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泌尿科>尿潴留>正文

尿潴留 隔蒜灸诊治经验

隔蒜灸辅助治疗慢性尿潴留验案1则
 
慢性尿潴留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伴尿不尽感,甚至出现尿失禁现象。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长期尿潴留易引发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及肾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主要以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药物等保守治疗为主 ,较重者采取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但反复多次导尿容易造成感染,且治疗周期较长,同时造瘘术易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亟待寻求一种简便效验的治疗方法。笔者临床观察发现,中极隔蒜灸治疗慢性尿潴留疗效明显,现分享诊治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患者,女,74岁,2017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半年前患者因排尿不畅、尿频就诊于天津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建议行造瘘术治疗;患者拒绝后就诊于北京某医院,安装膀胱起搏器,症状好转后出院,现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刻下症:患者神清,精神可,排尿不畅、尿频,常有尿不尽感,偶有尿失禁,小腹坠胀,大便偏干,每3日1行,腰膝酸冷无力,纳欠佳,寐欠安。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泌尿彩超示膀胱充盈,残余尿量约150 mL。西医诊断:慢性尿潴留。中医诊断:癃闭(脾肾两虚证)。治则:温补脾肾,化气利水。给予中极隔蒜灸治疗。操作:在中极周围涂抹凡士林,将独头紫皮大蒜横切成厚度约1 cm的蒜片,将其置于中极;蒜片上方放置一中等大小艾炷,线香点燃,灸至皮肤潮红不起疱为度,若患者感觉局部皮肤较烫,可抬起蒜片或更换蒜片,每次2~3壮。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2017年10月27日二诊:治疗1周后泌尿彩超示残余尿量约20 mL。治疗1个月后患者自述排尿较前顺畅,尿不尽感和小便次数减少。
 
按语:慢性尿潴留的病因主要分为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机械性梗阻较为常见,包括膀胱颈梗阻性病变、尿道结石、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等,男性多见于前列腺增生或肿瘤,女性多见于盆腔肿瘤、妊娠期子宫等;动力性梗阻多由排尿动力障碍所致,如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造成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直肠或盆腔手术损伤副交感神经分支、长期服用松弛平滑肌药物等。慢性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其病位在肾和膀胱,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小便的正常排出依赖于三焦的气化功能,三焦气化功能则依靠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气化。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之枢纽;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共司小便。本案例患者排尿不畅,小腹坠胀,腰膝酸冷无力,舌脉均为脾气不升、肾阳衰惫之征。中极位于机体下腹部,内应膀胱,为膀胱经气汇聚之处,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疏通下焦气机、补肾温阳,助膀胱气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可温煦气血、透达经络、消炎止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其化学成分含胆碱,是合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原料,有利于修复神经功能[1],改善尿动力学状态,调节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的协同性,恢复自主排尿[2];大蒜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可解毒杀虫消肿、健脾温胃、增强机体免疫。中极隔蒜灸通过刺激中极将大蒜和艾灸的双重功效作用于机体,进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调节膀胱功能、平衡阴阳的作用。本案例表明中极隔蒜灸能有效缓解慢性尿潴留、排尿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但仍需要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叶琴.艾灸治疗肛肠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7):21,26.
[2]王智琴,闵友江.热敏灸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3):60-63.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泽坤 阎莉 傅立新

上一篇:隔姜灸联合护理治疗中风后小便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痔疮术后尿潴留 中医治未病思想综合干预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