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其发生率较高, 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较高, 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需实施治疗[1,2]。近年来, 中医药被逐渐应用于小儿慢性胃炎的治疗中, 起到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主要针对在本院儿科就诊的68例慢性胃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 以探讨中药苏神汤配合中药封包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就诊的68例慢性胃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6例;年龄7~13岁, 平均 (10.13±2.47) 岁;病程最短4个月, 最长3年, 平均 (1.67±0.52) 年。观察组男19例, 女15例;年龄7~14岁, 平均 (10.54±2.61) 岁;病程最短5个月, 最长3年, 平均 (1.70±0.54)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参照2003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组制定的《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3], 经临床症状观察 (患儿反复发作的上腹或脐周疼痛, 病程>4周, 严重者伴呕吐症状, 其他症状包括进食后上腹饱胀、恶心、食欲差伴嗳气、反酸等, 查体时上腹部可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证实为慢性胃肠炎;年龄7~14岁;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对研究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不配合研究者;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西医三联疗法。给予法莫替丁 (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1617)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461) 、克拉霉素[雅培贸易 (上海) 有限公司, 注册证号H20160082]口服, 法莫替丁0.3~0.5 mg/kg·次,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20~40 mg/kg·d, 克拉霉素7.5 mg/kg·次, 均为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本院余德钊教授自创的苏神汤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苏神汤处方:紫苏叶、神曲、白头翁各10 g, 白豆蔻、陈皮各5 g, 水煎服, 每日2次, 每次200 mL;中药封包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自制的五子散, 药物组成为莱菔子、芥子、决明子、吴茱萸、紫苏子各100 g, 使用前先用微波炉或者炒锅加热, 然后敷贴于患儿胃脘部及脐部 (神阙、中脘、天枢) , 持续治疗20 min, 每日2次, 药包可重复使用。持续治疗3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临床疗效、症状 (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腹痛) 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疗效评定标准
①疗效评价标准[4]。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经胃镜检查胃部病变基本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经胃镜检查胃部病变面积缩小;无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均无好转。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②中医证候积分:针对小儿慢性胃炎的上腹不适、胃脘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证候计分, 分值为0~3分, 无症状计0分, 症状最严重计3分, 得分随患儿症状的减轻而降低。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81, P=0.046<0.05) 。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胃炎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 ]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34 16 (47.06) 17 (50.00) 1 (2.94) 33 (97.06) ▲
对照组 34 13 (38.23) 15 (44.12) 6 (17.65) 28 (82.3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 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腹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胃炎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x¯¯±s)(d,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嗳气反酸 腹痛
观察组 34 3.62±1.21▲▲ 4.31±1.25▲▲ 2.84±1.09▲▲
对照组 34 5.43±1.87 5.94±1.64 4.37±1.53
t值 4.738 4.609 4.749
P值 0.000 0.000 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各项积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1) , 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1) 。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胃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上腹不适 t值 P值
胃脘痛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4
2.24±
0.75 1.13±
0.42△△▲▲ 7.530
0.000
2.09±
0.76 1.10±
0.37△△▲▲ 6.829
0.000
对照组
34
2.28±
0.71 1.59±
0.50△△ 4.633
0.000
2.13±
0.74 1.51±
0.42△△ 4.249
0.000
t值 0.226 4.108
0.220 4.271
P值 0.822 0.000
0.827 0.000
(续表)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食欲不振 t值 P值
恶心呕吐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4
2.20±
0.71 1.14±
0.37△△▲▲ 6.829
0.000
2.04±
0.65 0.98±
0.43△△▲▲ 7.931
0.000
对照组
34
2.23±
0.69 1.56±
0.43△△ 4.805
0.000
2.07±
0.62 1.48±
0.51△△ 4.285
0.000
t值 0.177 4.317
0.195 4.370
P值 0.860 0.000
0.846 0.000
注:与本组比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用药后发生头痛1例, 观察组用药后发生口干1例、腹胀1例, 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94%、5.88%,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49, P=0.555) 。
4 讨论
小儿慢性胃炎属于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是由于急性胃炎久治不愈而导致或由于长期受到刺激性物质作用而导致, 其病程漫长, 病情反复。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其胃肠道较脆弱, 这类人群发生慢性胃炎的概率较高, 一旦发生慢性胃炎, 其症状往往较成年人更为严重, 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均十分不利, 故临床上须对小儿慢性胃炎实施积极治疗[5]。
由于小儿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西医治疗该病多采取质子泵抑制剂、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 抗菌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 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儿胃黏膜, 抑制胃酸分泌, 还可减轻胃肠道炎症反应, 但治疗后, 患儿易出现复发。
近年来,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其病机主要为外邪入侵而致脾胃虚弱, 纳运失常, 气机不畅, 终致痞满、胀痛, 故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原则为温中止痛、健脾行气[6,7,8,9]。本研究中, 观察组应用苏神汤, 方中紫苏叶可行气宽中、和胃止呕,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紫苏叶中的紫苏酮可刺激肠道括约肌, 促进肠蠕动[10]。神曲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神曲可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 促进肠道蠕动, 还可调整肠道内菌群, 保护肠道[11]。白豆蔻可开胃消食、温中止呕、化湿行气,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白豆蔻的有效成分右旋樟脑、右旋龙脑可促进患者胃液分泌, 促进其胃肠蠕动, 还可抑制肠道内的异常发酵效应, 去除胃肠内积气[12]。白头翁可清热解毒、燥湿杀虫、凉血止痢,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白头翁可抑制和杀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痢疾杆菌, 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13]。陈皮可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陈皮中的挥发油可促进正常胃液的分泌, 有助于消化, 陈皮中的醇提取物还可有效促进支气管舒张, 起到祛痰作用[14]。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健脾、温中和胃之功。本研究中苏神汤配合中药封包治疗, 中药封包中的成分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莱菔子中的脂肪油可促进胃肠运动, 促进胃排空[15]。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芥子的苷水解物对胃黏膜的反复作用可促进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 对痰液进行稀释, 达到祛痰效果[16]。决明子润肠通便、清肝明目,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决明子中的蒽醌糖苷可加强肠道蠕动, 起到导泻作用[17]。吴茱萸可温中散寒、疏肝开郁,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吴茱萸可纠正失调的胃肠蠕动, 起到止泻作用, 还可抑制乙酰胆碱, 减少胃酸分泌, 起到止呕作用[18]。紫苏子降气消痰、润肺宽肠、行气和胃,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紫苏子具有抑菌作用、止呕作用[19]。中药封包外敷于患儿胃脘部及脐部, 此处有中脘、神阙、天枢。其中, 中脘穴属任脉, 胃之募, 腑之会, 又系手太阴、少阳、足阳明、任脉之所会, 故可用治一切腑病 (胃、胆、胰腺、大小肠) , 尤以胃部疾患为先, 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之效, 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神阙位于腹中部, 为下焦枢纽, 又邻近胃与大小肠, 故该穴能健脾胃、理肠止泻;天枢属于足阳明胃经, 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 位于脐旁两寸, 恰为人身中点, 如天地交合之际, 升降清浊之枢纽, 具有调理胃肠、消炎止泻、通利大便之功。中药封包敷于上述穴位可促使药性直达病灶, 有利于加快药效发挥, 共奏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之功。
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腹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1) , 治疗后的上腹不适、胃脘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1) , 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充分说明苏神汤配合中药封包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可有效促使患儿症状缓解, 还可保障用药安全性, 避免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苏神汤配合中药封包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胃炎, 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韦泓娟 余德钊 徐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