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穴位疗法>正文

公孙穴位位置图

【标准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1寸。

【参考穴位图】

穴位定位所用的“寸”和我们日常的概念不同,而是指的“同身寸”,什么是同身寸?

公孙穴位位置图

公孙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取穴方法】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
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    
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深刺可透涌泉,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足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附注】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参考资料: 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穴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公孙穴  足太阴络穴,冲脉足太阴之会。
【穴义】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在此化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展肌(腱)、(踇)短屈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和隐神经双重分布。皮下筋膜内有血管网及少量的脂肪。趾跖侧筋膜在足底部形成跖腱膜,前方止于跖趾关节囊和屈肌腱鞘。针经上述结构,进入(踇)展肌和(踇)短屈肌,该二肌由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特异性】足太阴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名解】
1)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由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冲脉的高温地部经水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与天部的气态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湿风气,故名。(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其来源是位于人体重力场中心部的高温区胞宫,故其气血物质温压较高。而本穴位处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场的制约下,冲脉流行至公孙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故冲脉气血出公孙后会急速气化。
2)足太阴络穴。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
3)冲脉足太阴之会。理同公孙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富含水湿的风气。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传商丘穴及传于胃经。
【功能作用】健脾胃,调冲任。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临床应用】

胃不舒服的时候就请出人体的胃动力药——公孙穴

针对疾病:胃疼、胃胀、胃酸

适宜人群:此证患者皆适宜

操作方法:用拇指用力按揉公孙穴3分钟,也可用艾条点燃固定悬灸于施灸部位约3厘米高处,以皮肤稍起红晕,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灸大约10分钟左右。坚持一个月。

公孙穴怎么找呢?在脚拇趾后大约2寸左右的地方沿着脚拇趾后的脚掌骨按压,什么时候有酸胀或是酸痛的感觉,就证明找对地方了。用拇指用力按揉此处3分钟,坚持按压一个月。

为什么公孙穴会有这样的功效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公孙穴位于足太阴脾经,同时又与冲脉相通。脾在人体居正中,主管运化水谷精微。也就是说,脾统领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而冲脉是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气血的要道,既可上贯于头部,又能下渗于四肢。公孙穴总督脾经和冲脉,有统领全身的功效。它最明显的功效就体现在胸腹部,所以与腹部有关的问题,如胃痛、胃胀、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病症,它都管。

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及脾经的气血,又可加强小肠的蠕动。所以,如果你再有胃胀、胃疼、胃酸等不适症状,按按公孙穴大多可以起到很好的调治效果。不过,因为公孙穴的位置特殊,所以按摩起来可能比较困难。这时也可以采用灸的办法。取一根艾条,点燃后在此处施行温和的灸法。所谓温和的灸法,就是将点燃的艾条固定悬灸于施灸部位大约3厘米高度,以皮肤稍起红晕,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如此灸大约10分钟左右,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有胃病的朋友来说,仅仅通过穴位刺激还是不够的。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公孙穴解决的只是一个治的问题,如何才能“养”呢?养胃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慢慢调养。这里再为大家介绍一款养胃药膳——牛奶粥。取大米100克,牛奶500克。将大米煮粥,熟后倒入牛奶搅1拌即成。中医认为,牛奶补气血,入肺、胃,因此有很好的养胃功效。尽管这道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在粥熟后加入牛奶,但其养胃功效却大大增强。中医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牛奶粥做起来十分方便,可以当作早餐,天天食用。另外,奉劝胃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还要注意保养,少食生冷、油炸及辛辣食品。

【呕吐】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热邪内蕴者,配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饮食停滞者,配梁门、天枢;痰饮内阻者,配丰隆、公孙;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脾胃虚寒者,配脾俞、章门;腹胀者,配气海、天枢;肠鸣者,配脾俞、大肠俞;食滞者,配梁门、天枢;泛酸干呕者,配内关、公孙。
方义 中脘乃胃之募穴,取之理气和胃止呕;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宽胸利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之下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将胃气。

【实证崩漏】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隐白 公孙
配穴 血热者,配血海;湿热者,配阴陵泉;气郁者,配太冲;血瘀者,配地机。
方义 关元为任脉穴与冲脉、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清泻三经之湿、热、瘀等病邪,又可疏肝理气,邪除则脾可统血;隐白为脾经的井穴,是治疗崩漏的经验穴;公孙通冲脉,二穴配合可通调冲任,固摄经血。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上一篇:照海穴位位置图

下一篇:大敦穴位位置图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