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穴位疗法>正文

内关穴,外关穴,互透的针刺方法

“相对穴”内关-外关透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相对穴是指身体各部位阴阳相对的两个腧穴, 同时取用, 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的一对腧穴[1,2,3]。这些穴一个在阴经, 一个在阳经, 有互为表里的关系。其阴阳、或阴阳表里相配, 起到“阴阳并治, 气血同调”,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4]的作用, 发挥阴阳相济之作用。“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阳偏盛谓之疾”, 相对穴作为临床上一种配穴理论, 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内关、外关二穴同在前臂的内外两侧, 内属阴, 外属阳, 阴阳表里相对, 内关-外关穴即为一对相对穴。采用透刺之法, 可一针贯通二穴, 能够疏调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的经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 相对穴“内关-外关”的透刺针法, 在临床中得以广泛运用, 实践证明此种透刺针法取穴精良, 针感显著, 操作简单, 收效迅速。
 
内关-外关互透的针刺方法
1. 穴位属性
内关, 位于前臂掌侧的正中, 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是心包经之络穴, 与三焦经相通[5]。外关, 位于前臂背侧正中, 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和桡骨正中间。本穴与内关相对, 因名“外关”[5]。内关和外关两穴同为所属正经络穴和八脉交会穴[5], 分别通于阴维脉和阳维脉, 是机体气血阴阳灌注流通的内外关卡。同时, 阴维脉调节联络各阴经以归于任脉, 阳维脉调节联络各阳经以归于督脉, 两奇经八脉又共同起溢蓄气血的作用。
 
内关、外关二穴分布在前臂的内外两侧, 分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心包、三焦两经又互为表里, 内关、外关为其络穴而内外相通, 施术时采用“内关-外关”互透的针刺方法, 一针透两穴, 疏调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的经气, 两经经气均得以激发并沟通, 联络阴阳, 调理气血,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透刺施术
与“内关透外关”针刺法密切相关的神经、血管、肌肉等毗邻结构依次为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骨间后神经等神经干;正中动脉、静脉, 骨间前动脉、静脉等血管;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等前臂前群肌及前臂骨间膜, 拇长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等前臂后群肌。不同个体间内关透外关距离差异较大, 大多数人群的内外关间距在25~40mm之间, 均值约为30mm[6]。因此, 透刺操作时, 透刺针的长度以40~50mm为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直刺进针, 针刺得气后实施提插捻转泻法, 强刺激, 留针30min, 间隔10min行针1次, 留针期间行针2~3次。
 
正中神经是内关-脊神经节-心脏的主要联系途径, 为了通过刺激正中神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应紧贴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进针。在指浅屈肌的深面有正中神经及伴行血管, 透刺时针自神经的尺侧通过;骨间前血管、神经位于指伸屈肌与拇长屈肌之间, 针亦自此血管神经束的尺侧通过;骨间后神经为指伸肌所覆盖, 针自神经桡侧通过[1]。
 
内关-外关互透的适宜范围
相对穴“内关-外关”透刺针法, 一针用两穴, 两穴同用, 联络两经气血, 协同两穴机能, 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其治疗范围广泛。
 
1. 内关透刺外关的适宜范围
透穴法治疗疾病由来已久, “内关透外关”[5]首见于《循经考穴编》, 此后该针刺方法在临床中一直得到广泛运用。
 
1.1 神志性疾病
内关透外关是治疗神志性疾病的常用穴。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曰:“手心主至此, 太阴少阴之内, 起于别络, 内通心包, 入于少阳, 故曰内关也”, “此处少阳之络, 别行心主外关, 故曰外关也”。由此可见, 外关穴别走心包经, 具有清热解表, 镇惊息风, 通行气血, 补阳益气的作用[7]。内关、外关两穴同用, 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能够治疗癔病发作、癔病性抽搐、惊恐、失眠等疾病。
 
1.1.1 癔病发作:内关为心包经络穴, 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具有宁心安神, 镇静止痛, 理气和胃的作用;内关透外关, 能从阴引阳, 二穴配合可治疗癔病。
 
1.1.2 癔病性抽搐:内关属手厥阴之络, 别走手少阳;外关属手少阳之络, 别走手厥阴, 手厥阴与手少阳相表里。内关透外关, 一针两穴, 能够宽胸安神定志, 宣通三焦气机, 气行则血行, 血行则抽搐止。因此, 内关透内关可以有效缓解癔病性抽搐。
 
