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便秘>正文

功能性便秘脐疗法,神阙穴

脐疗法治疗老年人气虚型功能性便秘40例

功能性便秘(FC), 是临床极常见的病症, 近年来由于生活、 工作压力增大、 节奏增快、 起居饮食无规律等原因, 本病发病率 呈增高趋势, 越来越受到胃肠病专家的重视, 成为近年来的研 究重点之一。老年人肠道蠕动能力减弱, 肠黏膜分泌与吸收功 能减退, 增加了结肠癌变、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健康。本研究将老年人气虚型 功能性便秘患者分成两组, 口服乳果糖溶液, 其中一组加用脐疗法进行治疗,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或住院治 疗的老年人 FC 气虚证患者 80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40 例。入选标准:入选患者年龄大于等于 65 周岁, 患者或家属 能准确完成治疗过程中大便改变及不良反应等记录;便秘时间 ≥6 个月;每周排便少于 3 次;至少 25 % 的时间排便为块状便 或硬便, 或 25 % 的时间有排便困难, 不尽感。不符合肠易激综 合征(IBS)的诊断标准;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所有入选 患者在半年内经全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排除大肠器质性病变, 1 周内化验大便常规及隐血未见异常。

功能性便秘脐疗法

1. 2 排除标准

对乳果糖与黄芪、 火麻仁等药物过敏, 半乳糖血症等。

1. 3 脱落标准

临床研究过程中失访者, 治疗过程中自动退出者, 或因意 外情况而不能坚持接受实验者, 临床研究过程中依从性差、 资 料不完整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同时给予口服乳果糖溶液(商品名:利动, 北京韩美 药品有限公司生产)及脐疗法治疗(取穴:神阙穴。方药:黄芪汤 加减, 组方:黄芪 20 g, 火麻仁10 g, 陈皮6 g, 枳壳10 g, 上药混合 研成粉末, 装瓶备用, 每次取药末 9 g, 加入适量蜂蜜调成药丸, 取无菌敷料贴覆盖贴于神阙穴上, 1 d 1 次, 每次 6 h ~ 12 h。 )。 对照组口服乳果糖, 乳果糖起始量为 15 mL, 1 d 2 次, 症状无改 善可逐渐增量至 30 mL, 1 d 2 次, 起效后改为 10 mL, 1 d 2 次, 疗 程 2 周。患者或家属每日记录内容包括服药剂量、 腹痛、 腹胀或 腹部不适感、 是否排便或排便次数、 大便性状、 其他不良反应等。 其中大便性状就诊室时根据患者及家属记录按 Bristol 粪便分 级评分, 于治疗后 1 周、 2 周评价疗效。

3 疗效分析

3. 1 观察指标

3. 1. 1 肛门直肠测压

肛门直肠测压可以分别检测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的收缩压和用力排便时的松弛压、 直肠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 抑制反射出现, 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顺应性 等, 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有无动力感觉障碍。

3. 1. 2 临床症状积分

使用 “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 [1 ] 进行积分, 共分 5 个方 面:排便不尽感、 粪便性状、 排便费力情况、 腹痛、 腹胀。每个症 状均分为 4 级, 根据不同级别分别记 0 分 ~3 分, 得分越高则表 示该症状越重。评估时间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 5 d 内。

3. 2 疗效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2 ] 的相关症候 疗效判定标准判定。显效:便秘症状明显改善, 积分降低≥ 75 %;有效:症状好转, 30 % ≤积分降低 < 75 %;无效:症状无 改善, 积分降低 <30 % 或积分无降低。疗效积分 = (治疗前症 状积分 - 治疗后症状积分) /治疗前症状积分 ×100 %。

3.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 0 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 ± s)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 配对 t 检验, 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治疗结果

3. 4. 1 对老年人肛管静息压、 最大收缩压的影响

两组肛管静息压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升高, 最大收缩压 与正常人相比明显下降,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 0. 05。见表 1。

表 1 两组肛管静息压、 最大收缩压比较(x ± s, mmHg)
组别 n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力
对照组 40 治疗前 治疗后
125. 2 ±31. 5 115. 2 ±32. 5
113. 6 ±29. 4 1) 119. 8 ±31. 6 1)
治疗组 40 治疗前 治疗后
137. 5 ±29. 7 114. 5 ±29. 9
100. 8 ±25. 3 1)2) 123. 6 ±25. 1 1)2)
注:1)与治疗前比较;P <0. 05;2)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3. 4. 2 两组间直肠感觉功能比较结果

两组间直肠感觉功能比较(感觉阈值和耐受量), 两组直肠 初始感觉耐受阈值及最大耐受阈值均上调, 与正常人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5。见表 2。

