来章谓:“心血虚,则睡而汗出。”(笔者注:陈来章为清代初期安徽歙县名医)再如《张氏医通》盗汗列出“酒客湿热外蒸”一条,以三妙散加减为治;阴虚者,宜柏子仁丸(出自《医宗必读》);阴虚有火者,宜当归六黄汤;阴阳两虚者,宜当归六黄汤加附子,或归脾汤加麦冬、五味子等。
 
笔者随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临证学习三载,通过观察,认识到湿热在盗汗证治中的重要性,还认识到此类病证多兼有气虚、血弱、血瘀、阴虚等,故论治不可只重一面。以“治盗汗,勿忘湿热”为题,是为了突出湿热在盗汗论治中的重要性,同道当明之。
 
选录成肇仁验案两侧,以阐明湿热在盗汗中的论治。
 
案一:气血不和,阴虚湿热证
 
苏某,男,50岁,2016年3月9日初诊。主诉:盗汗半月。伴随证:畏热,大便日行3次,夜尿频,3~4次每夜,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黄芪3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黄芩10克,黄连6克,黄柏10克,桑叶15克,旱莲草30克,仙鹤草30克,浮小麦30克,生龙牡各30克,山药30克,枣皮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七剂,颗粒剂。
 
3月16日复诊,诉盗汗及夜尿频均有改善,但夜眠较差,舌脉同上,守上方加珍珠母30克,七剂。
 
3月23日复诊,诉仍时有少量汗出,夜尿两次每夜,守上方去珍珠母,加熟地15克,桑螵蛸15克,七剂。
 
3月30日复诊,诉夜尿已不频,但仍有少量汗出,舌脉同上,守上方去桑螵蛸,加五味子10克,白芍15克。
 
按:本案以盗汗和夜尿频为主,脉证相合,当为气血不和、阴虚湿热之证。方选当归六黄汤为主,费伯雄谓:“此气血平补,而兼泻火之剂”,黄芪、当归理气血,三黄清热燥湿,二地凉血滋阴,加山药、枣皮滋其阴,龙、牡滋阴敛火,苓、术健其脾,桑叶、旱莲、仙鹤、浮小麦敛其汗。
 
案二:气虚血瘀,湿热阻滞证
 
罗某,男,61岁,2016年4月15日初诊。主诉:盗汗半年。伴随证:右肩关节疼痛,手指发麻,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0克,地龙15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淮牛膝15克,黄柏10克,苡米30克,苍术12克,浮小麦30克,旱莲草30克,仙鹤草3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炙甘草6克,七剂,水煎日三温服。
 
5月20日复诊,诉服药后上证明显改善,但因停药,近日复作,舌脉同上,守上方加水蛭6克,七剂。
 
5月27日复诊,上证均有明显改善,舌脉同上,守上方加桑叶15克。七剂。
 
按:综合来看,本案以盗汗和肩痛为主,参验舌脉,推敲病机当为气虚血瘀兼湿热阻滞。故仿血府逐瘀汤义,易四逆散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络化瘀,加葛根、丹参、鸡血藤均是此义。湿热阻滞,气津不调,汗液外泄,故以四妙丸化汤加旱莲草、仙鹤草、浮小麦为治,此三药既不妨湿热清化,又具敛汗之性。
 
盗汗之证,虽有湿热为患,但其证多有相兼,故论治亦需全面,不可执一法一方以为万全。(雷辉)

上一篇:自汗多属气虚阳虚之证 中药处方

下一篇:产后自汗,产后盗汗,加味验方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