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推拿按摩>正文

小儿科病症:夜啼

本病主要见于初生婴儿,民间俗称“夜啼郎”。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两种,如白天或睡前游嬉兴奋过度,或喜见灯光,或衣被过厚,或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或某些生活习性的改变等等,这些只需给予及时纠正。病态的夜啼多与心脾有关,可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

1.诊断要点
    (1)啼哭声低弱,睡喜蜷曲,四肢欠温,大便溏溥,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为脾阳亏虚型。
    (2)啼哭声较响,恶见灯火,面红唇红,大便秘结,舌尖红苔黄,指纹较正常为心经积热型。
    (3)夜间突然啼哭,哭声不已,时作惊惕,脉来急救为惊恐伤神型。

2.临床处理
    (1)脾寒型  病人取仰卧位,医师坐在左侧。补脾土,揉小天心,揉外劳宫,推上三关,摩腹,按揉百会。病人俯卧位,医师坐在右侧。按揉脾、胃俞、足三里。
    (2)心热型  病人取位同上。清心经,清肝经,清小肠,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水底捞月,退下六腑,揉百会。
    (3)惊恐型  病人取位同上。掐心、肝经,揉威灵、小天心、精宁,按揉百会。

3.其他疗法
    (1)中药验方  理中丸1.5克,用少许水调服,治脾阳虚夜啼;或黄连0.6~1.2克,钩藤3克,煎汤加少许蜂蜜内服,治心经积热与惊恐型夜啼。
    (2)外治法  将艾叶、干姜粉抄热,用纱布包裹,熨小腹部,从上到下,反复多次。
    (3)针灸疗法  取中冲,不留针,浅刺出血。用于心经积热之夜啼。

4.注意事项
    (1)婴儿啼哭原因甚多,去除原因,则其哭自止。故在诊断治疗时,宜仔细观察,查其原因。
    (2)平素婴儿寒湿宜调护,饮食有节。
    (3)新生儿当服黄连少许,以解胎热。
    (4)生后不宜多服香燥之品。

上一篇:内妇科病证:痛经

下一篇:小儿科病症:斜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