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产生的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病因不明,继发性者可见于肿瘤、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蛛网膜粘连、血管畸形等。二者的区别在于原发性疼痛者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无痛的间歇期;而继发性疼痛者常疼痛持续,病变区域内有感觉障碍,并可有原发疾病的特征。
[发病原因]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偏头风”等范畴。或因风寒之邪袭于阳明筋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肉,血气痹阻所致;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影响筋脉气血运行,而致面痛。
[症状表现]
患者常于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突发剧烈疼痛,如刀割、烧灼或撕裂样痛,持续数移至1—2分钟后疼痛突然消失,间歇期内无任何不适。疼痛部位多见于三叉神经第二和第三支分布区,第一支分布区疼痛很少见,常局限于一侧,亦可三支或双侧同时受累。疼痛多沿神经的走行分布,第一支疼痛多以上睑与前额为主,偶或位于眼眶内上角或眼球;第二支疼痛部位主要在上唇、鼻翼、下眼睑、齿龈,少数位于颧或颞前部、硬腭;第三支疼痛部位在下唇、齿龈,颏部涉及舌部、面颊或耳颞部者较少。
患者面部某些区域特别敏感,稍加触动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样的区域称为触发点,也称“板机点”。触发点多在上下唇、鼻翼、鼻唇沟、口角、齿龈、颊部、舌部、眉部等部位,说话、咀嚼、刷牙、嗽口、洗脸、刮脸等均可诱发。
[头面按摩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施术者以患侧为主,健侧为辅进行治疗;用拇指或中指按揉太阳穴、瞳子髎穴、四白穴、髎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大迎穴、承浆穴,以及率谷穴翳风穴,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每穴约1—3分钟;以食中无名小四指指腹轻摩患侧面颊肌肤,再轻轻按揉面颊肌肉,时间约3-5分钟;以双手手指掌侧面轻拍两侧面颊1—3分钟,最后按揉百会穴、拿揉风池穴及项部肌肉各1-3分钟。(图4—25—1、2、3)
[注意事项]
(1)应当配合针灸治疗,止痛效果会更好。
(2)注意局部保健,防止感受风寒;不要过度劳累,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3)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首先进行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