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为明代靳贤在杨继洲《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补辑重编而成, 内容十分广泛, 包括《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及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等, 对明代以后的针灸学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现笔者通过对《针灸大成》中照海的文献整理, 以了解明代之前对照海的认识及应用, 为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命名与定位
命名上, 《说文·火部》记载:“照, 明也”。“照”为明亮、光明之意。肾属水脏, 以海喻之。天一生水, 水生万物, 泽被四海, 如日月所照, 故名照海。可见照海为肾气归聚之穴, 为阴中之阳穴。另《针灸大成·穴同名异类》曰:“照海:一名阴跷”, 《针灸大成·标幽赋》曰:“阴跷脉……照海是也”[1]54。照海通于奇经八脉之阴跷脉, 故亦命名为阴跷。关于定位方面, 《针灸大成·百穴法歌》载:“少阴肾兮安所觅?……照海踝下四分的”[1]82, 而《针灸大成·足少阴肾经考正穴法》载:“足内踝下四分, 前后有筋, 上有踝骨, 下有软骨, 其穴居中”[1]291。其定位与现代第九版《经络腧穴学》定位的“内踝尖下1寸, 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基本相符, 均为内踝下凹陷处。
2 刺灸法
针刺方面, 《针灸大成》中照海针刺深度有“一寸二分”与“三分”“四分”之别。分别见于《针灸大成·百穴法歌》及《针灸大成·足少阴肾经考正穴法》中, 但文中并未有针刺深度不同治疗疾病不同的相关记载。而汤立新等[2]认为, 照海治疗胸、肺、膈、喉咙及妇科病证等病位在里之疾应当深刺, “在阴者当深刺之”, 故治里疾时多取照海深刺1~1.2寸。就灸法而言, 《针灸大成·足少阴肾经考正穴法》中有灸“三壮”“七壮”之分, 而现代临床应用中照海多用悬起灸法, 如刘家生[3]、王学杰等[4]均通过悬灸照海治疗不寐, 董季茹等[5]运用悬起灸法治疗乳蛾, 较少运用直接灸法。往后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应用直接灸与悬灸相对比, 探讨两者的区别与应用。
3 临床应用
3.1 总论
《针灸大成》中关于照海主治病症的概括较为详尽, 其中《针灸大成·足少阴肾经考正穴法》载:“照海……主咽干, 心悲不乐, 四肢懈惰, 久疟, 卒疝, 呕吐嗜卧, 大风默默不知所痛, 视如见星, 小腹痛, 妇女经逆, 四肢淫泺, 阴暴跳起或痒, 漉清汁, 小腹偏痛, 淋, 阴挺出, 月水不调。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跷, 照海也”[1]291, 而《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中也补充记载:“治病:[西江月]喉塞小便淋涩, 膀胱气痛肠鸣, 食黄酒积腹脐并, 呕泻胃翻便紧。难产昏迷积块, 肠风下血常频, 膈中快气气核侵, 照海有功必定”[1]222。可见针刺照海可治内外妇科、五官科等各种疾病。
3.2 各论
3.2.1 脾胃病证
照海为肾经腧穴, 《素问·逆调论》曰:“肾者, 水脏, 主津液”, 故针刺照海可治因津液代谢失调引起的腹泻、呕吐、便秘及痢疾等胃肠道的疾病。《针灸大成·玉龙歌》曰:“大便闭结不能通, 照海分明在足中”[1]92, 《针灸大成·肠痔大便门》曰:“大便不通:承山太溪照海太冲小肠俞太白章门膀胱俞”[1]388。可见照海具有滋阴生津、增液行舟之功, 可与他穴配伍治疗便秘之疾。苗新胜等[6]取支沟、照海为主穴治疗便秘之疾, 治愈率达100%。另照海具有清热利湿之功, 可治疗湿热所致之腹泻、呕吐和痢疾, 《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曰:“泄泻不止, 里急后重:下脘天枢照海”[1]210, 《针灸大成·痰喘咳嗽门》曰:“呕吐:曲泽通里劳宫阳陵太溪照海太冲大都隐白通谷胃俞肺俞”[1]378, 《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曰:“赤白痢疾。如赤:内庭天枢隐白气海照海内关”[1]424。照海不仅可滋阴生津, 又可清热利湿, 体现了穴位双向调节之效。
3.2.2 肢体经络病
