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关节炎>正文

骨关节炎温针灸治疗

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及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关节病, 好发于膝关节部位[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约有65%的老年群体患有膝骨关节炎, 主要由关节退行性变引起,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由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一, 部分膝骨关节炎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而病情严重的患者则必须依靠手术治疗, 但手术会对机体产生损伤, 导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 影响患者正常行走, 故效果不佳[3,4]。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中医学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已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5]。本研究采用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及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45例, 并与单纯药物治疗41例相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均为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患者, 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部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制定的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6]; (2) 患者关节活动时有骨响; (3) 膝痛持续1个月以上; (4) X线摄片示关节边缘有骨赘。
 
1.3 排除标准
(1) 过敏体质者; (2) 痛风、膝关节结核或化脓性关节炎患者; (3) 患有严重影响下肢功能的内脏疾病者; (4) 患有造血系统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1) 采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 (四川绿叶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H20060802) , 每日1支 (240 mg) , 每周1次, 连续治疗5周; (2) 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每次1.2 g, 每日2次, 连续治疗5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
 
2.2.1 温针灸治疗
取患侧内膝眼、犊鼻、血海、阳陵泉、阴陵泉穴。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皮肤消毒后, 选用0.30 mm×50 mm毫针进行针刺, 得气后将长12 mm艾条套在各穴针柄上, 点燃艾条行温针灸治疗, 艾条燃尽后再灸2次, 留针25 min。每日1次, 7次为1个疗程, 共治疗4个疗程。
 
2.2.2 耳穴贴压
主穴取膝、交感、神门、皮质下;配穴取肝、肾、肾上腺。每次选择主穴3个, 配穴2个。耳穴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 先在相应的穴位点用探棒刺激, 耳穴固定之后, 将王不留行籽贴到穴位上, 用胶布固定, 叮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3次, 每次每个穴位按压1 min, 留籽3 d, 然后两耳更替。连续治疗1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临床症状
(1) 关节疼痛, 采用VAS评分对关节疼痛进行评价[7], 总分为10分,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重度疼痛。 (2) 关节肿胀, 采用关节肿胀评分进行评价[8], 分为0分、1分、2分、3分4个标准, 分别为无肿胀、轻度肿胀、中度肿胀、重度肿胀, 轻度肿胀表现为骨关节标志显著;中度肿胀表现为皮肤纹理基本消失, 骨性标志不显著;重度肿胀表现为皮肤纹理消失, 无骨性标志。 (3) 关节压痛, 采用关节压痛评分进行评价[9], 0分为无压痛, 1~2分为轻度压痛, 3分为中度压痛, 4~5分为重度压痛。
 
3.1.2 膝关节功能[10]
采用功能评分、屈伸度、活动度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患者取舒适体位, 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由专人测量, 具体包括主动关节活动测量和被动关节活动测量。患者可旋转运动, 屈膝动作可活动120°~130°为膝关节功能完全康复;70°~119°为部分康复;69°以下为膝关节功能障碍。
 
3.1.3 实验室指标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分离血清, 放置于-30℃冰箱中等待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 、血沉 (ESR) 含量。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3.2 疗效标准[11]
3.2.1 临床疗效
显效: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水平。
 
有效: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和僵硬情况明显改善, 行走时会出现疼痛感, 屈伸不方便。
 
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病情加重。
 
3.2.2 满意度评价
采用问卷方式, 问卷分值为0~10分。
 
满意:患者评分≥8分。
 
较满意:患者评分为4~7分。
 
不满意:患者评分≤3分。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各项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
 
3.4.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由表3可见,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治疗组改善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3.4.3 两组治疗前后CRP、ESR含量比较
由表4可见, 两组患者治疗前CRP、ESR含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CRP、ESR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CRP、ESR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CRP、ESR含量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3.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5可见,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 对照组为75.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5
 
3.4.5 两组治疗后满意率比较
由表6可见, 治疗组治疗后满意率为93.3%, 对照组为68.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6 两组治疗后满意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5
 
3.4.6 两组显效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
由表7可见, 治疗组显效患者复发率为2.5%, 对照组为5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表7 两组显效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1
 
4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导致老年人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活动受限等[12]。本病属中医学“骨痹”“膝痹”范畴, 主要由肝肾、气血不足所致。膝骨关节炎发病率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 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是由关节内无菌性炎症、软组织劳损、关节软骨损伤、骨代谢紊乱引起, 导致关节稳定性进一步受到破坏,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加重患者病情[14]。
 
中医学认为膝骨关节炎主要由于脏腑功能出现失调, 使得外邪乘虚而入所致, 故在治疗本病时应以调整患者脏腑功能为主[15]。盐酸氨基葡萄糖具有促进软骨再生、修复损伤关节软骨的作用, 可促使软骨平面变得平滑, 恢复机体关节功能, 并能抑制各种破坏软骨的酶的活性, 清除关节腔内有害物质, 减轻软骨和周围软组织损伤[16]。透明质酸钠是构成关节软骨和骨液的主要成分, 对关节功能生理作用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其应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 旨在通过补充外源性透明质酸, 恢复滑液润滑功能, 促进软骨修复, 改善关节功能[17]。针灸疗法具有舒筋通络、调节气血、散瘀通络的作用, 通过针灸膝关节穴位, 可促进机体释放大量内源性镇痛物质, 有利于机体损伤组织修复, 达到镇痛的作用[18,19]。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指标 (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 均得到显著改善 (P<0.05) , 且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及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 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实现通则不痛效果。
 
膝骨关节炎主要由于长时间劳损、损伤或体内激素水平降低, 导致周围软组织出现关节疼痛或功能障碍, 使患者CRP、ESR水平上升。有学者指出, 患者体内CRP、ESR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20]。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治疗后CRP、ESR含量降低 (P<0.05) , 提示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可降低纤维组织张力, 恢复组织弹性, 缓解肌肉痉挛, 从而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表达。
 
膝关节屈伸度和活动度是反应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的主要指标[21,22], 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 (功能评分、屈伸度、活动度) 均得到显著改善 (P<0.05) , 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可有效改善机体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机体组织新陈代谢, 改善关节腔内压力, 有助于关节腔组织快速修复,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的张力和应力。
 
有研究指出, 针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关键在于改善机体血瘀症状, 改善骨内微循环情况及造血组织状态, 从根本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进而达到治疗目的[23]。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满意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提示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及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并降低复发率, 值得深入研究。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徐琛 高亚南 杨华升

上一篇:热敏灸辅助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膝骨关节炎艾灸热敏灸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