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皮肤性病>皮肤病>正文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针刺取穴治疗 NB-UVB照射治疗

针刺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8例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病, 表现为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 常于夜间加剧而影响睡眠, 且病程长、易复发, 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目前本病的治疗尚无公认有效的手段, 临床上多采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但远期疗效不佳、不良反应较多。近年来针刺及物理治疗因不良反应少且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备受关注[2,3]。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 照射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38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均来自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 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0岁, 平均 (68±5) 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 平均 (3.1±2.7) 年。
 
纳入标准: (1) 符合《临床皮肤病学》[4]中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诊断标准者; (2) 年龄≥60岁者; (3) 近2周内未口服及外用任何相关治疗药物者; (4)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 (1) 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疾患及恶性肿瘤、精神病者; (2) 其他原因如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导致的老年瘙痒者; (3) 不配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外关。操作:患者取仰卧位, 选用0.25 mm×40 mm毫针, 穴位常规消毒。外关直刺15~25 mm, 施平补平泻捻转手法30 s;膻中针尖向上与皮肤呈45°角斜刺8~15 mm, 中脘直刺35 mm, 气海直刺15~25 mm, 足三里直刺15~25 mm, 以上穴位施小幅度高频率 (90°, 120 r/min) 捻转补法30 s;血海直刺25~35 mm, 施大幅度低频率 (180°, 60 r/min) 捻转泻法30 s。每日1次, 留针30 min, 每周5次。
 
NB-UVB照射治疗:采用全身型紫外线治疗仪 (型号UV1000) , 初始照射剂量为0.4 J/cm2、时间为30 s, 依据照射反应调整下次剂量。若照射后无红斑或轻度红斑, 按剂量0.1~0.2 J/cm2增加;若出现明显红斑, 不增加照射剂量;若出现中重度红斑, 减原剂量的20%进行照射。隔日1次, 每周3次。
 
上述治疗均为4周, 同时嘱患者治疗期间注意皮肤保湿, 避免搔抓、忌热水烫洗、忌食海鲜及辛辣剌激性食物, 选择宽松的纯棉织品内衣。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 瘙痒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使用一条长10 cm的标尺, 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过去24 h内符合自己最痒程度的相应位置, 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记录分数。0分表示无瘙痒, 1~3分表示轻度瘙痒, 4~6分表示中度瘙痒, 7~10分表示重度瘙痒。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2周随访时进行评估。
 
(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评分:采用PSQI评价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该量表包括7个评分项目, 每项分值0~3分, 累计各项分值为PSQI总分值,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
 
3.2 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3辑) 》[5]制定疗效标准, 分别于治疗后及治疗后12周进行疗效评定。痊愈:瘙痒完全消失, 继发皮损基本消退, 疗效指数达100%;显效:瘙痒明显减轻, 继发皮损明显改善, 疗效指数≥70%;好转:瘙痒减轻, 继发皮损有所改善, 30%≤疗效指数<70%;无效:瘙痒及相关症状无改善, 疗效指数<30%, 或病情进一步加重。根据VAS评分计算疗效指数, 疗效指数=[ (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 ]×100%。
 
3.3 治疗结果
(1) 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VAS评分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41±0.35、1.49±0.49, 均较治疗前 (7.74±2.11) 减少 (均P<0.01) , 而治疗后与随访时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患者治疗后与随访时瘙痒症状均明显改善, 且疗效最少可持续12周。
 
(2) 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P<0.01) , 说明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见表1。
 
(3) 临床疗效
 
38例患者中, 治疗结束时痊愈21例, 显效14例, 好转2例, 无效1例, 愈显率达92.1%。治疗后12周随访, 35例达到痊愈/显效患者中, 31例无反复, 4例患者轻度复发;另外3例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
 
4体会
 
目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与内脏疾病、内分泌失调、皮脂腺及汗腺机能减退有关, 并受到饮食、情绪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6]。NB-UVB照射治疗不良反应少, 临床运用广泛。NB-UVB照射治疗可使角质层脂质含量增加, 保持水分含量, 增厚角质层, 增强皮肤的屏障作用, 同时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7]。
 
