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推拿按摩>正文

健脊十八法 调理好脊柱

  “整一脊而治全身”,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12月1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中医教授韦以宗就介绍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理脊柱的体操方法,据韦以宗介绍,他自创的这套健脊体操形式,分别运动相关的肌肉、韧带,使已受损的得到自我调节,恢复肌力,未受损的协调统一,达到力平衡。

  而且,此套健脊操简便易行,不需特别场地及服装,全套做完仅20分钟左右,十分方便办公室人员锻炼。

  

  第一式:抱头侧颈式

  体操方式:正位、两目平视,双手屈肘,两手掌合拢于脑后,然后将头颈往一侧屈,并稍加压力,左右侧屈各8×4次。

  

  第二式:抱头屈伸式

  体操方式:二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第二步:抱头——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复8×4次。

  注意事项: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范围以不疼痛为原则。

  

  第三式:虎项擒拿式

  体操方式:直立稍仰头,双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拿捏颈后肌肉,并提拔8×4次。

  

  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

  体操方式:正立、自主侧颈,双手下垂,双手下垂,抖、摇动双肩带胛,先前摇8×2次,再后摇8×2次,上下抖动8×2次。

  注意事项:如松肩过程,自感有麻痹者,为已有肌肉粘连,应加大力度。

  

  第五式:屈颈双肩松胛式

  体操方式:正立,低头屈颈,放松,双手下垂,抖、摇动双肩带胛,先前摇8×2次,再后摇8×2次,上下抖动8×2次。

  注意事项:抖摇肩胛时,上肢尽量不要摆动。如摇抖时,感到肩胛有不适,说明已有肌肉粘连,可加大摇抖力度及次数。

  

  第六式:抱肩转胸式

  体操方式:正立、双手抱紧两肩,左右转摇胸廓各8×4次。

  

  第七式:双胛合拢式

  体操方式:正立、屈双肘提肩,使双肩往背靠拢,同时作深呼吸以扩胸,反复8×4次。

  注意事项:提肩拿胛时,头颈不动。如有酸痛感,说明已有损伤,应多作此运动式,以达到自我康复。

  

  第八式:抱背转胸式

  体操方式:正立,双手转向背,掌心按压腰背部,转动胸廓,左右转动各8×4次。

  注意事项:转动胸廓,头颈随转但骨盆不转。

  

  第九式:摸膝转胸式

  体操方式:正立,略弯腰,右手触摸左膝,左手能摸右膝,交替进行,各8×4次。

  

  第十式:挺胸后伸式

  体操方式:双手按压胸背,双肩往后作挺胸,略伸腰,并同时叫喊“呵”声,反复8×4次。

  注意事项:挺胸时头颈及骨盆不动。

  

  第十一式:顶天立地式

  体操方式:正立,稍息步态,两目平视,双足站稳,腰背挺直,收腹、抬头、双手五指交叉,上举头顶,并向上伸展,同时感出“呼”声,双手放下,再上举,反复8×4次。

  注意事项:上举双手,同时尽力使胸廓上升。

  

  第十二式:点头哈腰式

  体操方式:正立、分步、挺膝,双手五指交叉,屈低头颈、弯腰,双手抵地方向;再直立,弯腰,双手抵地,反复8×4次。

  

  第十三式:剪步转盆式

  体操方式:立正,右脚起步跨至左下肢前方,后左脚起步跨至右下肢前方呈剪交剪步态,向前8步;退后反交叉步态8步,前、后各8×4次。

  

  第十四式:前弓后箭式

  体操方式:站立,双手叉腰,右下肢前跨,身体前倾,并屈膝(前弓),左下肢后伸直(后箭)后退回伸右膝,身体后倾,一前一后反复8×4次。

  注意事项:如膝关节有病变者,运动时避免屈膝引起疼痛。

  

  第十五式:金鸡独立式

  体操方式:双手叉腰,单下肢直立,弹跳,左右下肢交替各8×4次。

  注意事项:如患者有膝关节炎性关节炎或下肢伤疼者,改为单下肢站立。如在弹跳中下腰痛者,说明骶髂关节已有损伤,应找整脊师调治。

  

  第十六式:过伸腰肢式

  体操方式:正立、双手向前着地爬下,双下肢伸直,但胸腹不着地,然后一下肢屈膝置小腿于另一腿上,1式:作俯卧撑式——双上肢屈伸,使身体及一下肢直上直上。两下肢交替屈膝置另一腿上,各俯撑4次(可视体力增加)

  2式:仰卧、屈膝、双手抱胸,挺腹挺腰使与膝持平,反复8次。

  3式:俯卧、伸腰,双上肢后展,下肢后伸。

  

  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

  体操运动:仰卧、屈膝,双手抱膝,使全身屈曲,然后用力呈伸双下肢状(但手抱膝不松开),使上半身离床,力争能坐起(如开始不能坐起,让旁人扶持),然后再躺下,再坐起,反复10次。

  

  第十八式:震天动地式

  体操运动:站立,微闭目。全身放松,脚尖着地,足跟离地呈弹跳式,并抖动全身,同时张口喊“哈哈”声(按节奏)8×4次。

上一篇:强肾6大自我按摩法

下一篇:揉腹拍丹田可强身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