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维教授分期论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张家维教授出生中医世家,为广东省名中医,从 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 50 余载。其治病非常讲究 理、法、经、穴、术,特别是在特色针法方面,造诣 较深。笔者作为张老的学术继承人,有幸跟师学习, 颇有感悟。
肩手综合征一般发生在中风后的 3 个月内, 发生 率为 12.5%~70.0% [1] ,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恢复。其 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张老在精研《黄 帝内经》 中古针法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针法及新材料, 推陈出新,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不同分期的不同特 点,分别运用浮刺埋线、岭南火针、挑治疗法、透刺、 透刺埋线等特色针法综合治疗, 每获良效, 现分述如下。 1 Ⅰ期肩手综合征的针灸特色治疗 Ⅰ期肩手综合征表现为患侧肩部疼痛并活动受 限,同侧手腕及手指出现红、肿、热、痛、血流增加 等血管运动性反应,有时出现肩手自发痛;手指呈伸 展位,屈曲受限,被动屈曲可引起剧痛 [2] 。此期张老 在常规针刺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 多加用浮刺埋线来 治疗。
浮刺埋线是张家维教授根据皮部理论, 在 《内经》 古针法——浮刺的基础上,结合《金针赋》之飞经走 气法,以及穴位埋线疗法,经过反复实践,改良成为 岭南针灸新针法。操作:首先寻找肩关节周围的阳性 反应点,即压痛点、结节或条索。然后在此点周围 5 cm 左右处, 确定 4~6 个进针点。 将置有长度为 1.5 cm 可吸收手术缝线的埋线针头与皮肤呈 15°~30°夹角 进针,针尖方向直指阳性反应点,刺入局部皮部,深 度约 2.5 cm。其后用“青龙摆尾”手法(进针后,直 向病所斜刺,持针勿转,不进不退,然后向左右慢慢 摆动针柄,如扶船舵状,有行气至病所的作用 [3] )进 行扫散, 扫散幅度约 60°~90°, 扫散次数约 7~10 次。 扫散完毕后,将针头缓慢退出,线体埋植在穴位的皮 下组织内,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孔。每周治疗 1 次,2 周为一疗程,1~2 个疗程有显效。 浮刺法在《内经》中早有记载, 《灵枢·官针》 曰: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 所施……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 张老认为此种浅刺,主要作用于皮部,并可通过皮部 —孙脉—络脉—经脉的调节,起到调整脏腑虚实、通 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治疗作用。浮刺时进 针点选择在痛点或结节、 条索周围, 针体运行在皮下, 针尖直指病所,与“以痛为输”的理论不谋而合。试 验研究证明:浮刺的即时止痛效果显著 [4 - 6] ,且其镇 痛效应呈时效性递减 [6] 。穴位埋线法是在《内经》针 法“静以久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穴位 刺激法。通过线体在组织中被分解吸收,能对穴位起 到良性的、缓慢的、长效的针感效应,既可发挥传统 针刺对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又能发挥手术缝线对穴 位的持续治疗作用 [7 - 9] 。与浮刺合用,相得益彰。 “青 龙摆尾” 是 《金针赋》 中飞经走气四法之一。 正如 《灵 枢·终始》所曰“气至而有效” ,此法大大提高了临 床疗效。张老通过浮刺埋线,将浮刺、 “青龙摆尾” 、 穴位埋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治疗的刺激量增大、 刺激时间延长,可有效地缓解肩痛和活动障碍,为肩 关节的功能锻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张老认为此期患 者,在浮刺埋线基础上,配合常规的针灸治疗及康复 锻练,可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2 Ⅱ期肩手综合征的针灸特色治疗 Ⅱ期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肩、手肿胀和自发痛消 失,皮肤和手指肌群明显萎缩;手指关节活动度受限 日益加重 [2] 。张老多在常规针刺及康复治疗的基础 上,加用挑治、透刺等特色针法综合治疗。
2.1 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 是通过使用特制针具在人体皮肤局部 反应点或穴位迅速、轻微、连续地挑刺皮肤或挑断皮 内纤维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此法首见于晋代 《肘后备急方》 ,源于“砭石” ,成于“粗针” 。挑治 刺激部位浅,位于皮肉之间,当属《灵枢·官针》中 的“络刺”和“半刺”的范畴。 《素问·皮部论》指 出: “皮者,脉之部也。邪气客于皮,则腠理开,开 则邪气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注于 府藏。 ”张老认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 “皮” “络” 同病。