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体较弱,中年以后,曾患有肺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胃炎、高血压及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等疾病。饮食甚少,满口牙齿松动,每夜需服安眠药方可睡几小时。我身高1.76米,体重曾一度降至50千克。50岁后,开始习练养生气功等,但时练时止,收效甚微。后来狠下决心,长期坚持,真正奉行《内经》的“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做到全身放松,做深呼吸,吐故纳新。并习练太极拳、六字诀,以及叩齿、咽津、梳发、摩面等养生保健操,做到心胸开阔,心静体动。此后身体慢慢地好起来,旧有病症逐渐消失,也扔掉了安眠药。我现年66岁,耳聪目明,牙齿坚固,步履轻健,体重恢复到60千克。现已退休,每周仍出六个半天的门诊,前来就诊患者络绎不绝,而我并不感劳累,初接触我的人都以为我50来岁。我认为,这与我的养生保健分不开,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求心所安知足常乐 所谓“求心所安”,对于人的康泰,确有很大好处。怎样才能做到求心所安呢?古人云“善生莫善于寡欲”,寡欲则心自安。晋代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养生论》中说:“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以上六者,无非是告诫人们戒除贪求欲望,求心所安而已。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愈来愈激烈,人们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压抑、忌妒、憎恨、愤怒等负性情绪,因而易导致身心疾病,使寿命缩短。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各种贪求、欲望是造成负性情绪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健康长寿,就要不断地戒贪求、除妄想,排除私心杂念。在人际交往中面对非原则问题,不要斤斤计较,多尊重和理解别人。有时不妨学点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做到知足常乐。
人的一生,区区数十年,工作应全力以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为人民多做点有益的事情,这样也可求心所安。我是一名医生,为了解除患者的疾苦,甘心奔波,这也是求心所安的做法。
心静体动百岁可期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笔者认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做到心静体动,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即《黄帝内经》所讲的“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具体到进行哪些体育锻炼,习练何种养生保健功法,应因人而异。身体较好者,运动量可稍大一些;身体弱者,活动量宜小,但总以“形劳而不倦”为原则。宜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做到每晨必动,持之以恒。
我近五六年来,每于后半夜丑寅时(3~5点),披衣起坐一次,时间为0.5~1小时。起坐时全身放松,可默想上至头顶,下至胸背、小腹、腰部,逐段放松。同时调呼吸,排除杂念,做到体松心静。每次静坐之后,感觉头脑清晰,身体舒适。人到老年,睡眠已减少,与其睡醒后久卧,不如坐起一会为好,在静坐后可再入眠。
我已养成每晨早起的习惯,起床后到室外空旷处或树木较多的地方,先行散步,然后习练简易太极拳和六字诀,全身放松,做到呼吸、意念和动作密切结合起来。同时做叩齿、咽津,以手指梳发、手掌摩面等活动,共约1小时。每次晨练之后,感到全身舒适,精神健旺。通过长期晨练,饮食逐渐增多,精力也感到愈来愈充沛。我认为养生锻炼和做其他工作一样,一定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有耐心,切不可浅尝辄止。否则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自编一养生口诀,贴于写字台旁的墙壁上,借以自勉。现摘录如下,供朋友们参考。常笑笑,莫烦恼,勤活动,勿过劳。节饮食,薄嗜好,俭朴美,谦和好。齿常叩,发频梳,养生功,持恒效。守恬淡,求心安,身心健,百病消。勤动笔,读书报,静所思,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