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生物周日节律探析
生物节律指生物生命过程中表现出的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的生命现象和活动。生物周日节律指生物与地球自转相吻合的生物钟周期, 以24 h为计。对生物节律研究是当前一大研究热点, 若生物节律出现紊乱, 将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健康。如对现代人来说, 生物钟紊乱会导致多种疾病, 幼儿易出现生长发育疾病, 成年人轻则可见睡眠障碍、焦虑症等, 重则增加肿瘤发生率[1]。本文以不寐为主, 结合《黄帝内经》原文分析, 以探析生物周日节律。
1 营卫运行
《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五十而复大会……与天地同纪。”说明人体营卫之气循行规律具有周日节律的特点, 即营卫之气的循行按每日昼夜的阴阳变化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状态[2]。同时本篇又指出, 随着年龄增长, 营卫循行规律可能出现紊乱而对人体睡眠的生物节律产生影响。如“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 何气使然? 少壮之人, 不昼瞑者, 何气使然……老者……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从老年和壮年的气血盛衰、营卫之气的运行状态, 分析营卫之气根据生命规律运行时产生的影响。青壮年气血旺盛, 营卫之气流转通畅, 睡眠正常;老年人气血衰弱, 营卫之气运行相对较差, 导致老年人白天精神欠佳, 夜晚睡眠质量差, 因此治疗不寐时, 以补益心脾、调和营卫为主。杨晓寰等[3]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 治疗组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有效率为92%;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 有效率为86%,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归脾汤心脾同治, 气血并补, 重在补气, 气旺则血自生, 通过药物作用使营卫之气调和, 则病得治。
2 阴阳消长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已虚。”即人体阳气具有日周期变化的特点。《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朝则人气始生……夜半人气入脏。”同样强调了人体阳气每日的周期性变化。《素问·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阳气盛, 则寤矣。”说明人体睡眠功能的正常有赖于阴阳平衡。甄火英等[4]主张要根据阳气的变化规律起居作息, 白天阳气盛, 可进行适当运动;临近傍晚至天黑, 阳气开始敛藏, 应暮而收拒, 无扰筋骨;若阴阳失交, 阳不入阴, 则易导致不寐。陈宏伟等[5]采用泻阳补阴针刺治疗法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治疗失眠, 以口服药 (谷维素、七叶安神片、安定常规用量) 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 说明辨证应用泻阳补阴法调整阴阳治疗不寐效果更为明显。
3 经脉之气运行
《灵枢·卫气行》云:“岁有十二月, 日有十二辰, 子午为经, 卯酉为纬。”叙述了经脉的起始走向和表里关系, 且随流注时间差形成的经脉之气有节律的盛衰变化, 即后世子午流注学说的起源。子午流注学说讲究定时、择时取穴, 因时制宜, 将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与人体的节律性思想相结合, 并运用到针灸诊疗中, 是中医临证颇具特色的诊疗手段[6]。孙赵峰[7]在研究中选取60例不寐患者, 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针法, 遵循“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 取母穴大都, 于巳时 (脾经经期输注之时) 开穴治疗, 同时配合选取百会、关元、三阴交、神门、照海、内关、心俞等心经、脾经穴位治疗2个疗程, 另加用中药辅助调理;对照组采用地西泮5 mg, 每晚1次, 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3个月后随访, 观察组复发率为20.00%, 对照组复发率为44.40%。表明子午流注针法配合中药治疗不寐短期效果优于西药, 且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曾奕[8]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法针刺治疗肩周炎, 总有效率为94.7%, 常规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 表明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针刺治疗效果优于一般针刺, 且可以缩短疗程。
4 五脏之气盛衰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 日中慧, 夜半甚, 平旦静……肾病者, 夜半慧, 四季甚, 下晡静。”从病理角度指出五脏病变与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白天时, 五脏之气强盛, 病情减轻;夜晚时, 五脏之气衰弱, 病情加重。说明某些疾病发生的节律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某脏当值之时该脏病好发、多发、致死率高。《素问·宣明五气》云:“心藏神……肾藏志。”说明五脏皆是藏神之所, 不寐主要责之于心, 但与五脏密切相关, 夜晚五脏之气相对衰弱, 尤以心病夜半甚之。亢登峰等[9]统计了8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 其中44.5%发生于6∶00~12∶00;闫旭龙等[10]统计了12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时间, 44.3%发生于6∶00~12∶00, 以上时间段发病均高于其他时间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诊治不寐过程中, 需以调整心神为主, 并兼顾五脏。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乔宇 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