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民间疗法>正文

放血疗法:中西医各不同

  2011年8月,北京市某中医诊所的一位医生专用放血疗法给人治病。一次,给一位患者一次性放了850毫升的血,自己还把照片上传到微博上。结果遭到著名学者方舟子的大力抨击,方舟子发博文称:“放血疗法是一种疗效不确切、风险性高的过时疗法”。他建议,不管实施者或患者声称多么有效,卫生监管部门都不应该对此听之任之。

  然而两个月后,一家亲子论坛上又出现了一个热门帖子,内容是一位妈妈帮小孩扎针放血使其退烧,此帖再次引起了广大网友对放血疗法的关注。

  放血疗法原理何在?其疗效究竟如何?是能登上正规医院大雅之堂的疗法,还是民间、不为大众所接受的“把戏”呢?本期将为您一一揭开谜底。

  中西医大PK——

  区别本质——新兴说法——

  放血疗法:西医重在“血” 中医重在“放”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殷国前主任医师说,西医放血疗法基本上已经被淘汰,这是因为西医放血是为了排出淤血、毒血,刺激造血系统,促进血液新陈代谢,但由于要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放血量往往很大,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因为放血过度而死亡,这更加促进了放血疗法的衰落。

  而与此相对的,广西针灸学会理事农泽宁主任医师及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何列涛表示,目前,针刺放血疗法仍是一种很常见的中医疗法,且对很多疾病都有疗效,这是因为中医针刺放血与西医放血不同,放血量很少,通常是几滴,一般不超过100毫升。何列涛说,中医针刺放血的目的不是放血量的多少,而是通过针刺放血的部位。

  区别本质——

  中医放血多用于实证

  何列涛说,中医放血疗法实际上叫做“刺络法”,顾名思义,针刺放血的部位是循着人体经络的,一般是在体表、四肢远端。

  中医认为,当人体内有病邪时,体内的正气会将病邪往外“赶”,即使不能“赶出”体外,也可以“赶”到体表、远离心脏的地方。因此,一些脏腑的病变就会反映在体表皮肤。刺络法的目的就是在这些病邪集中的体表处开一个“气口”,使病邪循经而出,排出体外。

  但何列涛强调,用刺络法治疗疾病,一般针刺下去不用外力挤压,血就会自然流出来,若是针刺下去要靠手挤才流出的,要么没病,要么身体虚弱。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刺络法只适用于实证患者。实证与虚证是相对而言的,是人体正气尚足,能够与外邪相搏的一种病证。因为有正气的推动,当针刺在体表后,血液在这种正邪的“搏斗”之下会自然流出。所以,年老体虚者用放血疗法不一定会收到疗效;身体特别虚弱的小孩也不适合放血疗法。

  新兴说法——

  水蛭疗法比放血疗法更安全有效

  近年来,一种水蛭疗法的兴起,弥补了放血疗法的一些不足,同时又与放血疗法有所不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殷国前教授是水蛭疗法的研究者和推广者之一。他介绍说,在整形美容外科,以前碰到有皮肤坏死或静脉淤血并发症时,试过放血疗法,效果都不好。而用水蛭疗法,直接让水蛭(蚂蝗)在体表吸食淤血,效果较佳,除了能清除淤血外,还有防止患者再淤血的作用。因为水蛭的唾液会分泌一种抗凝水蛭素,这个水蛭素有促进血液流通、使含氧丰富的血液不断流入患处的功效。虽然水蛭在养殖、应用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这种疗法比放血疗法安全有效得多了。

  深入探索——

  放血救中风 不能一概而论

  关注健康的人可能会知道这件事,即三年前,一位台湾老中医号称用放血疗法治疗中风,治愈率是百分之百。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还有人将老中医的方法编写成“救命帖”,里面提到:“如果大家都能记住这个方法,立刻施救,在短短时间就能让病人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的正常。”

  何列涛认为,这是夸大了放血疗法的功效。中医刺络放血法的确对中风有急救作用,但只对脑血管还未出现实质性病变的患者有效,如血压一时升高或气温突变引起的中风,在发作时立即放血,可缓解病情,但事后还需立即送医院观察治疗。而对于脑血管破裂或是肿瘤破裂引起的中风,放血根本无济于事,只有赶紧送医院治疗才是救命的惟一途径。

  家庭保健——

  放血要注意消毒安全

  农泽宁表示,针刺放血可用于家庭保健,但要自行操作,需要注意安全,概括而言就是“消毒、少量、注意禁忌症”。

  消毒:医院一般用三棱针、小眉刀来操作,家里没有这些工具的话,可用缝衣针、注射针头、瓷片、刮脸刀片等代替。但一定要注意消毒,将针具煮沸消毒,操作者的双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也要进行酒精消毒。

  少量:少量就是放血的量要把握好,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2日1次,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禁忌症:有出血倾向者、晕血者、血管瘤患者、贫血患者、低血压患者、孕期或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等,均不宜使用放血疗法。

上一篇:三叉神经痛中药外治法

下一篇:热敷膝盖 强膝健体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