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疗效及对食欲、食量积分和GVS值的影响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 临床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1]。本病病程较长, 且易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育。目前临床多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或促胃肠动力药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2]。研究表明, 中医针灸治疗本病有良好的效果, 不仅可从身体内部改善患儿的胃肠功能, 而且复发情况少, 治疗价格相对便宜, 可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3,4]。笔者通过对1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别采用常规西药和联合热敏灸治疗, 观察热敏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疗效及其对食欲、食量积分和GVS值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中医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48例, 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 (74例) 和对照组 (74例) 。观察组男38例, 女36例;年龄4~8岁, 平均 (6.24±1.63) 岁;病程2~12周, 平均 (7.56±1.49) 周。对照组男37例, 女37例;年龄4~7岁, 平均 (6.12±1.39) 岁;病程2~12周, 平均 (7.59±1.64) 周。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诊断标准[5]。 (2) 消化道内镜检查无其他器质性病变者。 (3) 入院前1周内未服用其他促胃动力药物者。 (4)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儿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 消化道及十二指肠发生出血、癌变者。 (3) 有严重肝、胆疾病者。 (4) 治疗依从性较差, 无法判断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 (吗丁啉,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10084) 饭前20min口服, 每次5~6mL, 每日3次, 连续服用1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具体操作: (1) 患儿取舒适仰卧位, 医师持两根点燃的药艾条 (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2020252) 在上脘、下脘、肝穴和胃俞区域, 在距离皮肤表面3cm高度处来回行回旋、雀啄和温和灸操作。每个部位2min, 当感到艾条热向皮肤内部穿透、施灸处不热而远处热或非热觉 (酸、胀、重等) 中一种或多种感觉时, 即为热敏化俞穴。 (2) 对第1步探查出的热敏化俞穴逐一进行悬灸, 不断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 以保持足够的热度。当患儿灸感消失时换下一个热敏点灸治。根据患儿自身身体状况, 艾灸时间一般在数分钟到1h之间。热敏灸每2日治疗1次, 7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4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 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参照《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中分级标准[6], 每项症状按照无症状、提醒后可意识到症状、日常生活未受影响、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分别为0、1、2、3分。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评分-治疗后症状评分) /治疗前症状评分×100%。治愈:消化不良症状消失, 疗效指数≥90%;显效: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减轻, 60%<疗效指数≤90%;有效:消化不良症状减轻, 30%<疗效指数≤60%;无效:消化不良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疗效指数≤30%[7]。总有效率= (总例数-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 (2) 询问两组患儿或家长治疗效果, 统计不良症状 (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及上腹灼伤感) 消失时间。 (3) 护理人员对患儿治疗前后食欲、食量积分进行判定。采集患儿空腹指尖血, 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胃动素水平变化。胃肠道B超检查患儿治疗前后肠道气体在规定范围内所占百分比 (GVS) 情况。 (4) 治疗结束后门诊随访患儿1个月, 统计消化不良症状复发例数。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59, P=0.039<0.05) 。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上腹痛及上腹灼伤感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食欲与食量积分、胃动素水平及GVS值比较
两组治疗前食欲与食量积分、胃动素水平及GVS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食欲与食量积分、GVS值均有所降低, 胃动素水平升高, 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治疗前后食欲与食量积分、胃动素水平及GVS值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4) 复发情况比较治疗后随访1个月, 观察组消化不良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04, P=0.016<0.05) 。见表4。
表4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消化不良症状复发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非器质性病变, 目前病理学研究仍不清楚其发病机制。西医认为是由于胃肠动力异常、胃或十二指肠敏感性过高, 身体激素水平紊乱等因素导致, 常使用药物增加胃动力, 以改善患儿早饱或餐后饱胀不适的症状, 停药后消化不良症状易复发[8]。
中医将功能性消化不良称为“痞满”“胃脘痛”“嘈杂”。痞满:自觉心下痞塞, 胸膈胀满, 触之无形, 按之柔软, 压之无痛。胃脘痛: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嘈杂:胃中空虚, 似饥非饥, 似辣非辣, 似痛非痛, 莫可名状, 时作时止[9]。中医认为, 脾喜燥恶湿, 胃喜润恶燥。若脾被湿扰, 则运化失常, 影响胃的纳入和排出, 出现脘腹胀满、纳差、呕吐、恶心等症状。若饮食不调, 反过来作用于脾, 影响其运化, 可致腹胀和腹泻。热敏灸利用感传方式, 通过点燃的艾条悬灸热敏态穴位, 让艾热激发人体表层皮肤, 产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或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作用, 消除穴位热敏化, 使经气通顺运行, 从而改善患者脾湿胃燥的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热敏灸治疗患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上腹痛及上腹灼伤感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热敏灸可在短时间内调理患儿身体, 减轻或消除其上腹痛及上腹灼伤感。两组治疗后食欲与食量积分、GVS值均有所降低, 胃动素水平升高, 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热敏灸治疗可显著提升患儿的食欲和食量, 改善脾胃功能, 促进胃动素的分泌, 减少肠道气体占比。研究证实, 中药治疗可促进患者肠道气体的排出, 增加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10]]。治疗后随访1个月, 观察组消化不良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能从源头解决患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研究表明, 热灸法可通过灸热补气, 使脾胃气血舒畅, 运化正常, 从而有效治疗患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11]。
综上所述, 热敏灸联合西药可从脾胃不调的源头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效果较常规西药好, 不良反应少, 价廉易接受, 患儿及家属认可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涛, 邓坚, 赖思奇.某部官兵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心理因素[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5, 29 (2) :127-129.
[2]剡建华, 岳明, 李艳, 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 (3) :282-284.
[3]刘志清, 郭明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动力、复发情况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19 (5) :61-64.
[4]刘天保, 刘战河, 吴玉叶.宁胃消郁汤联合促胃肠动力、抑酸和抗躯体化症状疗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疗效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7, 12 (3) :302-305, 337.
[5] 肖英莲, 陈旻湖.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 (2015年, 上海) 解读:诊断和评估[J].中华消化杂志, 2016, 36 (4) :236-237.
[6]张声生, 唐旭东, 黄穗平, 等.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2017) [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 (7) :3060-3064.
[7]时昭红, 胡柳丹, 徐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概述[J].中医杂志, 2016, 57 (4) :302-306.
[8]胡容, 彭燕.辣椒素及TRPV1与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5, 23 (4) :295-298.
[9]杨俊超, 文颖娟.浅析中焦痞满之证治[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 37 (11) :1035-1036.
[10]范青, 张玮, 贾俊.葛根芩连汤直肠滴注联合推拿对湿热型腹泻小儿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 23 (23) :171-175.
[11]李欣航, 陶晓雁, 朱光昭, 等.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配穴现状[J].环球中医药, 2016, 9 (5) :627-630.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孟变红 任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