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口腔>腮腺疾病>正文

毫针结合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瘫痪, 眼睑闭合不全, 泪液分泌减少, 皱眉不能正常完成, 鼻唇沟变浅为主要表现的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火针治疗面瘫根据病情进行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辨证, 从而选择相应腧穴, 以求阴阳平和, 得到广泛认可。火针是以“温通法”温养经脉与血液, 减轻面神经水肿, 从而改善面部血液循环, 促进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笔者随张连城主任在临床中运用毫针配合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良好效果。
 
例1静止期周围性面瘫
患者男, 52岁。主因左侧眼睑闭合不全伴口角歪斜1月余。1个月前患者晨起时自觉左侧面部板滞, 未予重视, 下午即出现左侧额纹消失, 眼睑闭合不全, 口角歪斜, 无肢体功能障碍, 无头晕头痛等其他症状。于当地社区医院行针灸治疗情况未见明显改善。2018年9月6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求进一步治疗, 刻诊:神清, 左侧额纹消失, 左侧眼睑下垂, 润目不利, 左侧口角下垂, 鼻唇沟变浅, 肢体无运动障碍, 无吞咽障碍, 二便正常, 饮食可, 夜寐可, 舌质红, 苔白腻, 脉弦细。中医诊断:面瘫, 风热阻络证;西医诊断:左侧面神经炎。治疗原则:疏风清热、活血通络。操作方法:治疗予0.3 mm×40 mm毫针针刺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合谷, 0.3 mm×25 mm毫针浅刺左侧地仓、迎香、颊车、四白、阳白、下关、太阳、鱼腰、颧髎、承浆, 平补平泻, 留针30 min后起针。再次常规消毒后, 用止血钳夹持点燃95%酒精棉球, 将0.5 mm细火针针身烧至“白亮”后, 迅速点刺地仓、迎香、颊车、四白、阳白, 进针约1~2 mm, 出针后予以按压。每日1次毫针针刺治疗, 隔日火针治疗1次, 2周后患者病情显效, 仅于笑时口角稍歪向健侧。
 
按语 疾病的发展趋势随着机体阴阳相互斗争而随时发生改变, 发病后1周至2个月为静止期[1], 此阶段邪气逐渐深入筋骨, 正邪斗争剧烈[2], 即使加大针刺刺激量仍不能达到理想效能。这个时期结合火针可助正气亢盛, 增加祛邪之力, 毫针深刺远端穴和浅刺面部穴阳白、四白以祛风通络止痛;鱼腰明目并治眼睑下垂;患侧地仓、承浆以治口角流涎;迎香以治鼻唇沟变浅;颊车、下关、颧髎舒筋活络。并配合火针点刺面部局部腧穴 (地仓、迎香、颊车、四白、阳白) , 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 板滞的面部肌肉组织得以松解, 从而减轻局部的水肿和粘连, 使得受损阻滞和神经恢复。
 
例2恢复期周围性面瘫
患者男, 46岁。主因右侧眼睑闭合不利伴口角歪斜、流涎2月余。2个月前患者与他人争吵后又冲凉, 后自觉右侧面部板滞, 次日出现右侧额纹消失, 抬眉欠佳, 眼睑闭合不全, 口角歪斜偏向左侧, 口角流涎, 鼓腮吹气不能。于天津市多家医院针灸、拔罐治疗, 面部症状仍未见明显改善。2018年4月28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 刻诊:右侧额纹消失, 不能抬眉, 右侧眼睑下垂, 眼睑闭合不全, 口角偏向左侧, 口角流涎, 鼻唇沟变浅, 鼓腮吹气不能, 二便正常, 饮食可, 夜寐安, 舌质暗淡, 苔薄白, 脉细。中医诊断:面瘫, 痰瘀阻络证。西医诊断:右侧面神经炎。治疗原则:化痰活血, 通络止痉。治疗予0.3 mm×40 mm毫针针刺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合谷, 0.3 mm×25 mm毫针浅刺右侧地仓、迎香、颊车、四白、阳白、攒竹、丝竹空、下关、太阳、鱼腰、颧髎、承浆, 留针30 min后起针。常规消毒后, 用止血钳夹持点燃95%酒精棉球, 将0.5 mm细火针针身烧至“白亮”后, 火针留针地仓、颊车、阳白, 进针约1~2 mm, 留针3 min后出针予以按压。每周3次毫针针刺配合火针治疗, 经治疗4个月后, 现患者病情显效, 仅仔细观察方能看出面部轻微运动功能减弱。
 