外邪由皮部—络脉—经脉—脏腑传入,内在脏 腑的疾病也可通过脏腑—经脉—络脉—皮部在体表 的皮肤表现出来, 可通过皮部的变化诊断经脉脏腑疾 病,同时通过刺激十二皮部,来调整人体经络和脏腑 功能,使阴平阳秘,达到治疗的目的。张老此期所选 用的是挑摆法和挑罐法 [10] 。术者右手持手术巾钳, 先打开约 3 cm 宽,对准肩部阳性反应点两旁,刺入 皮肤(约真皮层)后,夹紧巾钳,然后做有节奏的前 后各 60°提拉和半径为 1 cm 左右的环状摇摆,每个 挑治点提拉及摇摆各 1 min 左右。挑完出针后再以针 口为中心,加拔一个火罐 [10] ,留罐 5 min。出罐后, 活动患侧上肢 1~2 min, 分别予以肩关节前屈、 后伸、 外展、内收,各个方向均以最大活动度为限,每个方 向活动 3~5 次,注意活动时动作要缓慢、轻柔。每 周治疗 1 次,2 周为一疗程,视病情治疗 2~4 个疗 程。张老认为,此期患者肌肉明显萎缩,手指关节活 动度受限日益加重,若仅使用一种刺激方法,恐难以 奏效。挑治疗法集皮部刺激、针刺效应、刺血效应、 按摩效应、肌肉剥离松解效应、机体组织损伤的后效 应等多种效应于一体 [10 - 11] ,可明显降低 C 反应蛋白 和血沉, 促进炎性因子吸收, 防止关节组织再粘连 [12] 。 张老认为治疗后如能配合挛缩关节的拉伸, 患者关节 活动度会明显增加。
2.2 透刺疗法
透刺疗法首见于元代王国瑞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 经》中的《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 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此处 的“一针两穴”即今日之透刺。透刺疗法,沟通表里 经、邻近经的气血,增强刺激量,针感扩散传导,直 达病所,可起到分刺两穴所不能起的作用 [13 - 14] 。腕、 指关节挛缩变形者取腕骨透三间, 肩关节挛缩变形者 取肩髃透极泉、臑会透中府。腕骨及三间均为手部近 部取穴,腕骨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三间穴为手阳明 大肠经穴, 太阳为开, 阳明为合, 取此两经穴行透刺, 可舒筋解痉,使开合有度。肩髃、臑会、极泉、中府 均位于肩关节周围,属近部取穴。极泉穴为手少阴心 经穴,心主血脉,故此穴可疏通血脉。中府为肺经募 穴, “肺朝百脉” , 刺激该穴, 可调理十二经脉之气血。 张老强调,此透刺法的即时疗效较好,患者挛缩的指 关节往往能瞬间打开。张老多采用 0.35 mm×75 mm 的针灸针,直刺进针后,针尖向所透刺的穴位,行缓 慢捻转,边提插边进针,直至透至透刺穴位皮下,但 又不穿透皮肤。但此期治疗难度高,绝非一针透刺即 可痊愈。出针后,患者肩、手部的挛缩会重新出现, 但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此法隔日 1 次,留针 30 min, 2 周为一疗程。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治疗效应的累 积,挛缩会渐渐好转。
张老认为挑治和透刺两法宜有机结合使用, 方能 提高疗效。
3 Ⅲ期肩手综合征的针灸特色治疗 Ⅲ期肩手综合征表现为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显 著,手指完全挛缩,X 线可见广泛骨质疏松症,损 害不可逆转 [2] 。 张老多在常规针刺及康复治疗的基础 上,加用岭南火针、透刺埋线等特色针法综合治疗。
3.1 岭南火针
岭南火针是一种将特殊针具烧红, 迅速刺入人体 一定部位或穴位,并迅速退出,以治疗疾病的中医外 治法。它具有温、通、补、清、消作用。 《灵枢·官 针》曰: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九曰大针,长四 寸……大针者, 尖如挺, 其锋微员, 以泻机关之水也”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 针则取痹也” 。 《景岳全书》云: “凡大结大滞者,最 不易散,必欲散之,非借火力不能速也” 。火性属阳, 阳可升散,开泻畅达,岭南火针有引气和发散之功, 温通之性强而力量集中,能直达肌肤筋肉,因而可使 火热毒邪外散,引热外达。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腠理而 开启经脉脉络之外门,给贼邪出路,达到开门驱邪之 功 [18] ,加上火针针身较普通针灸针粗,借助火力, 出针后针孔不会马上闭合, 使有形之邪可以直接排出 体外,使邪毒得清。正如《针灸聚英》云: “盖火针 大开其针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 [15] 。因此, 岭南火针可以治疗各种由于经络阻滞、 气血运行受阻 引起的疾病 [16] 。张老认为,针对Ⅲ期肩手综合征特 点,宜使用岭南火针对手三阳经循经散刺。即用火针 疏散地针刺病变部位的针刺方法,一般选择细火针 (0.5 mm×40 mm) ,每隔 1.5 cm 左右针刺 1 针,以 浅刺(1~2 mm)为宜。每周治疗 1 次,2 周为一疗 程,视病情治疗 2~4 个疗程。阳主动,此时运用此 法,可鼓动三阳经之阳气,起到温经通络、强肌健力 之功。加上点刺具有温阳作用的大椎、百会、百劳、 关元等穴,可大大加强温经通络之功,以求肤温升、 萎肌长、关节舒。
3.2 透刺埋线
透刺埋线是张老结合长针透刺和穴位埋线, 经过 反复实践、改良的岭南针灸新针法。长针透刺和穴位 埋线的特点前文已有介绍, 在此不再赘述。 张老认为, 患者发展到Ⅲ期肩手综合征,病程已久,病位已深, 正如《灵枢·终始》曰: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 病者,深纳而久留之” 。因此,张老此期选用透刺埋 线来治疗,选穴同Ⅱ期肩手综合征时透刺法,用安尔 碘溶液常规消毒穴位后,戴无菌手套。以一次性 7 号 腰穿针作埋线套管。先取出针芯,将针头的斜切面朝 上,用消毒镊子将一段 1.5 cm 长的 3-0 可吸收性外 科手术缝线平稳置入于针头约 0.8 cm, 缝线外露部分 顺着针头斜切面的后缘反折。 左手绷紧或捏起局部皮 肤, 右手以拇示两指持针, 将针头与皮肤呈 15°~30° 夹角, 刺入局部约 4~6 cm, 针尖方向直指透刺穴位, 徐徐刺入, 缓缓提插, 导气同精, 行针至针下滑利后, 将针头缓慢退出,线体埋植在穴位内,然后用消毒干 棉签按压针孔。每 2 周治疗 1 次,4 周为一疗程,视 病情治疗 2~3 个疗程。埋针后配合活动肩、手关节 及功能锻练。张老指出,Ⅲ期肩手综合征治疗起来很 棘手,多种疗法综合使用,治疗与锻练配合,才有望 “进三步、退两步” ,慢慢好转。
