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既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医外治医疗技术。针灸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学派林立, 学术观点异彩纷呈, 调气学派、攻泄学派、重针派、重灸派、澄江学派、穴法派、经学派、温补学派、综合学派等[1], 而贺氏针灸器械流派则侧重于针灸方法学、艾灸药物学、针灸治疗学和针灸器械学的研究。笔者从其源流、发展、学术特点方面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家传木工技艺
贺氏针灸器械流派源于贺氏家传木工技艺和周氏梅花派传承。滕州市旧称藤县, 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 是贺氏家传木工的发源地, 也是被称为“百工圣祖”鲁班的故里, 鲁班被古代木工供奉为祖师爷。
1.1 贺氏家族最近的两次迁移
贺氏家族有据可考的两次迁移, 一是从东郭迁小党朗村、夏庄村, 一是从夏庄迁店子镇。店子镇现在位于山亭区西北部, 镇境新中国成立前属滕县, 1983年11月15日划归山亭区。
第一次迁移发生于清朝乾隆年间, 从滕州市东郭迁到9.57公里以外的小党山村、夏庄村, 《滕州市民政志·小党山》记载:“小党山:位于东郭镇政府驻地北部5.4千米。耕地面积26公顷, 372人。清乾隆年间 (1736年~1795年) , 贺氏从东郭来此建村, 因西邻党郎山村, 故称小党郎山。1949年改为小党山。小党山村委驻地。”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 一是贺氏先是在乾隆年间从东郭陆陆续续迁徙小党山以及相邻的夏庄村居住, 距今已有280多年;二是小党山土地稀少, 在农业社会, 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可能是人口外迁原因之一。
第二次迁移是在150年前, 传承人贺传海随父亲 (名字不详) 从夏庄村迁到30多里外的店子村, 以木工、务农为生。制作花生脱壳的搉筛是世代相传的手艺, 闲暇时为周围乡亲加工农具、家具, 远销周边临沂、济宁、枣庄地区, 人称“贺木匠”。贺现方、贺现云兄弟二人子承父业。贺现方为人朴实, 技艺精湛, 木工手艺闻名方圆数百里。贺现方将木工手艺传子贺振庭。贺振庭传徒授业, 并传子贺德山 (长子) 、贺德河 (次子) 、贺德湖 (四子) 、 (贺德) 六子。贺德河将木工手艺传给贺成国 (长子) 、贺成功 (次子) 、贺成艳 (女) 。贺成国次子贺兴辉, 从小受家庭的熏陶, 高考选择了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
1.2 贺氏木工技艺特点
贺氏木工技艺世代相传, 至少300年历史, 可惜家谱在“文革”中毁损, 《山亭志》记载:“1966年6月, 区境内执行文革“破四旧、立四新”,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运动, 家谱、神像、旧书画尽付一炬;香炉、蜡台、房上兽头全部砸毁。”这段记载解释了家谱失传, 贺氏6代谱系以前只有口授而无文字记载的原因。地理位置上, 东郭、小党山、店子三地相距较近, 有共同的物产、相近的地理环境, 经济上密切往来, 关系极深。东郭到小党山全程约9.57公里, 从小党山到店子最近距离17.7公里, 从店子到东郭全程约16.3公里。花生最适合丘陵地带生长, 是三地共同的物产, 东郭镇经济发展状况:“东郭后村、香台、白河的花生脱壳加工……等规模优势”。贺氏在店子镇以务农和木工为业, 代表性产品正是与花生脱壳有关的搉筛, 是贺氏所独有, 未闻其他地方有制作, 东郭镇是该工具传统的销售地, 而且该工具的部分部件一直由东郭镇的几家铁匠铺定制。店子镇还盛产枣树, 该树比较抗旱, 生长慢, 木材坚硬细致, 不易变形, 因此枣树的树干适合制作搉筛。在过去交通不是很发达时候, 靠近木材产区, 减少交通障碍, 这也可能是贺氏迁徙店子镇原因之一, 比如1990年之前从店子到东郭销售搉筛基本上是徒步前往。花生脱壳的搉筛人力手工操作, 比较累, 而市场上出现了电动花生脱壳机。贺氏木工主要的产品面临生存危机, 何去何从?
