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炎>正文

胃痞 中药拔罐治疗方法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及工作节奏的加快,现代社会人们存在作息及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情况,胃痞发病率逐渐升高,且病情易反复,治疗较困难。有学者指出,胃痞患病人数约占脾胃专科门诊患者人数的一半[1]。痰湿中阻证属于胃痞的主要证型[2]。子午流注理论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盛有衰,并有一定规律。本研究在中医辨证施护的基础上,探讨子午流注择时中药拔罐在痰湿中阻型胃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100例痰湿中阻型胃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失访7例,其中3例病情加重转科退出,两例因自身原因要求研究中止并退出,1例因个人原因转院退出,1例失去联系;观察组失访5例,其中两例因病情加重自动退出,1例失去联系,两例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对照组最终纳入43例,男17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40±10.34)岁;平均病程(2.41±0.54)年。观察组最终纳入45例,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9.49±12.73)岁;平均病程(2.36±0.5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3]。
 
1.2 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痞满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18)》中痞满痰湿中阻证的诊断标准[2]。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恶心欲吐,痰多或咯出不爽,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涎,头重如裹,四肢倦怠。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罗马Ⅳ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中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进餐后胃脘饱胀不适且影响日常活动;进餐后出现早饱伴不适,且进食量少于平常;胃镜等常规检查不显示与上述症状相关的器质性疾病。症状出现≥6个月,且每周至少发作两次,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研究前两周内未进行相关药物治疗;年龄18~65岁;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有慢性胃炎伴出血且怀疑或已确诊恶性病变者;患有出血性疾病者;有脏腑功能不全,或高热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实施拔罐部位皮肤有破溃、水肿及对中药过敏者;有意识障碍或沟通困难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西医常规治疗: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203210,20 mg/粒)口服,每次20 mg, 每日1次,干预两周。常规护理:①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每日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食辛辣、热烫、油腻及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戒烟戒酒,宜进食薏米、芡实、红豆、百合、莲子、陈皮、冬瓜等助于除湿化痰的食品。②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鼓励其家属多陪伴患者;选择性采用释疑解惑法、暗示疗法、移情易性法、顺情解郁法等淡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③嘱咐患者合理规律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冬春季节加强锻炼,但避免餐后立刻运动,避免增加胃肠负担;指导其习练八段锦、太极拳等。
 
2.2 观察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择时中药拔罐干预。罐具采用医用特制竹罐(去内膜及碳化处理),直径3~5 cm, 筒高8~10 cm。中药选用二陈汤,方药组成:清半夏150 g, 橘红150 g, 茯苓90 g, 炙甘草45 g, 生姜150 g, 乌梅100 g。穴位选取足阳明胃经腧穴足三里、梁门、天枢、丰隆,任脉腧穴中脘、神阙,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胃俞、脾俞、肝俞,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三阴交、血海。第1次在辰时(7:00—9:00)拔罐于足三里、梁门、天枢、丰隆、中脘、神阙,第2次在申时(15:00—17:00)拔罐于胃俞、脾俞、肝俞,第3次在巳时(9:00—11:00)拔罐于阴陵泉、三阴交、血海。具体操作:拔罐前将竹罐置于煎煮的中药中,待晾至43~45 ℃(具体温度视季节和患者的感受调整)时,医者用止血钳夹紧折叠小方纱(大小约3 cm×2 cm),蘸取适量95%乙醇溶液,将其点燃后快速放入罐口向下的竹罐底部三分之二处,勿触碰内壁,燃尽罐内空气后快速拿出止血钳,迅速将竹罐扣在涂好药酒的穴位上。拔罐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及不觉吸拔过紧而导致疼痛为度,拔罐后覆盖大浴巾(约120 cm×50 cm)以保温。留罐10 min后取罐。隔日1次,每周3次,干预两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考《痞满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18)》[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5]及《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6],根据痰湿中阻型胃痞患者诊断症状制定痰湿中阻型胃痞中医证候评分表。主症包括胃脘痞塞、胸脘胀满;次症包括恶心欲吐、泛吐清涎、全身及四肢困重。按症状无、轻、中、重度计分,主症分别计为0、2、4、6分,次症分别计为0、1、2、3分。在患者入院首日及出院当天由患者独立完成。②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采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该量表共包括36个条目,满分14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越差。在患者入院首日及出院当天由患者独立完成。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主症及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症及次症较前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症及次症较前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症及次症无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干预前中医证候积分-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干预前中医证候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GIQLI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GIQL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GIQLI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痰湿中阻型胃痞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分,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时间 中医证候积分 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
观察组 45 干预前 12.60±3.86 69.87±9.45
干预后 3.20±1.06△▲ 126.02±7.66△▲
对照组 43 干预前 12.86±4.37 70.14±9.22
干预后 7.05±1.23△ 90.37±11.62△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痰湿中阻型胃痞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5 6(13.33) 20(44.44) 18(40.00) 1(2.22) 44(97.78)▲
对照组 43 2(4.65) 11(25.58) 16(37.21) 14(32.56) 29(67.4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功能异常、肠道屏障受损、菌群失调、内脏高敏感性,以及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相关[7]。西医治疗多采用促胃肠动力药、抑酸剂等,药物不良反应较多,长期效果不佳[8]。东汉医家张仲景认为,痞满的病因病机源于误下、误汗、食滞中阻,脾胃为气机之枢纽,误下则致脾胃气机不畅而生痞[9]。痰湿中阻型痞满病因病机或因饮食不节而损伤脾胃,脾胃受损,脏腑阳气虚弱,功能失调,而致中焦清阳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降,湿浊生于内,阻遏中焦,中焦气机不利则升降失司。脾为阴中之至阴,又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运化主要体现在运化水谷与水液。脾喜燥恶湿,脾阳气不足,体内湿邪则停滞于体内,产生水、湿、痰、饮及水肿等病理变化,故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脾失运化,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为呕吐、恶心、嗳气、吞酸;湿为阴邪,阴滞气动,故见头身沉重、四肢倦怠。在治疗与护理上,应以燥湿健脾、温阳补虚、化痰理气等方法为原则,消补兼用[10]。
 
