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足疗>正文

泡脚 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

  民间有个说法:热水泡脚,赛吃人参,富人吃补药,穷人就泡脚。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现代科研已经证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而且不管穷人富人泡脚都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但是泡脚有益健康的前提是正确地泡,包括水温、时长等都有其最佳程度。

  支持专家:彭玉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泡脚最佳时长:30分钟左右

  泡脚最佳水温:42℃最佳泡脚时间段:晚上九点哪些人不能泡脚泡脚水都能加点啥

  很多人喜欢从水很烫泡到水全凉了,甚至有的不停添加热水,持续泡一两个小时,这是错误的做法。泡脚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但是,特别提醒老年人,泡脚时间要再短一些,因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泡脚最佳水温:42℃

  泡脚的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一般维持在38℃~43℃为宜。如果有条件,可以先将脚放入38℃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足浴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但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由于皮肤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温度过高的水很容易导致烫伤。

  最佳泡脚时间段:晚上九点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达到最好的养肾效果,而且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泡脚要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进行,饭后半小时内也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哪些人不能泡脚

  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泡脚水都能加点啥

  泡脚时的热刺激会使足部微循环加快,使得水中的有效成分快速地被吸收,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达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盐泡:加入两大匙盐巴,盐有消炎杀菌、通便的效果。

  姜泡:加入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姜有散寒、除湿的作用。

  酒泡: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类,可促进血液循环。

  柠檬泡:加入两片柠檬,可顺气提神,预防感冒。

  醋泡:加入3大匙的白醋,可滋润皮肤。

  怎样算是泡好了

  泡到后背感觉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万不要出大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伤心的。只要出微汗就可以了,说明经络上下贯通了,这也是证明经络是否通畅的一个办法。有些人泡20分钟就出汗了,而有的人需要泡很长时间才出汗,有的甚至是不出汗。

  泡脚后按摩效果更佳

  泡完脚之后,可以自己按摩脚部,达到不同的保健效果。

  推法:脚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约1厘米处,为肾反射区。双手大拇指并拢,用力摁住该位置,往上推36次,至脚底发热为止。功效:此法对肾虚、中气不足者,有一定的益处。

  压揉法:脚底后跟内圆上方中间的位置,为失眠反射区。双手大拇指按住该位置,用力压36次,压到有酸痛感为宜;再揉3到5分钟,至发热为宜。功效:此方法对头晕眼花、严重失眠者有帮助。

  刮法:用双手食指关节用力刮脚踝骨以下内外两侧36次,至有酸痛感为宜。功效:对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帮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于《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粗木长于幼苗,高台建于垒起的泥土,远行达成于脚踏实地地行走。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有人认为还有一种解释,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108项伟大发明,第35项於则作鞋),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

  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意为千里远的行程是脚穿着鞋开始走的,而这个鞋是老於家发明的。

  如果从健康的角度,还有一种解释。人的脚上循行着6条经脉,有 70多个穴位,通过养脚完全可以达到整体的养生。

  无论你是远行走路还是达成远大的理想,都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健康就从保养脚开始。

  可能有的解释不免牵强,但脚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养脚要重视起来,多听听专家的意见,这其中就包括泡脚。

上一篇:中药外洗治“足跟痛”

下一篇:泡脚减少足跟干裂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