本病属于中医学“风瘙痒”“痒风”“血风疮”范畴。“有诸内, 必形诸外”。本病虽在皮部, 实根源于内, 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中医认为, 本病系因老年人机体衰退, 脏腑功能失调, 阴血亏虚, 内生风燥, 肌肤失养而致痒。《内经》云:“诸痛为实, 诸痒为虚”, 《丹溪心法》亦云:“诸痒为虚, 血不荣于肌腠, 所以痒也”, 直接指出血虚为诸痒病机。《标幽赋》提出“痒麻虚补”的治疗原则。可见, 血虚是本病的关键病机, 治疗当从治“血”着手。脾胃是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笔者取中脘、足三里、血海3穴, 共调脾胃, 助中焦腐熟水谷, 化生精微。中脘, 位居中焦, 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 益中气、和五脏, 调理中焦以助气血化生与输布;足三里, 为胃经合穴、下合穴, 施捻转补法, 以滋气血生化之源, 为培补后天, 以养先天;血海, 脾经穴, 为脾血汇聚之所, 通血之要路, 能健脾理血、活血化瘀、蠲化毒浊。3穴合用功在调血, 使气血化源充足, 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正是“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之意。
 
同时血又依赖气的推动作用输布于四肢百骸而濡养肌肤, 故在本病的治疗中要重视“益气”之法[8]。笔者取膻中、中脘、气海“三气穴”。膻中, 又名“上气海”, 八会穴之气会, 为宗气所积之处, 助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中脘, 为中焦之气会, 乃胃经经气, 通于水谷之海, 可助营气“充血脉, 荣四末”, 助卫气“温分肉, 充皮肤”;气海, 为元气之海, 与膻中相对, 有“下气海”之名, 可以助元气生发。此“三气穴”施以捻转补法, 从上中下温补三气, 以促气血运行, 五脏安和。同时配伍三焦经穴外关以通调三焦, 共调全身气机, 令三焦通道及气机运行通畅, 补而不滞, 气行则血行, 使气血运行畅达全身体表以濡养皮肤。正如《中藏经》云:“三焦通, 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 和内调外, 荣左养右, 导上宣下, 莫大于此者也”。6穴合用, 可调气化, 促气生化血和津液, 增强气对血及津液的运行输布, 气血津液相互转化, 相资为用[9]。本针法气血同调、通补兼施, 可起到益气调血、培元固本、疏通三焦的作用, 使气血生化得其所, 升降畅达至其位, 肌肤濡润, 瘙痒自愈。
 
表1 本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1) P<0.05, 2) P<0.01。
 
《灵枢·营卫生会》云:“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 五脏之气相搏,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故昼不精, 夜不瞑”,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气血衰弱, 睡眠问题更显突出。寐时阳入于阴, 阴血亏虚, 生热化风, 夜间瘙痒加剧, 致其难以入睡, 夜间多醒。本研究将睡眠作为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 结果显示本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 提高生活质量。
 
针刺配合NB-UVB照射治疗是整体辨证与局部皮损治疗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标本兼治, 不易复发,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冯海瑕, 李慧, 李巍, 等.老年瘙痒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 28 (3) :310-312.
[2]熊文君, 罗小军.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 (33) :3757-3759, 3762.
[3]Clerc CJ, Misery L.A literature review of senile pruritus:from diagnosis to treatment[J].Acta Derm Venereol, 2017, 97 (4) :433-440.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07-7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99.
[6]贾华魁.中药全身熏蒸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2) :5067-5068.
[7]于艳, 付爱华, 郑华, 等.窄谱UVB治疗老年单纯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9) :1302-1303.
[8]赵党生.王文春教授诊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1 (6) :16-18.
[9]于建春, 韩鹦赢, 成海燕, 等.“益气调血, 扶本培元”针法腧穴配伍思想探微[J].中国针灸, 2011, 31 (9) :814-816.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许文斌 于建春 温明菲 贾玉洁 曲由

上一篇:红斑丘疹鳞屑性急性炎症穴位刺络拔罐治疗

下一篇:多发性硬化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法的意义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