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皮肤性病>皮肤病>正文

鼻三针配合素髎放血治疗酒糟鼻疗效观察

酒糟鼻是一种发生于鼻周和颜面中央为主要病 变部位的慢性皮肤病,以丘疹、 皮肤颜色潮红、 毛细血 管扩张、脓疱为主要临床特征 [1] 。病变位置表现在鼻 翼两侧、鼻头、颜面部中央,其次是两侧脸颊部,前额 头,病程发展缓慢,但无明显边界,一般多呈对称分布。 本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发 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本病发生于颜面部, 严重影响患者外貌的美观,会使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从而对工作、学习、社交生活造成困扰 [2] 。因此,对于 酒糟鼻的彻底治愈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采用鼻三针 配合素髎放血治疗酒糟鼻患者 30 例,并与常规药物治 疗 30 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 例酒糟鼻患者均为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3 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五门诊就诊的患 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 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 比性。详见表 1。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平均年龄
( x ± s ,岁) 平均病程 ( x ± s ,年) 男 女
治疗组 30 13 17 38±17 2.6±2.4
对照组 30 12 18 37±17 3.2±2.8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外科学》 [3] 中酒渣鼻的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皮肤性病学》 [4] 中相关标准。①面部中央 或鼻充血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或脓疱,对称性分布; ②发病慢,中年起病,病程较长;③伴有皮脂溢生,面状 油脂;④无其他明显自觉症状。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 20~60 岁;③在治 疗前两星期内未使用过任何药物;④自愿签署知情同 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鼻部和鼻周有酒糟鼻外的其他皮肤病,如红斑 狼疮;②慢性或重度心脑血管疾病、 肝肾功能障碍、 糖 尿病患者;③孕期及哺乳期女性;④近期有过户外日光 暴晒史的患者;⑤服用或外用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⑥ 对针灸有恐惧感及晕针、晕血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鼻三针(印堂及双侧上迎香)。碘伏常规消毒局 部皮肤后,采用 0.30 mm×40 mm 毫针进行针刺,针刺印 堂时,应提捏进针,使针尖到达鼻根部,以患者感觉有 放电感传至鼻尖为宜;针刺上迎香时,针尖应向鼻根, 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以针感向鼻腔并伴有酸麻疼痛 或触电感觉为佳。留针 20~30 min,其间每 10 min 各 穴捻转 1 次。

待针刺结束后,取素髎穴。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 施术者左手食指、 拇指上下推按素髎穴周围皮肤,使血 液聚集穴位处,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针尖对准素髎穴, 行快速点刺手法,使其刺破出血,若不出或出血量少可 持续挤压针孔周围放血,待血尽而止,然后用无菌干棉 球稍按压针孔片刻,以防感染。 每日 1 次,每星期治疗 6 次,共治疗 4 星期。

2.2 对照组

[4] 口服四环素片(吉林亚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 H22026056),前 2 星期按常规剂量,即每日 3~4 次,每次 0.25 g;第 3~4 星期每日口服 0.5 g。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5]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的变化情况。其中颜 面及鼻周无红斑丘疹为无损伤,记 0 分;有轻微泛红红 斑为轻度,记 1 分;有明显的红斑丘疹为中度,记 2 分; 有较多的丘疹,红斑颜色加深为重度,记 3 分。

3.2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6] 中相关标 准及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评 分-治疗后皮损评分)/治疗后皮损评分]×100%。 治愈:皮损局部消失或仅残留极少数红斑丘疹,弥 漫性潮红消失,疗效指数为 70%~100%。
好转:大部分皮损消失,局部弥漫性潮红好转,疗 效指数为 20%~69%。
未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疗效指标<2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 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 验。以 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