4 验案举例
患者,男,62 岁。因“左侧肢体乏力 4 月余” 于 2017年 4月 29日入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 院。刻下症:左侧肢体乏力僵硬,左上肢肌肉萎缩, 左肩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左手腕关节及指间、掌指关 节屈伸不利,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查体:神清, 语利,高级皮层功能正常;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 上肢肌力 2 级,左下肢肌力 3 级,左侧腱反射亢进, 左巴氏征阳性。左上肢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评 分 7 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5 分,上肢运动 功能量表(FMA)评分 12 分,我院颅脑 MRI 提示: 右侧颞顶叶脑梗塞。西医诊断:脑梗死,Ⅱ期肩手综 合征。中医诊断:中风病,证属气虚血瘀。西药予氯 吡格雷 (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 T 28977) 75 mg,口服,每日 1 次;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 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 07 A 510)20 mg,睡前口服, 每日 1 次。 左侧肢体予以常规针刺, 即靳氏肩三针 (肩 髃及其前后各 1 寸) 、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 关) 、肢挛三针[鼠蹊(即腹股沟中点处,当股动脉搏 动外侧) 、阴陵泉、三阴交],每天针刺 1 次,每周治 疗 6 d;加用左肩部挑治(挑罐法) ,每周 1 次;后溪 透刺三间、肩髃透刺极泉、臑会透刺中府,隔日 1 次,并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和锻练。经上述治疗 4 周 后,患者左侧肢体乏力僵硬及肌肉萎缩明显好转,左 肩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左手腕关节及指指、掌指关节 屈伸不利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查体:左侧肢体肌张力 稍增高,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左上肢肌力 4 级,左下 肢肌力 4 级,左侧腱反射活跃,巴氏征阳性。左上肢 SHSS 评分 3 分, VAS 评分 2 分, 上肢 FMA 评分 48 分。
按语:本例患者诊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Ⅱ期,为 临床难治之症,病位在肩、手,病本在脑。此期为营 养障碍期,以肩、手局部肌肉的萎缩,关节挛缩为主 要症状。 此期疼痛症状比Ⅰ期明显加重, 水肿渐消退, 肩、 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张老对皮部理论研究较深, 善用挑治刺激皮部,调节脉外卫气,从而达到调节脉 内营气之功。透刺疗法,不仅通调阴阳,沟通表里, 增强针感,直达病所。结合常规针灸和康复锻练,取 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5 小结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主要表现 为偏瘫侧肩、手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甚至肌肉萎 缩,关节挛缩畸形,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张 老认为,本病当属“痹证”和“偏枯”范畴,病标在 肩、手、指,病本在脑,本虚标实,基本病机为肢体 经脉阻滞,致气血运行不畅;或肢体经脉空虚,失于 濡养。治宜标本同治,攻补结合。
浮刺埋线、挑治疗法、透刺、岭南火针、透刺埋 线均为张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使用的特色针法。 肩手综合征从Ⅰ期发展至Ⅲ期,病位由浅入深,病情 由轻至重,阳气逐渐耗散,治疗难度逐步增加。故张 老所用的治疗方法,刺激亦由浅入深,由轻到重,温 阳力度逐步增加。如浮刺埋线和挑治疗法,注重皮部 刺激,调节脉外卫气,从而达到调节脉内营气、通调 阴阳之功; 透刺法则由浅渐深, 沟通表里或相邻两经; 岭南火针除了火力温阳之外,还能驱邪外出。而透刺 埋线,则为深部、长期、强刺激的治疗方法。张老针 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不同时期的特点, 综合运用以 上各种针法治疗,推陈出新,对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王澍欣 赵玮璇 钱桂凤 郭翠萍 林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