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灸,指根据不同的节气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施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节气灸真的管用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如立春、小满、芒种时正好灸治消化性疾病;而立秋、立冬、春分时则是预防治疗中风的好机会。
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大暑(7月22日)就是一个预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好时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中就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会出现周期性盛衰,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一年中节气更迭,人体阳气中有升、浮、沉、降节律。脉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体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节律统一起来,形成五时应五脏、阴阳消长同步的有机整体,反映了人与天地相参,不同节气受邪会产生不同的脏腑病证。“三伏灸”疗法,就属于古代节气灸的一种。
可见,节气灸有一定的道理,犹如“三伏贴”、“三九贴”。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人不知道“阳”与“阴”具体指什么,以及到底怎样养“阴阳”呢?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的阴气、阳气;也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肺肾二脏收、藏之气和肝心二脏的生、长之气;有些人认为是人体秋冬环境之阴气和春夏环境之阳气。后一种解释比较合理,前两种有失偏颇。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指的是人体秋冬环境之阴气和春夏环境之阳气。理由如下:首先,“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是说:圣人在春夏,要培养人体适应春夏环境之阳气的生理机能,以增强抗温热机能,如习武之人“夏练三伏”。在秋冬,要培养人体适应秋冬环境之阴气的生理机能。以增强抗寒凉机能,如习武之人“冬练三九”。为什么培养人体适应春夏环境阳气的生理机能,只能在春夏?这是因为人体春夏环境之阳气只有在春夏才最旺盛。秋冬同理。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如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反称的。水不论多热,对火来说,仍属阴;火不论多弱,对水来说,仍属阳。
但是《脾胃论》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在此由于阴火证之火性质属寒,故称“阴火”;阳水证之水性质属热,故称“阳水”。所以火不能反称阴,水不能反称阳的说法也不能成立。(王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