按语 患者病程达到2个月以上为恢复期, 此时正气虚损, 面部失去濡养而机能萎缩, 难以恢复, 虚实兼夹为本病的病机特点。采取毫针深刺远端穴和浅刺面部穴阳白、四白以祛风通络止痛, 鱼腰、攒竹、丝竹空、散风明目以治眼睑下垂;患侧地仓、承浆以治口角流涎;迎香以治鼻唇沟变浅;颊车、下关、颧髎舒筋活络。火针深刺地仓、颊车、阳白, 久留针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耐受程度而定, 一般留针1~3 min。火针留针主要功效就是通过“人为创伤”使这种强烈的刺激及温热效应长时间维持, 通过“引气至病所”, 使火针温热之气深达筋骨之处温阳散寒、行气活血,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3]。且毫火针留针治疗相对不易复发, 中长期疗效显著, 更好地消除与改善局部的无菌性炎症, 增强机体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4]。
 
讨论 《灵枢·经脉篇》云:“颊筋有寒, 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 不胜收, 故僻……”[5]。《诸病源候论》记载:“偏风口口呙, 是体虚受风, 风入于夹口之筋也……口口呙邪僻, 是风入于颌颊之筋故也”[6]。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与劳逸失调、正气亏虚、风寒及风热乘虚直入等因素相关。日久失治, 正虚邪存, 经筋失养可致顽固性周围性面瘫[7]。临床上往往将病程超过2个月及以上的或治疗效果不佳的周围性面瘫称之为顽固性面瘫[8]。火针是一种兼具针和灸双重作用的治疗手段, 既保持原有针的刺激又赋予了温热刺激, 从而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改善气血运行。采用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即以温通法振奋阳气、驱除寒邪, 从而温通经脉, 促进血液的运行濡养筋脉, 使面部瘫痪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 并达到无邪则温补、有邪则胜邪的作用[9]。《素问·调经论》中记载:“病在筋, 调之筋, 病在骨, 调之骨, 燔针劫刺。”指明火针可治疗经筋骨脉病证。
 
手三阳经和足阳明经脉与头面部关系极为密切, 故针灸治疗面瘫常选用在其经上腧穴。火针针刺常选取阳明经穴位, 一方面由于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归属于阴, 阳明经可激发阳气, 另一方面足阳明经主要循行于头面部, 遂按经取穴, 从而疏通阳经经络, 温经散寒, 加上火针本身的温热效应, 以助激发人体经气, 推动血液循行, 进而消除面部炎症[5]。
 
现代研究表明, 火针之所以能起到良好疗效不仅是由于其能使机体局部的温度升高, 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 从免疫方面来讲火针的刺入可激活机体免疫反应, 增加白细胞的渗出, 增强其吞噬功能, 使炎症局限化, 进而激发自身对坏死组织的吸收[11]。
 
通过毫针结合火针针刺相关穴位可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提高疗效, 且治疗时间短, 刺激效果维持时间长, 治疗次数少的优点, 减少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12],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晓敏, 丁锐, 王奇.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3 (18) :2054-2055.
[2]刘建强, 杨振江, 王燕军, 等.陈德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 2017, 52 (10) :749-750.
[3]沈歆彦.火针留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处方药, 2015, 13 (6) :70-71.
[4]蔡科达, 彭旭明.毫火针留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 2018, 24 (12) :74-76.
[5]王明明, 蔡圣朝, 黄雪珍.针刺“面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 39 (2) :50-52.
[6]王雪, 苏少杰, 沈特立.运用针刺补泻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 (10) :1194-1196.
[7]黄超, 赵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概况[J].新疆中医药, 2018, 36 (1) :127-129.
[8]王声强, 白亚平, 董友鑫.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建议[J].中国针灸, 2017, 27 (6) :463-466.
[9]郭双子, 张丰裕, 王云峰, 等.火针配合通窍活血汤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 (20) :155.
[10]张婧怡, 陈卫东, 刘玉蕊, 等.火针疗法的源流及现代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 2016, 12 (3) :42-44.
[12]沈甜, 张彩荣, 李忠仁.火针的临床应用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 (1) :221-223.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梁嘉钰 李斌 周季樾 张连城

上一篇:面肌痉挛属中医“痉证”火针中药治疗

下一篇:针灸联合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