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灸联合右归丸治疗阳虚质患者的临床观察
体质是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及心理机能综合的特质。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类型,其中阳虚质是人体阳气不足而形成的体质偏颇,表现为畏寒、手足不温等虚寒症状。为调理改善此类体质偏颇,笔者运用督灸联合右归丸治疗阳虚质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哈尔滨市中医医院治未病门诊就诊的阳虚质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督灸组、右归丸组,每组2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9.8±7.1)岁,平均证候积分(16.3±6.7)分,平均体质积分(58.4±9.1)分。督灸组平均年龄(50.1±6.5)岁,平均证候积分(16.5±6.4)分,平均体质积分(58.5±8.6)分。右归丸组平均年龄(50.0±6.1)岁,平均证候积分(16.1±6.6)分,平均体质积分(58.3±8.6)分。3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拟定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30~60岁;能接受和坚持督灸治疗;治疗期间未进行其他药物及对本研究有干扰的治疗;患者依从性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妊娠及哺乳期女性;过敏体质及有药物过敏史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因各种原因不能采取俯卧位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1)督灸治疗
①制备督灸药粉:本科室自制灸粉,主要由附子、肉桂、杜仲、续断、肉苁蓉、苍术、川芎等药物组成,每次使用约5 g。②制备姜泥:取生姜1 250 g左右,洗净后切块,用粉碎机绞成碎末后用纱布过滤姜汁,制成干湿合适的姜泥备用。③制备艾炷:使用南阳汉医艾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陈艾绒,搓成橄榄形状的艾炷备用。④制备桑皮纸:把桑皮纸裁剪成55 cm×25 cm的长方形备用。⑤施术部位:取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作为施灸部位。⑥操作方法:患者裸背俯卧于艾灸床上,医护人员用拇指指甲沿脊柱(督脉)按压出“S”形痕迹。以75%酒精棉球沿脊柱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次。沿医护人员按压的“S”形痕迹处涂抹温水,铺督灸粉呈线条状。将桑皮纸敷于督灸粉上,桑皮纸的中央对准督脉。把姜泥牢固地铺贴于桑皮纸中央,要求姜泥底宽4 cm,高2.5 cm,顶宽2.5 cm,长度为大椎穴至腰俞穴,呈梯形分布。在姜泥上面放置艾炷,摆放如叠瓦形状,约15个艾炷,此为1壮;艾炷直径如患者手指的拇指直径,长度与姜泥相同。以细香点燃艾炷的上、中、下3点,待其自燃自灭,共灸3~5壮。灸后取下姜泥,用湿热毛巾擦拭干净药泥及艾灰,治疗结束。每次治疗30~50 min,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药物治疗
右归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1040,9 g/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服药10周。
2.2 督灸组
采用督灸方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及疗程同观察组。
2.3 右归丸组
采用右归丸治疗,具体服用方法及疗程同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依据《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1]中有关阳虚体质症状制订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格,问卷由7个问题组成,每个题目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②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且<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③利用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S01-D系列脉象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根据需要将患者所给信息输入,结合舌象和脉象,观察体质得分项目,按照体质辨识分析图中阳虚质所占百分比数,得出体质积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督灸组(55.0%)和右归丸组(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阳虚质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0 2 11 6 1 95.0△▲
灸组 20 1 4 6 9 55.0
右归丸组 20 1 4 7 8 60.0
注:与督灸组比较,△P<0.05;与右归丸组比较,▲P<0.05
(2)中医证候积分和体质积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体质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体质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体质积分均低于督灸组和右归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 讨论
黑龙江省地处北疆,气温偏于寒冷,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虚质为本地区较常见的一种偏颇体质[3]。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理念,可以通过治疗阳虚证的方法来干预阳虚质人群,起到未病先防的目的。随着中医适宜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大面积推广,针刺、灸法、推拿、拔罐、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等中医传统疗法逐渐被人们接纳,成为人们预防保健、调体养生的重要手段[4]。
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周身之阳,故调节督脉可畅达一身之阳气,促进激发阳气升腾。督灸疗法是山东省中医院崇桂琴教授在“长蛇灸”和“铺灸”基础上改良而创立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方法,是指在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灸并使之发泡,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灸疗方法[5]。通过督脉灸疗以补充机体阳气之不足,其治疗作用涵盖经络、腧穴、艾灸、药物等多种疗法的综合优势,直达病所进行调理[6]。督灸的药物组成为附子、肉桂、杜仲、续断、肉苁蓉、苍术、川芎等,有祛风除湿、补肾温阳、活血通络之功。笔者在门诊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良:①第1步以温水取代姜汁涂抹皮肤表面,目的是温热而不刺激皮肤,减少过敏体质人群的不耐受性,同时可使药物牢固附着在皮肤表面。②增加桑白皮纸的使用量,在治疗的同时防止烫伤事件的发生。③姜泥铺垫长宽高要适宜,其活血祛寒、温通助阳之力才能激发。④艾炷制作如橄榄形状,首尾相接如叠瓦样摆放,艾绒性温热,对寒邪和阳虚证有良效。⑤操作时间长短和艾灸壮数要因人而异,通常3~5壮便可,根据患者平素体质状态和体质偏颇程度调整用量。通过对督脉的综合治疗调理经脉,从施术部位、补阳药物药理作用及生姜和艾绒的功效方面考虑,均可发挥温补助阳的功效。现代医学也从多方面证实了督灸疗法疗效的确切性和安全性[7]。
体质辨识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体质状况信息,在中医体质学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体质类型[8]。临床上常通过体质辨识对某一疾病的患病人群进行体质分析,从而获得该疾病患者的体质分布规律,并进行针对性治疗[9]。中医科研通常很难在数据上取得量化标准,本科室通过利用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S01-D系列脉象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进行量化和疗效评定,产生确切的数值,可以弥补数据上的缺陷,具有一定可行性和科学必要性,值得中医同道共同探讨。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周妍 周淼 刘芳 姜继红 李光 李姣 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