2 师承梅花派针灸
贺成功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木工手艺, 1994年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学习中医, 毕业后从事针灸临床。当时艾灸方法比较原始, 自《内经》始历代医家将艾灸以操作方法分补泻, 一是艾炷或艾条自然燃烧为火补, 一是以嘴吹气加速艾条或艾炷燃烧为火泻, 《灵枢·背俞》曰:“以火补者, 勿吹其火, 须自灭也。以火泻者, 疾吹其火, 传其艾, 须其火灭也。”临床医生仍然沿用古法操作, 莒南县中医院用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2], 医生口吹点燃的艾条, 用缓慢而持久的口气将热量送入外耳道内, 使患者感觉到热力由外耳道内部向整个面部传导, 并促使其面部微微出汗为最佳, 持续45 min后起针停灸, 每日1次, 12次为1疗程, 休息2 d~4 d, 再进行第2疗程。
为提高学术水平, 2000年到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进修, 听针灸科主任张登部主任讲授“我们从事针灸的医生都要看看周楣声教授的《灸绳》。”随即购买了周楣声家传梅花派针灸著作《金针梅花诗钞》和《灸绳》, 从此与梅花针灸学派, 与针灸器械结下了不解之缘。
《灸绳》书中介绍了喷灸仪、点灸笔等艾灸器械的制作方法, 既无实物, 也无图形。于是, 在父亲贺德河的帮助下自行设计、改进了喷灸仪的方法, 发明了灸盒和以艾条为灸材的吹灸仪。2009年脱产考入安徽中医学院研究生院, 主修针灸推拿专业, 师从梅花针灸学派第七代传人蔡圣朝医师, 继承了梅花针灸学派特色的针法、灸法, 将家传的木工技艺与针灸器械结合起来, 取得了明显的成就。2012年毕业后留任安徽省针灸医院工作, 一边从事针灸临床, 一边从事针灸器械的发明与创新, 因此, 贺氏针灸器械的研究中心转移到安徽合肥, 并建立了贺成功针灸器械研究工作室。
3 贺氏针灸器械特点
贺氏针灸器械流派, 从最初的针灸器械设计、制作, 逐渐到针灸器械分类、方法学研究、临床应用研究以及艾灸药物学研究, 形成了目的明确的五大研究方向。
3.1 贺氏针灸器械特点
贺氏针灸器械流派传人秉承家传的“忠厚传家”的祖训, 用料讲究, 做工精细, 实用性强。用材有木制、铁制或木铁结合, 考虑环保、经济诸因素, 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现代技术完美融入, 与时俱进。所有发明创造的温灸器皆来自于临床需要, 力求简洁实用、安全环保, 提高工作效率。贺氏针灸器械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独创性、实用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3.1.1 灸具灸法分类
灸具灸法的分类学研究是贺氏针灸器械流派的研究方向之一。根据灸具的作用目的, 将艾灸器械分为辅助性艾灸器械和治疗性艾灸器械;根据灸法使用目的, 可分为治疗灸、保健灸;根据温灸器作用, 可分为治疗性艾灸器械、辅助性艾灸器械;根据隔物灸隔衬物特点, 可分为干性灸法、湿性灸法;根据按摩灸治疗特点, 可分为艾条按摩灸、温灸器按摩灸;根据施灸后皮肤变化, 是否起泡、化脓、皮肤感觉, 可分为温和灸、化脓灸;根据操作特点可分为静态性灸法、动态性灸法;根据灸法作用效应, 可分为温补灸法、温泻灸法、温通灸法;根据是否有隔衬物, 可分为隔物灸、非隔物灸;根据灸量大小, 可分为轻灸、重灸、中度灸;根据施灸部位, 可分为腧穴灸、经络灸、面灸。
3.1.2 艾灸器械
(1) 辅助性艾灸器械:辅助艾灸治疗的器械称为辅助性艾灸器械, 包括固定安装在针灸治疗室内的艾烟净化器械、可移动的艾烟处理器械, 以及制作艾炷、艾条点火、艾条碳化的器械[3]。
固定安装的艾烟净化设备:门诊针灸治疗室是艾灸治疗的主要场所, 艾灸治疗时艾烟缭绕, 医师和患者长期处于这个环境苦不堪言。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在窗户上安装排气扇, 艾烟散发到空气中再向外抽取, 排烟效率低下。笔者改进了铺灸的操作方法和排烟方式, 经过反复试验, 发明了通脉温阳灸聚烟罩和通脉温阳灸排烟系统, 在艾烟散发到空气中之前将艾烟聚集在一起排除室外, 为患者和医者提供了一个环保的治疗环境。
可移动的艾烟处理器械:在病房和门诊不适合固定安装排烟系统的治疗场所, 先后发明了“艾烟净化车”“侧吸式艾烟净化器”, 并且将艾烟净化器与艾灸治疗床结合发明了“无烟艾灸治疗床”, 将实按灸与排烟技术结合发明了“无烟型实按灸治疗器”等器械。
其他辅助性艾灸器械:艾炷灸治疗时, 艾炷用量大, 手工制作艾炷费时费力, 因此发明了“成批艾炷制作器”, 提高艾炷制作效率;多个患者同时进行艾条灸时, 艾条点火比较费时, 因此发明了“艾条点火炉”;发明“艾条碳化管”将艾条碳化减少艾烟释放。
