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炎>正文

瑶药三钻散联合瑶医脐药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34例简

胃痛又称胃脘痛, 是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常伴随嗳气、吞酸、食少等症状, 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胃炎, 其中脾胃虚寒型最为常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的变化, 该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1,2]。笔者运用瑶药三钻散联合脐药疗法治疗6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大同县中医院的住院及门诊胃痛脾胃虚寒型患者68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4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9例;平均年龄 (49.57±9.90) 岁;平均病程 (1.13±0.87) 年。治疗组男15例, 女19例;平均年龄 (52.23±8.89) 岁;平均病程 (1.36±0.79)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制定。 (2) 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 (脾胃虚寒) 诊断标准根据《胃脘痛诊疗指南》[4]制定。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知情且同意参加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患有中、重度炎症、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严重原发病者;妊娠、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发热症状或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者;观察期间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或无法配合完成疗程者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单纯采用瑶医三钻散治疗。方药组成:九龙钻 (九龙藤) 30g, 大钻 (厚叶南五味子) 20g, 小钻 (南五味) 15g, 小肠风 (山蒟) 9g, 铜达且紧 (大蓟) 15g, 别己台 (白及) 10g。上药烘干后共研细粉, 混匀, 每日2次, 早晚温水送服, 每次5g。4周为1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瑶医脐药疗法治疗。脐药方:小钻 (南五味) 、飞龙掌血、鸡血藤、救必应。制备:上述药物按1.5∶1.5∶1∶1的比例混匀, 磨细粉后加葱汁、芝麻油调糊备用。敷贴方法:取脐药适量 (10~15g) 覆盖于患者肚脐上, 无菌纱布覆盖, 胶带固定。敷贴时间:每周3次, 每次3~4h, 4周为1个疗程。敷药部位如遇局部红肿、疼痛或不适等不良反应时, 应尽快清除药物, 暂停用药。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 (SF-36) 评分评价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3.2 疗效评定标准
(1) 临床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5]制定。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疗效指数<30%。 (2) 生活质量评价:参照SF-36量表制定。评价内容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社会职能7个方面, 单项指标满分100分, 得分越高, 表明健康状态越好。
 
 表1 两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 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4.1%,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瑶医认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多因外感痧气、瘴气、饮食伤胃、恼怒过劳、起居失宜日久、寒邪侵袭, 或素体脾虚导致气机阻滞, 诸外邪入脉, 体虚盈盛, 阻滞经脉, 脾胃盈亏失衡, 日久成疾, 属瑶医“亏症”范畴。本病治疗以祛因为要、治求专方、风亏打盈为基本原则[6]。瑶医三钻散是治疗该病证的经验方。方中九龙钻 (九龙藤)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大钻 (厚叶南五味子) 行气止痛、散瘀消肿, 小钻 (南五味) 行气止痛、散瘀, 小肠风 (山蒟) 消肿止痛, 为主药。铜达且紧 (大蓟) 凉血止血, 别己台 (白及) 收敛止血、生肌, 二者为配药。主药与配药合用, 以达到益气养胃、散瘀止痛之功效。
 
脐药疗法是将药物做成适当的剂型敷于脐部, 用以激发人体元气, 疏通经络, 调节人体盈亏与脏腑功能, 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瑶医历来重视“脐窍”元气固养。“脐窍”是人、地两部的结合点, 是生死之户, 元神出入之地, 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 是人身之命蒂, 为真息往来之路。“启关透窍”是瑶医三大治疗总法之一[7], “脐窍”通脏腑, 当以畅通为用。本研究脐药疗法使用芳香透表、行气化瘀的药物, 疏泄脐窍, 透邪外出, 以达固阳、通脉、祛邪的功效, 辅助治疗胃脘痛。孙凌蓉等[8]运用特色脐疗法治疗胃脘痛 (虚寒证) 取得良好疗效, 通过刺激神阙穴, 调节经气运行, 从而达到祛邪扶正、调整脏腑阴阳、促进康复机体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瑶药三钻散治疗基础上辅助脐药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疗效优于单纯服药组 (P<0.05) , 治疗组SF-36评分优于单纯用药组 (P<0.05) , 表明瑶医药联合脐药疗法治疗胃脘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瑶药三钻散为散剂, 携带及用药方便。脐药疗法操作简便, 经济实用, 易于患者接受。瑶医药因受历史、地理、政策等因素制约, 发展缓慢, 瑶医诊疗标准的缺失一度限制了瑶医药的推广。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医药的重视, 民众“崇尚自然”的健康意识提升, 民族医药迎来新的机遇。本研究旨在将瑶医药诊疗方法进一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连雪, 田松焕, 费景兰, 等.隔药火疗联合药物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8, 37 (2) :184-186.
[2] 李海予, 赵保丽, 王靖霞.吴茱萸粗盐热敷包治疗胃脘痛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 2017, 25 (5) :25.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2017年, 上海) [J].中华消化杂志, 2017, 37 (11) :721-738.
[4] 张声生, 汪红兵, 李乾构.胃脘痛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14) :127-129.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51-155.
[6] 傅景华.瑶医药理论的特色与优势[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 12 (12) :1-2.
[7] 李彤, 唐农, 秦胜军, 等.实用瑶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34.
[8] 孙凌蓉, 黄米雪, 吴春扬.特色脐疗法治疗胃脘痛 (虚寒证) 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17, 26 (6) :1044-1046.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苟稳

上一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络分布特点观察

下一篇:探讨脾虚湿瘀型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规律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