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儿科>少儿保健>正文

白虎汤,增液汤,生脉散加减治疗小儿津液不足

国医大师王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临床擅长治疗小儿疾病。小儿津液不足,轻者不会影响机体活动,但因津液具有化生血液和滋润濡养的作用,若津液耗损较重,则血失其充,体失其养。笔者现将王烈临床运用白虎汤、增液汤、生脉散加减治疗小儿津液不足的经验总结如下。
 
在《黄帝内经》中对津液概念就有明确记载。如《灵枢·决气》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至唐·王冰于注释《黄帝内经》一书中,将前人对津液的论述一语概括为:“津液者水也。”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经脾胃的运化腐熟,三焦气化,小肠泌别清浊而成。津液对小儿来说,意义尤深。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津液属阴,因此,其对津液的需求比成人要多。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肺、脾、肾等脏腑对水液的调节功能不足,而致其津液代谢较成人为快。小儿脏腑娇嫩,阴阳处于不稳定,即“动”的状态中,极易发生失调,最常见者为津液不足,临床所见较成人为多。小儿津液具有需求多、代谢快、易失调的特点。
 
病因病机
 
津液不足的病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内因的根本是津液未充,调节功能稚弱,在外因干扰下则易发生失调而发病;外因大致有二,一是饮入量减少,二是津液耗损过多。小儿津液不足,如不重则不会影响机体活动,一旦津液损伤较重,病理则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体内生理活动。由于血失其充、体失其养,从而出现血稠而滞,体枯而萎的严重后果。此种病理改变是由轻而重的发展,因此,其血液、机体脏腑器官组织的损伤程度也有不同,一般临床见有口渴、乏力、皮肤不泽、舌燥、眼窝塌陷、尿量减少等津液减少等征象,如津液损失严重,则症见脏腑、气血等因干枯而导致的诸种功能减弱、直至衰竭,临床可见肢冷、脉弱等重笃症候。
 
分型论治
 
津液不足,古有是候,而无专病。从文献来看,有关津液不足的证治主要从属于各病,如发热耗津、吐泻失液等,分别从发热、吐泻等病证中综合治疗。其征象虽然复杂,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型。
 
火热伤津型
 
主症:壮热,口渴,烦躁,乳食减少,大便干,小便黄或短赤,舌苔黄燥,舌质干红,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生津。
 
方药用白虎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甘草、芦根、生地、柴胡、天花粉。方中所用之石膏、知母、柴胡皆清热之剂。石膏偏于清表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膏可通过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而产生解热作用。口服石膏后经胃酸作用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抑制肌肉兴奋性,起到镇静解痉的作用,同时抑制汗腺分泌,故退热而不发汗;知母偏于清里热;柴胡偏于清半表半里热。三者配伍清除表里内外邪热。佐用生地、花粉、芦根生津补液;甘草调和诸药又可益胃生津,防止大寒伤中之弊。
 
内热耗津型
 
主症: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咽干,舌燥,体瘦,倦怠,舌苔少而干,脉数无力。
 
治法:滋润生津。
 
方药用增液汤加味:玄参、麦冬、生地、天花粉、石斛、地骨皮。本组所用增液汤加味,其中玄参是一味既有滋润,又有生津作用的药物,对内热耗津不仅能滋润生津,而且有养阴清热之功。配伍生地、麦冬以增强其效。现代研究表明,养阴清热药物大多含有丰富的糖类及电解质,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天花粉、石斛、地骨皮则有清内热的综合功效。有研究显示,该方具有解热、抗炎、补充体液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因此,对不同的内热因素导致的津伤均可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津液脱失型
 
主症:呕吐,腹泻,口干,烦渴,心悸,气短,肢冷,皮肤干燥,肌肉松弛,眼窝凹陷,尿少,舌燥,唇干,脉沉无力。
 
治法:益气生津。
 
方药用生脉散加味:人参、五味子、麦冬、乌梅、天花粉、石斛。湿盛加黄芩,腹痛加芍药,脾虚加白术。方中人参健脾生津;麦门冬养阴生津;五味子生津益气;石斛益胃生津;乌梅酸敛生津,止泻止吐。《血证论》曰:“世以人参补气,便认为阳药,不知人参柔润甘寒,乃滋养中宮津液之药……世人不知气为水之所化,而以气属阳,妄指参为阳药。”生脉散中主药人参,补气生津,尤其对津伤气脱病例,疗效尤佳。现代研究生脉散不仅能抢救休克、提高免疫功能,而且尚可改善机体对水、电解质代谢的调节功能。
 
疗法探讨
 
目前对津液不足,尤其是有脱水征象者的治疗,应用液体疗法,适当地补液,对症治疗,在抢救危重病儿方面,确实可以收到起死回生之效。中医对津液不足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辨证理论体系与用药观点。在研究津液疗法中,体会到津液疗法也具有液体疗法的性质,同时合理地运用还可以调整津液失调之因。这种既可补充津液,又可祛除病因的津液疗法,颇有研究的必要。笔者对小儿津液不足分三型进行证治探讨,分别采用清热生津法、滋润生津法、益气生津法治疗而取效。现将三种疗法探讨如下。
 
清热生津法
 
火热之邪极易伤津,津伤反热,故对火热伤津之证,宜早用生津之剂。此与吴又可“因邪而发热,但能治其邪,不治其热而热自去,夫邪之与热,犹形影相依,行亡而影未有独存者”的主张不同。这种先祛邪除热,热解津复的治法对火热伤津者应用未免过迟。经验提示,伤津在火热病中为常见症象,用热解而津自除的治法,莫如清热生津同时并用,以收热清津复的效果。本文火热伤津证治用清热生津法,以白虎汤为主方,白虎汤对多种病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可见,清热生津法不同于现代的消炎法,但大多具有消炎作用。
 
滋润生津法
 
内热耗津,多因内伤而致,热虽不高但津亏现象较甚,一般治法疗效不佳,但注重生津的治法,则疗效有所提高。据临证观察,内热耗津之例主证是津伤,内热是因。此与阴虚内热不同,阴不足虽有热象但少有津伤,治法以养阴清热为主。若见有津伤现象,方可辨为内热耗津,其治疗必用滋润生津法,津液恢复余热方清。如用清热而不生津,其热虽解,则津难复,津少热起。
 
益气生津法
 
《黄帝内经》有“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之说。其谓津液的生成、调节,必有气和的条件,可见气的功能与津液活动有关。益气生津法旨在调整机体机能,从而改善津液脱失状态。对于因吐泻而致的津液不足,临床上除了应用益气生津法外,还根据“无湿不成泻”及“气脱津亡”的理论,应用利法及涩法等进行研究,如用五苓散、收涩散治之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通过对小儿津液不足证候进行临床证治分析,发现火热伤津证型最为多见,因此临床清热生津法的应用最为广泛,但尚需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进一步证明其证治规律的可重复性。(王爽 郭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孙丽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一篇:瓜蒌三药在儿科的运用

下一篇: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辨证施治小儿脑瘫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