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炎>正文

针灸治疗痞满案1则

痞满指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病因主要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脾胃虚弱,这些原因均能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升降失调,胃气壅塞,发为痞满。痞满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胃炎、食管反流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等。针灸治疗痞满疗效确切,邹柳祥[1]观察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发现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杜科涛等[2]观察针刺配合灸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结果也表明针灸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药物组。现分享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愈痞满验案1则。
 
患者,女,60岁,2018年3月12日来诊。主诉:胃胀、胃满半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诉半年前因一次意外骨折后,便时常出现胃脘部胀满,食后益甚,并伴有反酸、胃灼热、不思饮食、心慌等症状,症状时轻时重,每因进食寒凉、辛辣、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遂至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食管反流性胃炎。13 C呼气试验提示:幽门螺杆菌阳性。给予保护胃黏膜及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服药后效果不佳,近1个月胃部胀满、反酸、胃灼热等症状加重,遂来我科就诊。刻诊:胃脘部胀满,反酸,胃灼热,不思饮食,心慌,乏力,身形瘦弱,面色萎黄,语声低微,睡眠可,大便偏稀,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诊断:痞满(脾胃虚弱型);治则:补气健脾,疏肝理气。取穴: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操作方法:(1)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太冲选用0.30mm×25mm一次性毫针直刺15mm,其余穴位选用0.30mm×40mm一次性毫针,直刺25~30 mm,得气后,留针30 min。(2)在针刺的同时,取6段长约30 mm的艾条,一端点燃,均匀置于艾灸箱中,将艾灸箱平放于患者腹部,覆盖中脘、天枢、气海等穴,灸40min左右,至皮肤潮红、汗出、出现红白相间的花斑。治疗1次后,患者当即便觉肠蠕动有所增加,有排便感。治疗5次后,患者食量增加,反酸、胃灼热等症状消失,饭后胃部稍有不适感;治疗10次后,胃部胀满、反酸等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按语:痞满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3]。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清·张璐《张氏医通·诸气门上》谓:“老人、虚人则多脾胃虚弱,转运不及。”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加之因骨折后久卧,久卧伤气,继而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升降失司而发痞满。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补气健脾,疏肝理气。《证治汇补》云:“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有痰治痰,有火清火……庶可疏导。”说明虚痞的病变基础是脾胃气虚,满闷不舒,而闭塞不通为其病机特点。治疗时在健脾益气的同时要适当疏导,气机通则痞满除。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具有疏利中焦之气、补益中气之效。天枢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和胃理气、健脾调中的功效。气海主一身气机,有疏导任脉、调一身之气的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枢纽,具有疏通胃气、升清降浊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可提高胃肠动力和内脏敏感性,改善迷走神经活动[4]。阴陵泉、三阴交同为足太阴脾经经穴,两者配合共同发挥健脾和胃利湿之功效。太冲具有疏肝健脾的功效,可调畅气机,调和气血,使肝气疏泄条达,阴阳平衡。《景岳全书·痞满》云:“虚寒之痞……治宜温补,但使脾肾气强,则痞满开而饮食日进。”因此采用艾灸治疗痞满可达到温中健脾、调理气血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灸产生的近红外线是一种良性的治疗因子,通过腧穴作用于人体,因其穿透力强,不仅能影响腧穴局部,还可深入体内,影响经气、脏腑乃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的作用[5]。故以上两法合用,疾病向愈。
 
参考文献
[1]邹柳祥.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7):14-16.
[2]杜科涛,谢辉.针刺配合灸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0):908-910.
[3]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88.
[4]胡莎莎,王茵萍.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7):91-94.
[5]李成,马新建,魏小丽.艾灸治疗寒凝湿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6):48-51.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谢瑾 刘聪瑛 靳新悦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苏神汤配合中药封包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案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