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针灸“治未病”历史悠久 方法多样 临床策略

针灸——在中医“治未病”的引领作用中占主导地位

《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发展中医药列为国家战略,指出中医要充分发挥在“治未病”中的 引领作用。这一定位顺应了医疗卫生的重心从关注疾病转变为关注健康的医学潮流。健康医学时代要求调整 优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倡构建“一针、二灸、三吃药”医疗服务模式,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将在 “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针灸“治未病”历史悠久

针灸“治未病”即在无病或病前病浅之时,用针灸方法激发人体的生命潜能,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和应变 能力,促进机体健康、防止疾病发生发展,进而提高生命质量。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病”的防病治病原则,后世据此结合经络腧穴理论提出“逆针灸” ,明代高武《针灸聚英》释曰“无病而先针 灸曰逆” ,是极具中医特色的扶助正气的针灸方法。从古至今,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医“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 用。如《针灸资生经第三·虚损》载: “气海者,元气之海也……宜频灸此穴,以壮元阳。 ” 《扁鹊心书》曰: “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 《备急 千金要方》 《针灸大成》等名家典籍均有大量防病保健的著述。 《医说》 “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 ,就是 应用灸法养生保健的经典。

2 针灸“治未病”方法多样

针灸“治未病”具有传统方法的独特性、治疗技术的多样性、推广操作的简便性、综合调理的优效性等 特点,在众多保健方法中独树一帜。针灸“治未病”方法多样,有毫针、电针、热针、梅花针、艾条灸、艾 炷灸、麦粒灸、艾灸盒、脐灸等;其他还有穴位贴敷、药拓、药熨、药渗、足浴、熏蒸等。这些方法可因人、 因时、因地、因体质、因病情单独使用,或取其优效综合运用。如老年保健灸、三伏贴、三伏灸防治哮喘; 节气灸、麦粒灸预防感冒、变应性鼻炎、提高免疫力等,这些养生技术,因其 “廉、便、效、验”的特色, 具有西医和汤药不可比拟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基层。

3 针灸“治未病”临床策略

针灸“治未病”适用于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防治疾病,保障健康。中医认为疾病分无病、欲病、新病、 盛病、病愈 5 种层次。针灸“治未病”当基于中医理论,适时适宜地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依据机体 内部的脏腑经络的广泛联系,多靶点多环节调节机体维持自稳的潜力,最终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针灸“治未病”的临床策略涉及治疗理念、干预原则、应用特点、介入时机、特定阶段机能状态、适宜技术、合 适穴位、刺激方式等诸多层面。其核心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保健益寿。干预原则: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应用特点:顺应自然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经络传变规律、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依据人体虚实状态治未病。介 入时机:时令节气、季节交替、疾病先兆、病情变化、疾病早期、疾病间期、疾病后期等时机介入。特定阶段:如妇 女月经期、更年期、儿童生长发育期、中老年期等时期的保养。适宜技术:有针刺、电针、艾灸、揉按、敷贴等。合 适穴位:如选取关元、气海、足三里、命门等强壮补虚的穴位。刺激方式:机械、温热、药物、光电等刺激。

4 针灸“治未病”前景广阔

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病向防病和提高健康水平作出调整。特别是在药源 性和医源性疾病日趋严重的今天,国家目前的医疗改革政策最终将导致医药分家、药品的使用下降,针灸等 非药物疗法作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因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无耐受性等优势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顺应健康医学目标的转移,将针灸的临床重心前移,在“治未病”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5 针灸“治未病”亟需规范

民众对针灸“治未病”认知程度日渐增高,健康领域从业人员明显增多,但仍有诸多方面亟需规范。学 术方面,需进一步完善针灸“治未病”理论体系,提升技术水平,转变服务理念,拓宽应用范围。市场方面, 需进一步加强立法监督,优化行业格局,规范从业管理。针灸医学从历史走来的,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今 天乃至明天,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预防医学保健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章薇

上一篇:浅谈《刺法灸法学》操作技能教学中针刺基本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穴位是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