由表 2 可见,两组治疗前皮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治疗 1 星期后皮损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 2、3、4 星期后皮损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 P <0.05)。治疗组治疗 2、3、4 星期后皮损评分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提示 治疗组改善皮损评分优于对照组。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 ( x ± 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 1 星期后 治疗 2 星期后 治疗 3 星期后 治疗 4 星期后
治疗组 30 3.2±0.9 3.0±0.5 2.3±0.5 1)2) 1.1±0.2 1)2) 0.8±0.1 1)2)
对照组 30 3.1±0.8 3.0±0.7 2.6±0.6 1) 1.6±0.4 1) 1.3±0.2 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 3 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为 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 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7(56.7) 11(36.6) 2(6.7) 93.3 1)
对照组 30 10(33.3) 12(40.0) 8(26.7) 73.3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 <0.05

4 讨论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酒糟鼻的治疗尚没有特效的治 疗方法,常用的疗法包括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 手术治 疗等,在临床应用中,仍将药物治疗作为首选的治疗方 法,常用的西药主要是内服和外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 素 [7-10] 。药物治疗酒糟鼻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服用 抗生素,机体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副反应对身体的危 害也较大,包括胃肠不适如恶心、腹泻、呕吐、厌食、 腹痛、食欲不振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等不良 反应,此外,外用类固醇擦脸,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色 素沉着,加重皮肤损害 [11-13]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健康 的治疗手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阶梯意义 [14-17] 。现代研 究 [18] 表明,针灸与刺血疗法相结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 疗效,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无毒副反应,对机体起到 全面的调节作用,可谓标本兼治,彻底改善患者体质, 增加免疫力,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治疗手段。 中医学对酒糟鼻有较早的认识,在 《黄帝内经》 中 名为“鼻赤”,《魏书·王慧龙传》记载为酒齇鼻,有 了对病名的论述。中医学认为,酒糟鼻多由肺脾积热、 蓄积热毒所致,还有感寒、 热激、 血瘀等病因 [19-20] 。 《素 问·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进一步表明脾胃 热邪壅盛为酒糟鼻的病因之一。此外,劳累出汗,皮肤 腠理疏松,复感寒,邪瘀凝聚乘虚而入皮肤也发为酒渣 鼻 [21-23] 。《诸病源候论》:“此因饮酒,热势上冲头面, 又遇风寒邪气相搏而发。”表明了此病的病因与饮酒 和寒热不调有关。 王雪峰 [24] 认为,肺经热盛,寒凝血瘀, 热血相搏,毒热上蒸面部肌肤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林云祥 [25] 则认为嗜酒、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消化 不良、胃肠紊乱、内分泌障碍及皮肤长期受高温和寒 冷刺激等也可诱发酒糟鼻。

“鼻三针” 采用局部取穴,以疏通肺经与大肠经为 主。其中迎香为大肠经腧穴,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 取大肠经的迎香穴,可以调节肺经之气的流通,从而治 疗鼻的相关疾病。 肺开窍于鼻,鼻子的形状和颜色的变 化反映了内脏的健康状况 [26] 。素髎穴为督脉之腧穴, 位于鼻尖部,印堂穴属于经外奇穴,但督脉的循行路线 经前额下行鼻柱时,经由印堂到达鼻柱。 依照 “经脉所 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针刺双侧迎香、印堂配合素髎 放血可泻肺胃之火,促进毒热之邪发散,活血化瘀,凉 血解毒,故这 3 个穴位为治鼻疾之要穴。 现代研究报道 认为,持续强刺激 “鼻三针” 能影响到鼻交感与副交感 神经的功能活动,可改善鼻周局部血液循环 [27] 。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改善 皮损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提示鼻 三针配合素髎放血是一种治疗酒糟鼻的有效方法。然 而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以4星期为1个研究 周期,对于停止治疗后是否有复发,并未跟随调查,在 日后的疗效研究中,可加大研究周期,做好患者的随诊 工作,从而提供更优的诊疗方案,服务于临床。人体穴位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田静 金泽 陈晨 王雨晴 蔡硕

上一篇:风瘙痒一方多获效验

下一篇:带状疱疹的针灸新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