1.1.3 惊恐:“愁忧恐惧则伤心”, 心伤则神无所主。内关为心包络穴, “心胸内关谋”, 《针灸甲乙经》云:“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 内关主之”。内关具有镇惊养心安神之功, 内关透外关, 能沟通表里阴阳, 从阴引阳以镇惊。
 
1.1.4 失眠:阴阳失调会产生失眠。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 阴或阳有疾, 都会影响到阳或阴。内关、外关均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内关通阴维脉, 维护诸阴, 外关通阳维脉, 维护诸阳。内关透外关, 具有从阴引阳之意, 可以调摄阴阳, 调和气血, 养心安神[8]。
 
1.2 脾胃疾病
1.2.1 呕吐:
胃失和降, 气逆于上而致呕吐。气逆于上为阳病, 内关为“止呕之要穴”, 有和胃降逆, 宽胸理气之功, 内关透外关, 能从阴引阳, 可治疗各种类型的呕吐, 尤以治疗神经性呕吐见长。
 
1.2.2 呃逆:
情志不畅, 气机郁滞, 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呃逆。针刺内关穴可以宽胸利膈, 理气降逆。此外, 胃气上逆属阳病, 内关透外关, 能够从阴引阳, 使气机通畅, 则呃逆自止。
 
1.3 心胸疾病
《四总穴歌》云:“心胸内关谋”。内关为治胸胁郁闷之主穴, 可治胸腹胁肋诸般胀痛, 如痰火积块, 面热目昏诸症, 均可取之。因“阴维为病苦心痛”, 病位在里, 故内关穴为主治内脏疾病之要穴。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痰浊瘀血痹阻心脉而引起的一种内科急危重证[9]。针刺治疗大多能即刻止痛, 或5~10min后疼痛缓解。内关可宽胸通络止痛, 为治疗心胸疾病之要穴, 透外关通阳宽胸宣痹, 使疗效更佳。故而, 内关透外关可以有效治疗心胸疾病。
 
1.4 伤科疾病
内关与外关互为表里经穴, 故内关透外关, 能止腰痛。针刺相对穴“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表明:针刺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腰扭伤, 疗效满意[10,11]。急性腰扭伤后脉络受阻, 气血不畅, 局部取穴难达调气行血的目的, 且因伤处疼痛, 局部刺激往往增加患者痛苦, 故以远部取穴效果好。内关透外关一针两穴, 能从阴引阳, 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 交通阴阳之气, 气行则血行, 血行则脉络通, 通则不痛。此外, 还有研究表明: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胸部扭伤疗效显著[12]。
 
1.5 皮肤科疾病
手癣, 又称“鹅掌风”, 属皮肤病。内关透外关, 调理手厥阴经和手少阳经表里两经经气, 可以通阳除湿, 调和阴阳, 以治手癣。
 
2. 外关透刺内关的适宜范围
外关透内关同样一针透两穴, 具有穴位协同增效的作用, 可以用于治疗胁肋痛、耳鸣、落枕、肩周炎、多种痛症、心脏疾患等。
 
2.1 胁肋痛
《医学纲目》中提到“胁肋痛, 取外关透内关泄之”, 外关为手少阳经穴, 手少阳经气流注足少阳, 足少阳经循经胁肋部, 外关疏通经络作用较强, 取同名经穴可以调节经气, 通经活络。外关透内关, 一针用两穴, 针刺深, 针感强, 根据“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的理论, 可以治疗胁肋疼痛。
 
2.2 耳鸣
手、足少阳经均行于耳部, 外关为手少阳经穴, 取外关疏导少阳经气, 通经活络;内关为手厥阴经穴, 外关透内关, 育阴潜阳, 能够疏通少阳和局部经气而止耳鸣[13]。
 
2.3 落枕
落枕, 又称颈部伤筋。《灵枢·终始》中提到“病痛者, 阴也”。疼痛导致颈部功能活动障碍, 病属阳。手少阳经循行过颈部, 取手少阳经络穴外关, 既能疏通经气, 又能祛外感之邪气, 从而调畅气机。外关透内关, 能从阳引阴, 使气行通畅, 疼痛自止[14]。
 
2.4 肩周炎
肩关节疼痛, 属阴;运动功能障碍属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 外关透内关能从阳引阴, 《灵枢·经脉》中记载手少阳三焦经“上贯肘, 循臑外, 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故而, 针刺选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外关来疏通经络, 调畅气血。
 