(2) 治疗性艾灸器械:直接用于艾灸治疗的温灸器称为治疗性艾灸器械。吹灸疗法治疗器[4]吹灸疗法源于《黄帝内经》, 以“嘴”吹气助艾炷燃烧是其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吹灸疗法的操作和器械进行了改进, 以清艾条、药艾条为灸材进行治疗, 经数百次的试验先后发明了多功能艾条吹灸器、台式吹灸仪、手持式吹灸仪、支架式吹灸仪、无烟药豆吹灸仪、分体式吹灸仪治疗头, 共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通脉温阳灸治疗器[3]:通脉温阳灸治疗时人体俯卧时背上凸、腰下凹、骶部凸起, 因此普通灸盒不能完成通脉温阳灸治疗, 统计分析了30名成人腰骶部各段长度、弧度的数据后, 设计制作了督灸盒、片段式督灸盒、组合式督灸盒等灸具。针对体型肥胖、不能俯卧的患者, 又设计了通脉温阳灸治疗床, 可以仰卧治疗。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设计了通脉温阳灸聚烟罩、通脉温阳灸排烟系统, 实现了无烟、环保的通脉温阳灸治疗。
按摩灸治疗器[5]: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实按灸具有按摩和艾灸的双重作用, 缺点是治疗过程中艾条熄灭需反复点燃艾条, 按摩手法单一。笔者发明了不同的压灸器、推灸盒、滚灸盒、摩灸器、揉灸器、按灸器、点灸治疗器、击灸治疗器、滚灸治疗器、痧灸治疗器等按摩灸治疗器改善了以上缺点。将按摩手法中的法、按法、揉法、推法、点穴、摩法、擦法、拍法、击法、抹法、足底按摩以及刮痧方法借助相应按摩灸温灸器操作, 形成了按摩灸十二法:滚灸法、按灸法、揉灸法、推灸法、点穴灸法、摩灸法、擦灸法、拍灸法、击灸法、抹灸法、足底按摩灸法、痧灸法。
温针灸治疗器[6]:温针灸是一种传统的灸法, 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其缺点是艾炷直接在针尾燃烧, 更换艾炷不便, 治疗过程中不能行针, 笔者设计制作了温针灸治疗器改善了以上缺点。温针灸架、垂直式温针灸架、水平式温针灸架、温针灸盒、帽式温针灸器等温针灸器活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足灸治疗器[7]:在足部进行灸治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制作了多种足灸治疗器, 足灸盒、足灸器、隔物足灸盒、按摩足灸盒用于保健和治疗, 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和痛风导致的足部溃疡。
脐腹灸治疗器[8]:使用脐腹灸灸盒在腹部进行, (1) 穴位灸, 中脘、神阙、关元、气海、中极、天枢; (2) 经络灸, 腹部任脉、胃经的体表循行线施灸; (3) 腹部灸, 在腹部行隔物灸、温和灸。通过脐腹灸灸盒可以行11种不同灸法。申请专利1项, 发表论文《脐腹灸器械设计及作用机理》。
胸阳灸治疗器[9]:使用“T”字形胸阳灸灸盒在前胸、后背治疗胸背心肺疾病以及用于保健灸, 申请专利1项, 论文《胸阳灸理论探源》发表在《针灸临床杂志》。
肢体灸治疗器:用于四肢部位的温灸器, 可在四肢整体或局部施灸。
艾炷灸治疗器:链式艾炷灸治疗器, 适用于艾炷直接灸、艾炷化脓灸以及艾炷隔物灸, 可以在一个穴位或多个穴位同时施灸。
隔物灸治疗器[10]:隔物灸治疗具有更换艾炷方便、艾热可以调节、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
头颈灸治疗器[11]:在头颈部的穴位、循经或分区施灸, 坐位、仰卧位皆可施灸, 更换艾条方便, 安全性高, 治疗头颈部疾患和神经疾病。
温管灸治疗器:温管灸治疗器代替传统苇管施灸, 艾炷、艾条段皆可, 操作方便、安全。
颈肩灸治疗器:使用颈肩灸治疗器在颈肩部治疗, 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背肌筋膜炎的等疾患。
化脓灸治疗器:使用化脓灸治疗器做化脓灸治疗, 与传统化脓灸操作相比, 操作方便, 用于疑难杂症的治疗。
3.1.3 针具
(1) “Z”字形芒针:现代临床应用的芒针针具是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 因形状细长如麦芒, 故称芒针, 它是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但是由于芒针针体柔软纤细, 进针难度大, 经过多次改进后发明了“Z”字形芒针, 针柄与针体之间呈“Z”形, 选用制作火针的钨钢作为材质, 针体细硬有韧性, 具有火针和芒针两种针具的双重特性。 (2) 储针钳:针灸医师进行针灸治疗时一边消毒, 一边手持毫针, 十分不便, 因此发明了储针钳 (ZL201120056153.X) , 将毫针与消毒用血管钳合二为一, 方便针灸治疗。
3.2 针灸方法研究
