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戒毒断综合征中医案

戒断综合征案

患者,女,33 岁。就诊日期:2017 年 6 月 8 日。 主诉:心烦、失眠伴幻觉 5 年余。现病史:5 年前因服 用毒品“K 粉即氯胺酮”进行戒断治疗后,精神亢奋, 情绪紧张,后逐渐出现失眠,噩梦,胡思乱想,甚则出 现幻觉,被害妄想,有时彻夜难眠,不欲饮食,心烦急 躁, 易怒, 全身麻木, 头部发紧伴疼痛, 足跟出现溃烂。 2017 年 3 月于某医院诊断为戒断综合征, 服用西药 (具 体不详)后无明显缓解。于 2017 年 6 月 8 日就诊于我 院针灸门诊。刻下症: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每晚 平均睡眠时长 3 h,有时彻夜难眠,胡思乱想,出现幻 觉, 全身麻木, 头部发紧伴疼痛, 需经常按摩方可放松, 记忆力减退,月经期诸症加重,纳差,二便调。查面色 萎黄, 体态正常, 舌紫暗、 苔薄黄, 脉弦涩。

西医诊断: 戒断综合征; 中医诊断: 郁证 (心神失养、 气滞血瘀证) 。

治疗方法:调神定志、行气化瘀。取穴:水沟、百会、 内关、劳宫、合谷、照海、神门、太冲、膻中、三阴交。

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内关、水沟穴选用 0.28 mm×25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余穴均用 0.28 mm×40 mm 一次性 无菌针灸针。水沟穴向上呈 30°角斜刺 5~8 mm,得气 后行捻转泻法 10 s,使其有酸胀或轻微疼痛感,内关 穴直刺 15 mm 左右,使其有麻胀感即可。余穴除百会、 膻中外均直刺进针 15~20 mm,劳宫、合谷、照海、神 门、太冲以手下沉紧为度,照海行捻转补法 10 s,太 冲行捻转泻法 10 s,余穴平补平泻 10 s。百会向后、 膻中向下 15°角平刺 10~15 mm,行小幅度捻转手法 10 s。留针 30 min。每周施针 2 次(周二、四) ,经连续 治疗 8 次后患者未出现幻觉, 噩梦次数减少, 头部疼痛 缓解,稍有心烦,但全身麻木、头部发紧及睡眠仍无明 显改善。 随后调整治疗方案, 在上述取穴的基础上加用 率谷透角孙穴调理少阳气机,使用 0.30 mm×65 mm 一 次性无菌针灸针刺入率谷穴,将针身倾斜与头皮呈 15°角,缓慢刺向角孙穴,针刺深度为 40~50 mm,施 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 继续治疗 8 次后, 头部发紧和 疼痛改善明显, 睡眠时间延长, 每晚平均睡眠时长 5 h,噩梦减少,白天精神可,记忆力减退有所改善,全 身麻木状态有所缓解, 表现为上午无明显感觉, 傍晚时 加重。 此后, 患者因工作原因暂停治疗。 1 个月后 随 访患者幻觉症状未再次出现, 睡眠尚可, 其余症状未加 重。

按语:本病中医属于“郁证”范畴,多因精神创 伤和精神紧张而诱发。 由于患者具有服用过量氯胺酮 史,可以产生一种分离麻醉状态,其特征是僵直状、 浅镇静与遗忘,并能进入梦境、出现幻觉。长期的精 神紧张诱发患者抑郁状态。情志过极,损伤心神,心 神失养,气机失畅,故见失眠、多梦。肝失条达,气 机不畅,气不行血,瘀血内结,故出现全身麻木,头 部发紧伴疼痛。肝胆互为表里,肝热者,胆必寒,心 胆气虚则决断失司,故有胡思乱想,甚则出现幻觉及 紧张害怕之感。思虑过度而伤及脾,脾失健运,故不 欲饮食。久病则瘀,阻于经络,以致瘀血内结,故见 舌紫暗,脉弦涩。综上,本例患者乃气、瘀互结,累 及肝、心、脾、胃经脉所致。

中医理论认为,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 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因此针对郁证心神失养、气 滞血瘀证,治以调神定志、行气化瘀。脑为元神之府, 督脉入络脑,水沟、百会可调神醒脑。心藏神,神门为 心经原穴, 内关为心包经络穴, 二穴可调理心神而安神 定志;内关又可宽胸理气。膻中穴为气会,与太冲共奏 疏肝解郁理气之功。 合谷疏调气血; 三阴交为肝肾脾经 交会之处,既可调补肝肾,调整月经期诸症加重之象, 亦有安神之效。 劳宫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取之可清心 热、泻肝火;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配神门、三阴交可治 疗肝火旺盛之失眠症。 率谷为足少阳经穴, 角孙为手少 阳三焦经穴, 率谷透角孙能调整表里经的气血, 从而调 理少阳气机, 通络止痛。 以上诸穴配伍可达到调神定志、 调畅气机、行气化瘀之功效。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张帅 闫超群 刘存志

上一篇:针刺麻醉技术及其理论

下一篇:赵吉平教授运用透刺法的思路与方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