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哑门
[位 置]正坐低头,项后正中,第1、2颈椎之间,后发际上5分凹陷中取穴(图2—2)。
[主 治]癫痫、癔症、卒中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咽炎、聋哑、呕吐等病症。
[手 法]按揉50—100次。
(2)风府
[位 置]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凹陷中(图2—2)。
[主 治]头痛、发热、眩晕、咽喉肿痛、卒中、失声、癫狂、颈项痛等病症。
[手法]按揉50—100次。
(3)脑户
[位 置]风府穴直上1—5寸(图2—3)。
[主 治]颈项痛、失声、头晕、癫狂等病症。
[手 法]按揉50—100次。
(4)强间
[位 置]脑户穴直上1.5寸(图2—4)。
[位 置]脑户穴直上1.5寸(图2—4)。
[主 治]目眩、头痛、癫狂、项强等病症。
[手 法]按揉50—100次。
(5)百会
[位 置]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交点处(图2—5)。
[位 置]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交点处(图2—5)。
[主 治]头昏、头痛、卒中、脑贫血、高血压、脱肛、低血压、内脏下垂、健忘、耳鸣、鼻炎、烦闷、食欲差等病症。
[手 法]先左手后右手,中指或食指置于百会穴上,由轻渐重地向前揉按36-66次。因气虚下陷引起的脱肛、内脏下垂者,揉按须达66—100次。初做揉按,力量宜轻,以后逐渐加重,以免引起头顶疼痛。
(6)前顶
[位 置]先取百会穴。在头顶正中连线上,百会穴向前取中、食两指并拢两横指的宽度处即为该穴(图2—6)。
[位 置]先取百会穴。在头顶正中连线上,百会穴向前取中、食两指并拢两横指的宽度处即为该穴(图2—6)。
[主 治]眩晕、头痛、鼻流浓臭涕、癫痫等病症。
[手 法]按揉50—100次,弹击30-50次。
(7)囟会
[位 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图2—6)。
[主 治l眩晕、鼻塞、流涕、头痛、癫痫等病症。
[手 法]按揉或推按50-100次。
[位 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图2—6)。
[主 治l眩晕、鼻塞、流涕、头痛、癫痫等病症。
[手 法]按揉或推按50-100次。
(8)上置
[位 置]头部正中线上,人前发际1寸(图2—7)。
[位 置]头部正中线上,人前发际1寸(图2—7)。
[主 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出血等病症。
[手 法l按揉或推按50-100次。
(9)种庭
[位 置]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图2—7)。
[主 治]头痛、眩晕、失眠、眼疾、惊悸、鼻渊等病症。
[手 法]按揉或推按30—50次。
[位 置]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图2—7)。
[主 治]头痛、眩晕、失眠、眼疾、惊悸、鼻渊等病症。
[手 法]按揉或推按30—50次。
(10)素醪
[位 置]鼻尖正中(图2—8)。
[位 置]鼻尖正中(图2—8)。
[主 治]鼻出血、鼻塞、流涕、昏迷、咳嗽、惊厥、新生儿窒息等症。
[手 法]用拇指指甲掐按5-10次。急救时,掐按用力可稍大一些,次数也可多些,直至苏醒方止。
(11)人中
[位 置]鼻唇沟正中偏上取穴(图2—9)。
[位 置]鼻唇沟正中偏上取穴(图2—9)。
[主 治]休克、昏迷及中暑等急救,面神经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腰痛、急性腰扭伤等病症。
[手 法]拇指或食指尖按于穴位上,先掐后揉21-36次。多用于急救。
(12)龈交
[位 置]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图2—10)。
[位 置]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图2—10)。
[主 治]鼻炎、流鼻涕、齿龈肿痛、癫狂等病症。
[手 法]操作前先洗净双手,然后按揉10—20次,掐5-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