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推拿按摩>正文

按摩脐部助健身

  脐,因为在胎儿时连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被称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脐中有个穴位名,叫做“神阙穴”,在人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的枢纽。  经常按摩脐部,是古今养生家的重要修炼方法。

  按摩部位

  主要按摩脐部。

  按摩方法

  张掌,一手或两手掌重叠,按放在脐部,先顺时针方向按摩36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摩36次。

  按摩作用

  本法能调和脾胃、养血益气、温通元阳、复苏固脱,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注意事项

  ⒈姿势站立、坐位或仰卧均可。

  ⒉按摩动作要柔和,并逐渐加重至以能够耐受为宜。

  ⒊按摩范围以脐为中心,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最后结束时回到脐部。

  按摩胃区促消化:

  胃位于上腹部剑突下,当胃充满到中等程度时,约3/4位于左季肋区,1/4位于腹上区,胃的底部与膈、脾相邻,右侧与肝胆相近,胃后壁与左肾、胰相邻。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浊为和,胃失和降,就会出现呕吐、呃逆、嗳气等病症。

  按摩部位

  按摩主要在胃区进行。

  按摩方法

  张掌,一手掌或双手掌重叠,按放在上腹部剑突下,按顺时针方向沿升、横、降结肠方向,自右向左旋转摩动,反复操作3分钟。

  按摩作用

  本法能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能加强胃的降浊作用,使全身气机通畅,食欲增强,体重增加,身体健壮有力,还能促进排泄,保持大便正常。

  注意事项

  ⒈肥胖者不宜采用本法。

  ⒉如配合点按背部胃俞穴、大肠俞穴,效果更好。

  按摩心区通血脉: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和神志,心血的旺盛与否,直接关系到面色的荣枯及神志活动。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全身,发挥濡养作用。

  按摩心区能直接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肺功能。由于心脏的解剖位置在两肺之间,通过心区的按摩,还能间接地对肺及腹腔脏器起到良性刺激作用。

  按摩部位

  按摩部位在心区进行,主要着力于左前胸第5肋间隙上下的心前区部位。

  按摩方法

  ⒈一手掌或两手掌重叠,放于心区,手掌着力,作缓慢的环形摩动,可先按顺时针方向,再按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0次。

  ⒉两手张掌,相叠,按放在心区的位置,以掌根着力,稍用力下压,连做36次。

  按摩作用

  本法能增强心脏功能,进而使血脉充盈,血流畅通,对心血管系统疾病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注意事项

  ⒈按摩时动作要连续,要有节律性。

  ⒉配合点按背部心俞穴,效果更好。

  按摩阴窍资壮阳:

  阴窍是指前阴,即外生殖器。中医认为,阴窍是肾之窍,司生殖与排尿,它必须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如肾气不足,可引起尿频、尿闭、遗尿、肾阳不足,可引起阳痿、早泄、性冷淡、不孕不育,肾经湿热下注,可引起小便短赤不利,甚或血尿等。通过按摩阴窍,对于这类病症有较好的调治作用。

  按摩部位

  男性按摩睾丸,点按曲骨穴,女性按摩玉门穴(即阴蒂)。

  按摩方法

  男性以手指轻轻揉捏睾丸36次左右;两手相叠,在曲骨穴处按揉3分钟,或以出现热胀感为度;用手指点按曲骨穴36次。

  女性一手中指按放在玉门穴上,用指腹按揉3分钟。

  按摩作用

  按摩阴窍具有壮阳补肾、强壮身体的作用,并能促进阴部血液循环,增强性欲,对生殖泌尿系统疾患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注意事项

  ⒈按摩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⒉女性还可配合按摩乳房、小腹等部位,以增加效果。

  ⒊生殖系统有急性炎症时,忌用本法。

  拍打胸部振精神:

  有些人常会感到身体乏力,精神萎靡不振。这是由于生活工作紧张,体内代谢产物积聚过多,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神经功能的兴奋性降低所造成的。

  人们欲提神解乏,常采用抽烟、喝咖啡的方法,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不但不会收效,而且容易上瘾,损害健康。按摩是有效的提神解乏的方法。

  按摩部位

  按摩在胸部进行。

  按摩方法

  一手张掌,以掌拍击胸部,或两虚掌同时拍打,从上向下,从内向外,拍打胸部至遍,可反复数遍,两侧交替进行。

  按摩作用

  本法能振奋精神,可以促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快血液、淋巴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并通过对机体末梢神经的刺激,提高神经系统功能的兴奋程度,且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注意事项

  ⒈按摩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全身放松。

  ⒉拍打时,手掌着力面积要大,腕部摆动要轻松自然而有弹力,内部感到有震动力。

  ⒊胸上部拍打用力可稍大,向下力量可减小,不可用蛮力,以免损伤。(中华康网)

上一篇:按摩上肢

下一篇:腰部按摩保健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