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炎>正文

加味小柴胡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是发生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主要症状为胃痛,空腹痛甚[1]。慢性胃炎患者通常伴有反酸、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从中医角度来说,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较多,病毒感染、长期摄入刺激食物、长期精神紧张或生活不规律等均会引发慢性胃炎[2]。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多使用药物控制,从抑酸治疗入手,患者的病情易反复。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应以养胃为本,对症治疗,治养结合的治疗效果最佳。本研究采用加味小柴胡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胃炎,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中山市三乡医院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3~45岁,平均(32.18±3.95)岁;病程2~8年,平均(5.41±3.11)年。观察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24~48岁,平均(36.23±1.34)岁;病程3~9年,平均(6.28±2.9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诊断标准[3]。症见中上腹部感觉不适,有恶心、反酸、呕吐、饥不欲食等症状;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增多及糜烂,严重者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病变部位有红白相间的麻疹样改变。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肝胃气滞证的辨证标准[4]。主症:胃脘隐痛;次症:嗳气频作,饮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脉: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治疗依从性高。③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萎缩性胃炎患者。②有严重传染疾病患者。③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④对本研究所用贴敷中药过敏患者。⑤精神障碍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处方:柴胡、白芍各15 g,甘草片5 g,茯苓、川芎、白术、黄连片、蒲公英各10 g。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30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处方:柴胡、延胡索、木香、香附、白术、白芍各30 g,将上述药物打成粉,加入生姜汁调成糊状,用敷料贴在患者双侧胃俞、脾俞、肝俞、足三里、梁丘、中脘穴进行贴敷,每穴贴3 h,每日1次,连续治疗30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②两组患者的主症与次症均以4级评分法计分,分别对胃脘隐痛、嗳气频作、饮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状进行评分。主要症状:0分为无症状,2分为轻度症状,3分为中度症状,5分为重度症状。次要症状:0分为无症状,2分为轻度症状,3分为中度症状,5分为重度症状。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疗效。痊愈:胃脘痛、嗳气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患者精神恢复,胃镜检查显示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显效:胃脘痛、嗳气等临床症状消失,患者精神尚可,胃镜检查显示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有所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偶尔发作,患者精神尚可,胃镜检查显示黏膜病变范围缩小50%,慢性炎症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胃镜检查显示黏膜病变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3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5 10(22.22) 16(35.56) 18(40.00) 1(2.22) 44(97.78)▲
对照组 45 5(11.11) 15(33.33) 16(35.56) 9(20.00) 36(8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5 21.15±3.57 9.04±2.01△▲
对照组 45 20.71±3.36 13.32±2.4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发病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病。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是抑制胃酸、抑制炎症反应及保护胃黏膜,但难以治本,故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临床效果不佳。
 
中医认为,肝胃气滞患者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的情况,治疗应以疏肝解郁为原则。加味小柴胡汤中,柴胡、白芍有养阴敛阴、疏肝理气、柔肝止痛之功,两药配合使用,一酸一辛,一疏通一敛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利尿祛湿;川芎解郁,活血行气;黄连、蒲公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药物。诸药合用,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清热之功,全方补泄相宜,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
 
穴位贴敷疗法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起到局部刺激作用,中药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皮肤,扩张局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及神经末梢,起到治疗作用[5]。②刺激穴位和经络,可激发经气通过经络、肠道,使药物在局部快速产生药理作用。③药物可以透皮吸收,避免口服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所用穴位贴敷药物中,柴胡、延胡索、木香、香附、白术、白芍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止痛之功,可加强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加味小柴胡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因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未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秧丽双,黄政德,吴若霞,等.黄政德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聚类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3):352-356.
[2]苏捷,刘松林,杨贤海,等.应用柴胡泻心汤辨治慢性胃炎临证经验[J].中医杂志,2017,58(12):1063-1064.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1-8.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陈炜,魏建华,黄健,等.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2):1629-1631.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马瑞卿 刘伟漫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

上一篇: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案

下一篇:传统灸法治慢性胃炎:雷火灸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