照海位于内踝下陷处, 可通过局部取穴, 疏通局部气血, 达到近端治疗的效果。《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记载:“足外踝红肿, 名曰穿踝风:昆仑丘墟照海”[1]216, 《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曰:“穿跟草鞋风:昆仑丘墟商丘照海”, “红肿脚气生疮:照海昆仑京骨委中”[1]422。另有《针灸大成·手足腰腋门》载:“足踝以下病:灸照海申脉”[1]400。可见针刺及艾灸照海均可治疗足部方面疾患, 概照海通于阴跷脉, 而阴跷脉起于跟中, 循内踝上行, 具有调节肢体运动之效, 故照海治疗足疾既有近端疏通气血之功, 又有“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调整整体气机之效。关圣涛等[7]用丘墟透照海治疗急性踝扭伤, 取照海穴活血行气、舒筋活络之效。
3.2.3 妇科病证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女子二七, 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 可见女子之经带胎产与肾气之盛衰关系密切。照海穴为肾经腧穴, 归聚肾气, 泽被四海, 可滋阴益肾, 行气活血。《针灸大成·标幽赋》取照海、外关“下产妇之胎衣”, 《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载:“死胎阴交不可缓, 胞衣照海内关寻”[1]98, 均取照海穴滋阴行气活血之功。《针灸大成·妇人门》取曲泉、照海、大敦治疗“阴挺出”, 阴挺相当于西医的子宫脱垂症, 本病多因气血亏虚、肾气不足、带脉失约、冲任不固所致, 取照海穴滋阴益肾、固冲束带;另有《针灸大成·足少阴肾经考正穴法》载:“照海主……妇女经逆阴暴跳起或痒, 漉清汁, 小腹偏痛, 淋, 阴挺出, 月水不调”[1]291, 照海亦可治妇人肾精不足之月经不调, 肾虚血瘀之痛经、湿热下注之赤白带下等症, 取其滋阴益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功效。
3.2.4 五官病证
照海所属肾经及与之相通的阴跷脉均循行过咽喉, 根据“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的原则, 针刺照海可达到利咽开音的功效, 《针灸大成·标幽赋》载:“必准者, 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1]61, 《针灸大成·兰江赋》载:“痰涎、壅塞及咽干, 噤口咽风针照海, 三棱出血刻时安”[1]77。照海为肾经经穴, 具有清热滋阴之效, 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 更填清热之功, 故可治疗因风燥热邪引起的噤口咽风之疾。另照海与他穴相配合而用, 亦可治咽喉之患, 如:《针灸大成·席弘赋》载:“咽喉最急先百会, 太冲照海及阴交”[1]65, 《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载:“咽喉闭塞:少商风池照海颊车”, “咽喉闭塞, 水粒不下:天突商阳照海十宣”[1]211。八脉交会歌诀中“阴跷照海膈喉咙”更为照海治疗咽喉疾患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毕臻[8]选取液门、照海穴浅刺治疗慢性咽炎患者31例, 总有效率达93.54%, 认为慢性咽炎主要病机为阴虚, 而针刺照海穴可调肾经、阴跷脉之气血, 主治肾经及阴跷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并且具有滋阴降火利咽之功效。
另有《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载:“目风肿痛, 努肉攀睛:和髎睛明攒竹肝俞委中合谷肘尖照海列缺十宣”[1]219。照海可治目疾, 因“阴跷脉者, ……入鼻, 属目内眦”,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跷脉之气濡养目睛, 利目睛之开合, 针刺照海可调补阴跷脉之气, 治目睛之疾。另有《会元针灸学》:“照海者, 照是明照也。海者百川水之所归也”。故照海有清热泻火明目之效。任晋玉等[9]认为, 照海穴可滋肾明目, 司眼睑开合, 选取申脉、照海为主穴针刺治疗9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者, 单眼总有效率达100%, 双眼总有效率达80%。
3.2.5 津液病证
《针灸大成·治病要穴》:“照海:主夜发痓, 大便闭, 消渴”[1]352。消渴病机主要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 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治以滋阴生津、清热润燥为法, 照海为肾经腧穴, 肾属水, 故照海有滋阴清热之功, 可治阴虚燥热所致之消渴病。邓陈英等[10]以列缺、照海穴为主穴治疗津伤燥热兼气阴两虚之消渴证, 针刺3个疗程后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基本消失。
