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发病率高、病 死率高、致残率高为特点。据流行病学研究 [1] 显示, 脑卒中是我国的第二大致死病因, 同时也是第一大致 残病因。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 200 万人, 且每年的发病率仍以大约 9%的速度上升 [2] 。延髓麻 痹是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常见病因之一, 吞咽困难在 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 30%~45% [3 - 6] 。 吞咽困难的 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困难、饮水呛咳和构音障碍,延 髓麻痹直接损伤位于延髓的吞咽中枢, 可对患者吞咽 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吞咽功能恢复不佳者可影响语言 功能恢复,进而导致智能减退,降低生活质量 [7] 。临 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吞咽困难还可以引起营养不 良、吸入性肺炎等,该病也成为脑卒中后期的主要病 死原因之一 [8] 。 本研究旨在探究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 位注射对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预后 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2015 年 9 月至 2017 年 5 月脑卒中后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 60 例,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 按 1∶1 的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组,每组 30 例。观察组中,男 16 例,女 14 例;年 龄最小 43 岁,最大 76 岁,平均(67±5)岁;病程 最短 14 d,最长 24 d,平均(18.6±5.1)d;缺血性 卒中 16 例, 出血性卒中 14 例。 对照组中, 男 18 例, 女12例; 年龄最小43岁, 最大75岁, 平均 (68±7) 岁; 病程最短 10 d,最长 21 d,平均(15.7±4.7)d;缺 血性卒中 17 例,出血性卒中 13 例。两组患者一般 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 P >0.05) , 具有可 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等制定的 “各类脑血管疾 病诊断要点” [9] ,并且经头颅 MRI 检查明确病灶在延 髓且存在吞咽困难患者; ②经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 郎吞咽疗效评分证明存在吞咽障碍, 且饮水试验评分 在 3 分及以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主要集中在 1~4 分的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③生命体征平稳,意 识清醒,愿意配合治疗者;④试验方案上报保定市第 一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者; ⑤对本治疗 方案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 者;②严重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而不能配合治疗的患 者;③其他疾病导致的吞咽困难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①个体化降压治疗,使 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②给予他汀类降脂药物,调节 血脂, 稳定斑块; ③控制血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用适当的降糖药物,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④根 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康复训练:①口腔器官运动体操;②Shaker 训练 (仰卧位,肩部紧贴床面,双肩不离床面同时抬头看 足尖,该动作维持 1 min 后放松,头部放回床面,重 复上述动作 20 次/组,每日 3 组) ;③Mendesohn 训练 (患者吞咽唾液时,让其感觉有喉部上提时,保持喉 上提的位置 3~5 s,不能配合上述动作的患者可由治 疗者在患者甲状软骨处于上提位时用手托住甲状软 骨,保持 3~5 s,20 次/组,每日 3 组) ;④薄荷脑冰 棒刺激。由相同的治疗师完成上述康复治疗,每日上午 1 次,治疗师每日针对患者训练情况留作业,下午由 家属指导训练 1 次,每次训练 30 min。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予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 位注射。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 5 mL 注射器、0.45 mm× 0.16 mm 针头抽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 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 20046213)2 mL,然 后替换为 Bo-ject 一次性皮下针电极 (25 mm×0.30 mm, 美国 Alpine Biomed ApS) ,由 CLAVIS 肌电仪(美国 Alpine Biomed ApS)引导下缓慢进针约 2/3,有针感 且肌电仪发出定位到定点肌肉的声响, 换作 STIM (肌 肉电刺激)模式,缓慢增加刺激量,患者出现吞咽动 作后,停止肌电刺激,缓慢注入药液,每侧穴位注入 1 mL。隔日 1 次,每周 3 次。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 2 周后进行评定, 各 项评定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完成, 且 这些治疗师不参与本课题的设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 [10] :不适合任何 吞咽训练,且不能经口进食为 1 分;误咽严重,仅 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为 2 分;误咽减 少,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为 3 分;在安 慰中可少量进食但仍需静脉或胃管补充营养为 4 分; 1~2 餐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补充营养为 5 分;3 餐 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补充营养为 6 分;3 餐食物 经口进食,不需静脉或胃管补充营养为 7 分;除特 别难吞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为 8 分;经口进 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为 9 分;正常摄食吞咽能力 为 10 分。