表 2 两组直肠感觉功能比较(x ± s, mL)
组别 n 初始感觉阈值 最大耐受阈值
对照组 40 治疗前 治疗后
85 ±10. 2 165. 3 ±13. 5
79 ±11. 4 1) 148. 6 ±11. 8 1)
治疗组 40 治疗前 治疗后
78 ±9. 5 152. 1 ±14. 2
69 ±12. 3 1)2) 133. 4 ±14. 4 1)2)
注:1)与治疗前比较;P <0. 05;2)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3. 4. 3 脐疗法对老年人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疗效优于治疗前, P <0. 05;两组 组间比较, 治疗后疗效相当, P >0. 05。见表 3。

表 3 两组治疗方案临床症状积分比较(x ±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9. 25 ±4. 2 7. 13 ±3. 5 1)
治疗组 40 10. 02 ±3. 14 6. 92 ±4. 2 1)2)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 05;2)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3. 4. 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对老年人治疗疗效评定效果相当, P >0. 05。见表 4。

表 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对照组 40 8(20. 00) 25(62. 50) 7(17. 50)
治疗组 40 10(25. 00) 22(5500) 8(20. 00)
注:1)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4 讨 论

汉代养生学家王充说 , “欲得长生, 肠中长清;欲得不死, 肠 中无滓” , 然而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而 逐渐升高 [3 ] , 老年人肠道蠕动能力减弱, 肠黏膜分泌与吸收功 能减退, 肠道微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也是此病发病率上升的原 因 [4 ] 。由于西医治疗上副作用大, 经济成本相对较高, 中医中 药及针刺治疗虽然疗效众所周知, 可是操作性强, 不利于推广 实施, 因此寻求更加经济便利、 有效且副作用、 依赖性都相对较 小方法日趋必要。从中医外治疗法中挖掘脐疗法(穴位贴敷神 阙穴)进行治疗, 取其简便、 廉、 验的特点, 解除病患的痛苦。本 研究所用脐疗方黄芪汤取自清代名医尤怡所著 《金贵翼》 , 主治 气虚性便秘。大便干结, 排出艰难, 或粪质不硬, 虽有便意, 但排 便不畅, 便后乏力, 面白神疲, 脉弱。取各药为末, 以蜂蜜调之敷 于神阙, 取其安五脏之不足, 益气补中, 润肠通便之效。春秋时 期的 《五十二病方》 整理的283 个方子中约50 %为外治法, 其中 就有肚脐填药、 敷药、 涂药等脐疗方法的内容, 开创了脐疗法之 先河。中医外治专著 《理瀹骈文》 明确指出 :“中焦之病, 以药切 粗末炒香, 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捷法。 ” 中医学认为, 脐是先天之 本原, 又为后天之根蒂, 是经络系统的一个重要穴位。脐为经络 的总枢、 经气的汇海, 因为脐位于任脉之神阙穴, 任脉与督脉、 冲 脉 “一源而三歧” , 联系周身经脉, 故中医学有 “脐通百脉” 之说。

明·李时珍 《奇经八脉考·任脉》 载任脉 “循承浆, 与手足阳明、 督脉会仁” , 清·程杏轩 《医述·脏结》 指出 “脐为立命之原, 脐 傍者, 天枢之位, 阳明脉之所合, 少阳脉之所出” , 表明脐通过任 脉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联系, 故而药物作用于脐, 可通过经络传 导, 调理气血, 补虚泻实, 调节肠腑阴阳平衡。研究发现, 脐表皮 角质层最薄, 且其下无脂肪组织, 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 故 渗透性增强, 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 迅 速弥散入血达到全身。此外, 不断地刺激神阙穴, 会使脐部皮肤 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 以促进人体的神经、 体液调节 作用, 提高免疫功能, 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调整自主神 经功能。正常人体排便包括盆底肌群的弛缓、 排便压的升高和 排便通道的通畅。引起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很多, 包括肠道运动 能力减弱、 内脏灵敏度降低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 其中肛门直肠 动力、 感觉功能异常与功能性便秘关系密切 [5 ] 。本研究结果表 明, 气虚便秘型老年人盆底肌肉群收缩力量、 肛门自制能力均明 显减弱, 在静息及排便过程中出现肛门矛盾性收缩使得大便难 解, 直肠感觉阈值及最大耐受阈值升高, 存在内脏感觉异常, 这 可能是长期便秘使肠道压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引发排便反射 的能力下降所致 [6 ] 。本研究以中药黄芪汤穴位贴敷脐疗既可 补脾益气, 又润肠通便, 因势利导, 可开阔中医脾胃病方向“既 病防变 ‘的临床思路。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王萌 黄国初 罗丽芬 李开富 庞娣

上一篇:便秘病“阴结”证 理气通便方解

下一篇:带状疱疹神经痛火激疗法 穴位贴敷治便秘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