2.5 各种疼痛
外关能够疏通经络、通经行气, 使经络通而不痛, 透内关穴, 能从阳引阴。本法适用于周身各处软组织损伤疼痛, 以及坐骨神经痛、肩周炎、头痛、牙痛、关节炎痛等。
 
2.6 心脏疾病
上述研究表明:内关透外关可以治疗心胸疾病。而外关透内关也可以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房颤等心脏疾病。
 
精神因素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发病的主导因素, 焦虑、情绪激动都是该病发生的常见诱因。外关具有和解少阳、理气解郁通络的功能, 《医宗金鉴》中记载“心中动悸, 内热手心热, 胸腋与臂手疼痛……唯有外关针极灵”。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穴,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中提及“内关穴可以治疗因思虑恼怒、情志失和、气机阻滞的病变”。因此, 可以用外关透内关来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所致的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
 
内关-外关透针刺法的应用要点
要在临床中应用“相对穴”内关-外关治疗疾病, 就应该在临床过程中不断学习和逐渐掌握其透刺方法和操作要领,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治疗范围
内关-外关透针刺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内关透外关可以用于治疗神志性疾病、脾胃疾病、心胸疾病、伤科病和皮肤病;外关透内关可以治疗胁肋痛、耳鸣、落枕、肩周炎、多种痛症、心脏疾患等。
 
2.操作要领
内关、外关分别在前臂部的内、外两侧, 选择透针刺法时一般需要28~30号1.5~2寸长毫针, 施术时, 局部针感较明显, 强刺激, 得气后使针感向病所方向传导, 并实施动留针法, 以克服针刺耐受, 加强针刺感应。采用内关-外关透刺针法, 极易出现针刺感应的循经感传, 使气至病所, 从而起到一针透两穴、阴阳经同刺, 从而疏通表里阴阳经气的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小结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阴维脉。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阳维脉[12,15]。又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 内关、外关为其络穴及八脉交会穴。一针两穴, 两穴协同配合应用, 两经同时得以沟通, 不但主治广泛, 而且取穴方便, 配伍使用, 疗效明显。本文与以往单纯运用相对穴治疗疾病的临床医案不同, 能够全面总结近年来“相对穴”内关-外关的解剖结构、针刺方法、操作要领和治疗范围, 对临床上运用“相对穴”内关-外关治疗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 “相对穴”内关-外关透刺针法用穴精良考究, 操作相对简捷, 易于掌握, 且效果显著, 治愈率较高, 值得在针灸临床中不断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志新.相对穴及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杨志新.“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理论及临床应用.中国针灸, 2003, 23 (10) :613-614
[3]王迎寒, 杨志新, 郭玉成, 等.基于“相对穴”的针灸学教学内容改革.中国针灸, 2013, 33 (6) :557-559.
[4]王艳丽.心包俞募配穴对心功能影响的协同拮抗作用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5]高式国.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
[6]朱丽, 徐照.内关透刺外关的解剖学基础.上海针灸杂志, 2010, 29 (8) :538-541
[7]孟宪军, 杨兰, 周然宓.刘孔藤教授“内关透外关”针刺法的临证运用.中国针灸, 2013, 33 (7) :640-644
[8]殷媛, 张亚平, 杨志新, 等.相对穴透刺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英文)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7, 27 (4) :8-12
[9]杜少杰, 柳越冬, 杨志新.“相对穴”在心脏病中的应用.辽宁中医杂志, 2010, 37 (8) :1574-1575
[10]陈静, 覃薛文, 雷牛平.理伤膏外敷配合针刺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腰扭伤7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 (2) :81-82
[11]谢阳象, 吴水盛.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腰扭伤13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1, 17 (3) :31
[12]刘萍, 赵娟, 刘素霞.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胸部扭伤93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 22 (10) :640
[13]唐卫华.针刺外关透内关治疗耳鸣47例.针灸临床杂志, 1995, 11 (9) :47
[14]张华平.针刺外关透内关治疗落枕128例.新中医, 1994 (8) :36
[15]柳洪胜, 白文, 杨嘉颐, 等.针刺内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 (3) :1377-1378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辛思源 杨志新 郭建恩

上一篇:百会穴必说发旋

下一篇:八会穴在经络腧穴中为特定穴 骨会穴名的争议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