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中医药发展针灸并重

  现在使用针法的人较多而灸法用得少,致使针灸失去了一半作用。可以说,“灸法”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今,中医针灸申遗成功,笔者感慨良多。这不仅是中国针灸界的喜事,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承前贤遗愿 化国医为世界医

  中华民族是最早使用针灸的民族。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著的《备急千金要方》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公元1822年,清朝道光皇帝颁诏,称:“针剌大圣,非奉君之所宜”,令太医院永远停止针灸科,使针灸的发展受到严重阻滞,但在民间仍然流传。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针灸更难登大雅之堂,中医药学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国近代著名的针灸医学家和针灸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针灸复兴之父”的承淡安先生(1899—1957),以发扬祖国针灸绝学为急务,以提倡推广针灸学术为己任,联合同道,公开家学。一是创办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二是创刊了我国最早的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三是创立了我国最早的针灸专门医院,撰写了十余部学术专著;四是游学日本,学习考察日本针灸发展状况。经数十年传道授业,国内外弟子有逾万之多。他为我国近代针灸的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对现代针灸研究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传统针灸向现代针灸转变的奠基人。

  承先生在《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自序中说:“俾我国数千年独特之医术得标扬于世界,岂个人之私幸也哉!”他在1933年10月10日《针灸杂志》创刊号上呼吁:“吾侪国民,亟应拥护国粹,努力奋斗。庶异日绝学发扬,利溥环球,化国医为世界医,吾于是赖矣。”这充分体现了前贤先哲们的博大胸怀和世界眼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号召继承祖国医学遗产,针灸得到空前发展,中医院校设立针灸科。由于种种原因,针灸的推广和发展一度比较缓慢。改革开放以后,针灸又有了很大发展。相信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后,承先生等前辈的遗愿将成为现实。

  灸法“简便廉验” 易于推广

  现在,中医针灸已传遍世界,目前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在使用中医针灸。然而,作为针灸的发源地,针灸在我国并没有深入普及和推广。其实针与灸各有所长,不能以针代灸,也不能以灸代针。现在使用针法的人较多,人们都较熟悉,而灸法用得少,人多不知,致使针灸失去了一半作用,十分可惜。可以说,“灸法”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华民族就使用灸法了。《左传》上说,成公10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矣,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所说的“攻”即灸法,“达”即针剌。《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中,记载经脉灸法的就有3篇,可能是《黄帝内经》前期的珍贵文献。

  在中医史上,历代医学家都重视灸法,如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历史很长,但不古老、不落后,至现在还非常实用,它不是土法,而是中医治病疗疾的技术之一。灸法安全稳妥,经济节约,成本很低,易学易用,只要掌握技巧,正确操作,没有多大痛苦,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简言之,灸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历代医学家留下很多著作和验案。经国内外现代医学科学试验研究证实,灸法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施灸时对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血液、内分泌、免疫系统等都有调节作用,能防治、辅助治疗目前某些尚无特效疗法的疾病,如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气管炎、哮喘、癌症、白血病等疾病。

  此外,灸法还可以结合中西医药协同治疗。不论外科手术、放疗、化疗、放支架、透析等介入疗法,治疗后都伴有症状和不适,还需要服药和调养,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灸法。

  传承针灸 亟待提高学术技术

  针灸能传承到今天,主要依赖于它有确凿可靠的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后,我们面临的任务更重,要走的路更长,要做的事更多。最关键的是要提高针灸的学术水平,水平高了、疗效好了,才能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接受和认可,才会有较大的发展。

  当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在持续上升,传染病威胁依然存在,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疾病负担和公众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很突出。针灸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发挥它“简、便、廉、验”的独特作用。针灸尤其是灸法,在我们面前还有广阔的“荒原”,亟待我们去发现、去开拓、去实践。各级医疗机构要重视针灸的开展,多做普及推广工作。要加紧培养针灸人才,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大力提高针灸的学术水平,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谢锡亮讲述  盖耀平整理)

  链接

  谢锡亮,男, 1926年生,汉族。 1953年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先生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的亲传教诲,从医近60年。曾在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工作30多年,并于1987年创建襄汾县中医医院。历任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著述颇丰。

上一篇:针刺疗法防治皮肤瘙痒

下一篇:针灸治疗震颤麻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