针灸器械的设计来自于临床, 服务于临床, 是为解决特定的临床难题而发明创造, 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反复的临床实践中, 合理设计操作流程, 简化操作步骤, 安全规范化操作, 规避操作治疗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是针灸方法学研究的目的。
3.3 艾灸药物学研究
艾灸治疗的效果有四个因素:药物作用, 艾叶燃烧的温热刺激, 艾灸操作方法, 治疗部位的特殊作用。药物作用是指艾叶的药力作用, 隔物灸治疗时的隔衬物的药力作用, 加入相应药物的药艾炷、药艾条的综合药效。无烟药豆吹灸仪, 根据治疗目的, 配制了数种药物配方, 借助吹灸仪将药物的温热药气喷出, 作用在穴位、体表经络循行线、患病局部, 起到治疗保健的作用。
3.4 针灸治疗学研究
艾灸治疗和保健越来越红火, 艾叶市场需要大, 有些地方将艾草种植作为经济发展的产业, 粮田改为艾草田。一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 粮食不能自给;另一方面, 现存的艾灸方法设计不合理, 艾叶利用度低, 大量浪费。因此笔者的研究目的, 根据临床治疗需求, 改进操作程序, 提高艾叶利用效率, 使临床疗效达到最大化。
4 总结
针灸流派动态发展, 旧的针灸流派在消亡, 新的针灸流派在兴起。“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针灸器械的研究, 从《内经》的九针, 晋葛洪的隔瓦甑灸, 到近代的师怀堂九针、电针、激光针、电子灸治疗仪以及针灸企业生产的一次性毫针, 器械研究从未停止。
贺氏针灸器械制作技艺数百年历史, 2018年上半年入选合肥市庐阳区非遗名录, 在安徽、内蒙古、山东、江苏、湖北等多地传播, 六代传承人秉承“忠厚传家”的家训, 将传统的木工手艺与传统的针灸疗法相结合, 在针灸器械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上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其特点与传统灸法一脉相承。2012年成立“贺成功灸具灸法临床与教学工作室”, 占地60平方米, 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外观专利2项, 填补了中医针灸器械研究的多项空白。贺氏针灸器械流派是全国独具特色的以针灸器械为主要内容的中医针灸学术流派, 在中医“治未病”和临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具有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鹏, 王振国, 刘更生, 等.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发展[J].中医杂志, 2013, 54 (10) :814-816.
[2]徐明堂.针刺加外耳道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27例[J].山东中医杂志, 1993, 12 (2) :25.
[3]贺成功, 蔡圣朝.通脉温阳灸机理探析及器械设计[J].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 (6) :429-431.
[4]贺成功, 龙红慧, 蔡圣朝, 等.吹灸疗法及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 2013, 22 (5) :51-53.
[5]贺成功, 龙红慧, 蔡圣朝.浅谈按摩灸[J].上海针灸杂志, 2012, 31 (7) :533-534.
[6]贺成功, 黄学勇, 龙红慧, 等.温针灸疗法及应用[J].中医学报, 2015, 30 (1) :143-145.
[7]贺成功, 蔡圣朝, 龙红慧, 等.浅议梅花二十四灸[J].中国针灸, 2013, 33 (7) :622-626.
[8]贺成功, 龙红慧, 蔡圣朝.脐腹灸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初探[J].中医外治杂志, 2012, 21 (2) :56-57.
[9]贺成功, 蔡圣朝, 龙红慧, 等.胸阳灸理论探源[J].针灸临床杂志, 2013, 29 (3) :8-11.
[10]贺成功, 龙红慧, 蔡圣朝, 等.蔡圣朝主任医师隔物灸治疗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 (9) :201-203.
[11]贺成功, 龙红慧, 蔡圣朝, 等.头颈灸疗法及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1 (4) :738-740.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贺兴辉 贺成功 龙红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