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保健养生>正文

执简驭繁理解《黄帝内经》抗衰老学说

衰老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是机体在成年后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形态、脏器和功能等方面的退行性变化[1]。机体在衰老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老年病、慢性病, 使老年人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中医对延年益寿和抗衰老的研究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 其中的抗衰老学说主要受道家流派所主张的“清静无为”、探求长生不老思想的影响, 并从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出发, 吸收了道家养生的有益部分, 兼收儒家养生内容, 为中医抗衰老学说奠定了基础。其中提出的“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 肌肉若一”及“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等一直被后人视为养生长寿的准则。《黄帝内经》中有关老与变老及抗老等方面的论述十分精辟, 对中医抗衰老学说的影响非常深远。
 
1 衰老之因, 责之肾脾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天癸竭, 精少, 肾脏衰, 形体皆极, 则齿发去。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 主生殖, 肾精化为肾气, 贯穿于人整个生命活动的始末, 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和生殖功能。肾阴和肾阳是两种不同属性的肾气, 肾阴为人体阴气之本, 能稳定和抑制脏腑的各种功能, 凉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 能推动和激发脏腑的各种功能, 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3]。如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言:“命门为元气之根, 为水火之宅, 五脏之阴气, 非此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 非此不能发。”肾阴和肾阳二者协调共济, 合则化为冲和之肾气, 推动和调控肾的各种功能活动。肾精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天癸即由肾精所化, 肾精充足, 则五脏六腑之精盈满, 天癸至, 性功能发育成熟, 从而具备生殖繁衍能力;肾精虚衰, 五脏六腑之精空虚, 天癸竭, 性功能减退, 生殖繁衍能力亦随之丧失。肾中之精气又相互影响, 精衰及气, 精气日虚, 人体亦渐趋衰老。
 
《黄帝内经》还提出了阳明脉衰的观点,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五七, 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认为人体衰老由“阳明脉衰”开始。阳明经多气多血, 具体到脏腑即指脾胃而言, 故阳明脉衰亦即脾胃之气的虚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供给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皆赖脾胃之气的化生。脾胃虚衰, 运化不及, 物质基础乏源, 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历代养生学家依照《黄帝内经》将衰老之因主要责之于肾脾的理论, 创制了许多培补脾肾的方剂, 如宋代流传至今的还少丹、张锡纯的敦复汤等抗衰老名方皆从温补脾肾入手, 为后人所称道。
 
2 损寿之道, 当分五类
影响人类寿命的原因可谓纷繁芜杂, 《黄帝内经》将损寿之道主要归结为以下五类。
 
2.1 体质类型
体质是指机体生命过程中, 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3]。体质禀赋来源于先天, 调养于后天。《灵枢·寿夭刚柔》中云:“人之生也, 有刚有柔, 有弱有强, 有短有长, 有阴有阳。”指出人自出生就有个体体质的差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结合人体肤色、体形、禀性、态度及对自然界变化适应能力等方面特征, 归纳总结出木、火、土、金、水5种不同类型;《灵枢·通天》亦将人分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阴阳和平之人5种, 名“阴阳五态人”。文中皆认为体质不同, 衰老的具体表现和速度亦不尽相同。
 
2.2 四时阴阳
《黄帝内经》认为世界包括人体皆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生命的根本在于体内阴阳二气的协调, 且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是相互通应和协调统一的。所以一天之内随昼夜阴阳的消长, 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疾病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故《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夫百病者, 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 病气衰, 故旦慧;日中人气长, 长则胜邪, 故安;夕则人气始衰, 邪气始生, 故加;夜半人气入脏, 邪气独居于身, 故甚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甚至言:“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更加肯定了四时阴阳对人体寿夭的直接影响。
 
2.3 精神情志
在各种养生方法中, 《黄帝内经》尤为强调精神调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皆谓之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恬淡虚无是指排除杂念妄念, 避免情绪的剧烈波动, 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 维护体内气机运行和气化活动的正常。精神活动由五脏所产生, 复作用于五脏, 从而影响机体的生理活动, 故《灵枢·本脏》云:“志意者, 所以御精神, 收魂魄, 适寒温, 和喜怒者也。”《素问·举痛论》亦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寒则气收, 炅则气泄, 惊则气乱, 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由“百病生于气”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对精神情志因素的重视。
 
2.4 地理气候
《黄帝内经》在论及衰老的原因中提及, 人类的地理气候环境对机体的生存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言:“东南方, 阳也, 阳者其精降于下, 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 阴也, 阴者其精奉于上, 故左寒而右凉……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精上承之地多指北方高寒之地, 阳气坚固, 故其人多寿;阳精下降之地多指南方湿热之地, 阳气衰薄, 故其人多夭。此文明确指出寒冷或温热的气候环境对人体寿命的明显影响, 这与我国南北方常居人口寿命调查的现实状况基本相符。此外, 《黄帝内经》亦指出自然界气候骤变而出现的外感六淫、疫病等亦是影响人体寿夭的因素。
 
2.5 房事因素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 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即明确告诫世人, 若醉酒滥行房事, 可使精气衰竭, 真元耗损, 形体气血虚弱, 加之不能控制自己的淫欲, 纵情过度, 故常损寿命。《灵枢·百病始生》言:“醉以入房, 汗出当风, 伤脾;用力过度, 若入房汗出浴, 则伤肾。”指出醉酒纵欲、汗出伤风可损脾, 性事太过、出汗如浴则可耗伤肾气。
 
3 老年疾病, 诊治方法
3.1 四诊合参, 判断寿夭
《灵枢·师传》曰:“入国问俗, 入家问讳, 上堂问礼, 临病人问所便。”《素问·疏五过论》中亦言“凡欲诊病者, 必问饮食居处”, 皆强调通过问诊了解身体状况以协助判断寿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 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 以诊则不失矣。”文中提及望诊、闻诊和切脉的重要性。后世医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判断身体疾病与寿夭, 皆以此为源。
 
3.2 辨证论治, 求治于腑
《素问·示从容论》曰:“夫年长则求之于府。”老年人饮食多味重, 六腑首当其冲, 故当求之于腑, 以察其咎。这里的“府”主要指胃、肠而言。年老者肾气已衰, 若再加上脾胃失健, 则后天生化乏源, 气血难以为继。现代临床医家亦认为, 即使无明显脏腑病变, 也可常服消食化滞、疏通肠腑之品, 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
 
3.3 真阴亏损, 当补髓海
《灵枢·海论》言:“髓海有余, 则轻劲多力, 自过其度;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认为髓海之有余、不足, 与寿命长短关系密切, 因此老年人患病时还须注意髓海情况。若见头部晕眩, 下肢困重, 耳鸣目昏, 懈怠乏力者, 为真阴亏损, 髓海不足, 当填补髓海以延其寿。
 
4 小结
综上所述, 《黄帝内经》对中医抗衰老学说的卓越贡献在于其阐明了寿命与体质、四时阴阳、精神情志、地理气候及房事等因素的关系, 提出了四季养生、保健防病、脏腑养护之法, 特别是提出了治疗老年病的根本大法, 为临床医师诊治老年疾病提供了相应的准则, 对中医抗衰老学说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蔚.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及医疗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25) :2846-2849.
[2] 黄帝内经[M].姚春鹏, 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2010.
[3] 孙广仁,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曹志勇

上一篇:健康长寿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更为密切

下一篇:二十四节气功能性香包对中医特色技能传承平台建设的思考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