拔罐疗法主要通过负压使罐吸附于患者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产生刺激和生物学作用,可行气活血、扶阳祛邪[11]。中药拔罐具有温热作用,通过刺激皮肤,扩张血管,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具有清热解毒、疏经活络之功。本研究所采用方药为二陈汤,为痰湿内阻型痞满的推荐治疗方药,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组成,有燥痰化湿、理气和中等作用[12]。方中清半夏与橘红相辅相成,有燥湿化痰、化痰理气之功;茯苓利水治痰;炙甘草健脾和中;生姜制约半夏之毒的同时,可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乌梅收敛肺气。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GIQLI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遵循子午流注择时中药拔罐能改善痰湿中阻型痞满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胃肠道生活质量。刘尹丽[13]研究显示,药竹罐治疗胃脘痛相对于一般药物干预更有优势。虽然国内对于中药竹罐的应用已有一定基础,但关于痰湿中阻型胃痞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摒弃传统的直接将竹罐趁热扣至皮肤上的吸附方法,采用燃烧法排尽罐内空气,以二陈汤中药包煮沸浸透竹罐,并配合子午流注择时选穴治疗,取得良效。
 
子午流注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是最早的时间医学[14]。其基本原理为基于月体变化与卦象相似性的月体纳甲法,基本哲学思想为天人感应[15]。医家将人体的阴阳盛衰、经脉流注比作十二天干、地支时辰,认为人体经脉气血按一定规律不断循环往复。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脉,当气血流注到某脏腑经络所属时,则为每日该脏腑经络功能最为旺盛之时,如辰时足阳明胃经功能最旺,巳时足太阴脾经功能最旺,申时足太阳膀胱经功能最旺。辰时天地阳气最旺,气血流注于胃与胃经,于此时拔罐可将天地阳气与人体充分结合,促进胃升降与受纳功能的平衡,顺气缓滞。巳时气血流注于脾脏,此时拔罐,其温热及中药的作用能共同促进、推动脾脏的运化功能,将水谷中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申时气血流注于膀胱经,膀胱经总督一身之阳气,此时拔罐既可增强机体防御外邪的能力,又能促进膀胱经输布全身津液,调节水湿。遵循人体十二经气血流注顺序,把握气血流注时机及每日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开阖规律,在经络对应的时辰内进行腧穴刺激,以最大限度提高经络穴位的功能。本研究选择在辰时拔罐于胃经足三里、梁门、天枢、丰隆穴及任脉中脘、神阙穴,旨在和胃健脾,在申时拔罐于膀胱经胃俞、脾俞、肝俞穴以调理脏腑,在巳时拔罐于脾经阴陵泉、三阴交、血海穴以健脾除湿,充分遵循子午流注理论“择时而治”“因时而护”的原则,在特定的时间对人体实施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拔罐的效用。
 
综上所述,对于痰湿中阻型胃痞患者,在给予西药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同时,进行中药拔罐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少、观察指标少、随访时间短等问题,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及治疗方案,以明确疗效。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姚芮 陈柘芸 石丹梅 廖子鹏 杨芳 吕艳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一篇:传统灸法治慢性胃炎:雷火灸

下一篇:胃炎萎缩性胃炎经验方 温脾益胃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