3.2.6 其他病证
3.2.6. 1 懈惰嗜卧
《针灸大成·通玄指要赋》曰:“四肢之懈惰, 凭照海以消除”[1]73, 《针灸大成·心脾胃门》载:“懈惰:照海”, “嗜卧:百会天井三间二间太溪照海厉兑肝俞”[1]382。照海通于阴跷脉, 而跷脉交于目内眦, 入属于脑, 且卫气的运行主要通过跷脉而散布全身, 卫气行于阴则阴跷盛, 主目闭而欲睡。故针刺之照海可泻阴气, 司目之开阖, 从而达到治疗懈惰嗜卧的作用。
3.2.6. 2 四肢厥冷
《针灸大成·心脾胃门》载:“脾寒:三间中渚液门合谷商丘三阴交中封照海陷谷太溪至阴腰俞”[1]383, 《针灸大成·痹厥门》载:“四肢厥:尺泽小海支沟前谷三里三阴交曲泉照海太溪内庭行间大都”[1]387。照海, 照, 指光明照射;海, 指广大深远, 言肾之真阳渊深如海, 能光照周身也。照海为阴中阳穴, 可泻阴寒之气, 又可起温煦光照周身, 故可配合他穴治疗阴寒内盛之脾寒、四肢厥冷等症。
3.2.6. 3 癫痫
痫症有昼发、夜发之别, 因阴阳失调、偏盛偏衰所致。夜发者, 阴气偏盛、阳气不足也。照海为肾经腧穴, 阴跷脉起于本穴, 肾气归聚似海, 故可取照海泻阴气, 使阴阳平衡, 而平癫痫之疾。如《针灸大成·足少阴肾经考正穴法》载:“痫病夜发灸阴跷, 照海也”[1]291, 《针灸大成·治症总要》载:“马痫:照海鸠尾心俞”[1]431, 《针灸大成·续增治法》载:“痫:俱是痰火, 不必分马牛六畜。灸百会鸠尾上脘神门阳跷 (昼发) 阴跷 (夜发) ”[1]412。可见古人多通过针灸照海, 温补阳气, 致泻阴气, 以达调节阴阳、平痫定惊之效。
3.2.6. 4 瘕疝
《四圣心源·瘕疝根原》:“瘕疝者, 肾肝之积也。……肾水澌寒, 木气菀遏, 拥肿结硬, 根于少腹而盘于阴丸, 是谓寒疝”。可见瘕疝为肾水寒, 水不涵木, 木气郁滞, 气行不畅, 拥肿结硬聚于少腹、睾丸所致。照海为足少阴肾经腧穴, 肾经经筋“上循阴股, 结于阴器”, 且照海通于阴跷脉, “跷脉者, 少阴之别, 起于然谷之后, 上内踝之上, 直上阴, 循阴股入阴”, 针灸照海可调节肾经、跷脉之经气, 益肾束带, 温肾固脉, 从而达到治疗瘕疝的作用。如《针灸大成·百症赋》载:“大敦、照海, 患寒疝而善蠲”[1]46;《针灸大成·阴疝小便门》亦云:“卒疝:丘墟大敦阴市照海”, 另有载:“疝瘕:阴跷 (……主卒疝, 小腹疼痛, 左取右, 右取左, 灸三壮) ”[1]389。
4 小结
综上所述, 《针灸大成》中照海在内踝下四分处凹陷中, 可以针入三分到一寸二分, 其临床应用广泛, 因其归属肾经, 肾主水, 肾经经脉循行过咽, 经筋循阴股, 结阴器, 故有清热利湿、滋阴益肾、利咽开音、固肾束带等功效, 可治脾胃、妇科、咽喉、津液及瘕疝等病证;其起于阴跷脉, 跷脉交于目内眦, 可司目之开阖, 主肢体运动, 故能清热明目, 疏导肢体气血, 可治目赤肿痛、足踝扭伤等病症;又其为“阴中阳穴”, 肾气归聚似海的特性, 可泻阴气、调阴阳, 可治懈惰嗜卧、四肢厥冷及癫痫等症;临床上应掌握照海的作用特点, 结合辨证论治, 进行灵活运用, 方能针到病除。
参考文献
[1]杨继洲.针灸大成[M].夏魁周, 校注.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
[2]汤立新, 姜揖君.申脉、照海位置及针刺深度的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 1996, 15 (S1) :388.
[3]刘家生.艾灸照海治疗不寐124例[J].时珍国医国药, 2003, 14 (12) :756.
[4]王学杰, 于淑杰.艾灸照海治疗不寐98例[J].中国针灸, 1998, 18 (11) :20.
[5]董季茹, 孙虹.艾灸照海穴治疗乳蛾有效[J].吉林中医药, 1993, 15 (2) :18.
[6]苗新胜, 金诚信.针刺治疗便秘76例[J].中医外治杂志, 2009, 18 (4) :51.
[7]关圣涛, 王颖.针刺丘墟透照海[J].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 (5) :73-74.
[8]毕臻.毫针浅刺液门、照海穴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 (22) :43-45.
[9]任晋玉, 程为平.申脉、照海为主穴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9例[J].江苏中医药, 2014, 46 (6) :59-60.
[10]邓陈英, 刘建武, 郑佳, 等.列缺照海为主治疗消渴1例[J].江西中医药, 2016, 47 (5) :35.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章洁珊 林志超 何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