(2)洼田饮水试验 [11] :患者坐位时饮 30 mL 温 开水,观察饮水时间与状况。1 分:可一口喝完,不 超过 5 s 的时间,无呛咳、停顿;2 分:可一口喝完, 但超过 5 s 的时间,或是分两次喝完,无呛咳、停顿; 3 分: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4 分:分两次以上喝 完且有呛咳;5 分:常发生呛咳,难以全部喝完。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制定疗效评定标准 [12] 。治愈: 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 1 分;有效:吞咽障碍 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 2 分;无效:吞咽障碍改善 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 3 分以上。 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 料用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组 内比较时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组间比较时采用独立 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以 P <0.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6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试验,无患者脱落、失访, 均纳入统计分析。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 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藤岛一郎吞咽评分主要集中在 1~4 分,吞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 2 周后, 两组患者吞咽评分均有提高 (均 P <0.05) ,且提高程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治疗前后藤岛一郎
吞咽疗效评分比较 (分, x 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值
观察组 30 2.00±0.46 8.53±1.68 1) 7.75±5.31 2)
对照组 30 2.93±1.20 5.07±2.00 1) 2.94±1.34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 比较, 2) P <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主要集中 在 3 分及 3 分以上,吞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治疗 2 周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 分均降低 (均 P <0.05) , 且降低程度观察组显著优于 对照组( P <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
试验评分比较 (分, x 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值
观察组 30 4.11±0.32 1.44±0.18 1) 3.71±2.17 2)
对照组 30 4.02±0.28 3.12±0.21 1) 1.39±0.4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 比较, 2) P <0.05。
(3)两组患者吞咽疗效比较 治疗 2 周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均有好 转,观察组治愈率为 43.3%,总有效率为 93.3%;对 照组治愈率为 3.3%,总有效率为 26.7%,观察组显 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3。
表 3 两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治愈 率/% 总有 效率/% χ 2 值 P 值
观察组 30 14 14 2 46.7 93.3
对照组 30 1 7 22 3.3 26.7
4.320 0.035
4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属于神经性吞咽障碍, 是目前 临床上最常见的吞咽障碍类型。 正常吞咽过程常分为 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 4 个阶段。延髓 麻痹吞咽困难主要影响吞咽过程中咽期阶段 [13] ,为 脑干疑核及疑核以下部位损伤引起。 目前国内外尚无 公认有效的方法, 现代医学多以留置胃管技术改善患 者营养摄入 [2] ,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 针灸、神经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但存在起效慢、 治疗周期长、治愈率低等问题。
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延髓 麻痹所致吞咽困难, 集合了肌电引导以及穴位注射两 种治疗方法。 人迎穴自古以来为险要之穴, 位于颈部、 喉结旁 1.5 寸、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 处。解剖结构为颈阔肌下、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部有 咽缩肌群。咽缩肌为吞咽肌群,分为上咽缩肌、中咽 缩肌、下咽缩肌,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使得咽缩 肌群出现弛缓状态,而该肌群由迷走神经、舌咽神经 分支支配,当神经受损时,咽感觉减弱,咽反射减弱 或消失,软腭下垂,会厌软骨闭合不利。上咽缩肌下 部、下咽缩肌上部交汇于中咽缩肌,根据人迎穴解剖 学观察, 人迎穴所在位置即在 3 块咽缩肌交汇部位附 近。人迎穴旁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颈内、外动脉 通过,脑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脑的重组和可塑性, 是吞咽功能恢复的基础 [14] ,分布有颈皮神经、面神 经颈支、颈交感神经干。人迎穴解剖结构复杂,周围 神经血管丰富,取穴位置稍有偏差,可损伤周围的血 管神经, 所以人迎穴穴位注射中穴位的准确选取以及 安全操作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极高。 通过把现代化的肌 肉电刺激方法融入到传统医学之中, 即把肌电引导与 穴位注射相结合, 以此提高穴位注射操作的安全性和 准确性。
肌电引导下不仅可鉴别正常肌肉和靶肌肉, 也可 较直观地观察靶肌肉的肌电活动信号, 确保药物注射 到靶肌肉神经肌肉运动终板。 本研究中肌电作用于人 迎穴下 3 块咽缩肌交汇点位置,直接引起吞咽动作; 穴位注射按照穴位本身的主治功能和药物的药理作 用, 通过局部营养神经药物应用, 激活穴位所在经络、 脏腑功能,使药物作用浓度快速达到局部肌肉,减少 药物作用于全身产生的“首过消除”作用以及肝肾损 伤、胃肠道破坏等。
神经节苷脂是含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 存在于哺 乳类动物细胞膜中,神经系统中含量尤其丰富,是神 经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神经的发生、生长、分化过 程中起必不可少的作用, 对于损伤后的神经修复也非 常重要,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和突 触形成、恢复神经支配功能 [15] 。神经节苷脂可以增强 热休克蛋白 70(HSP7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的表达,而 HSP70 和 TGF-β是参与保护脑细胞、调 节炎性反应等的重要的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神经节苷 脂还可以降低谷氨酸的含量并抑制细胞凋亡, 从而对 脑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疗效 [16] 。本研究方法以穴位 注射为基础,并结合现代肌电引导,注入营养神经药 物,此三方面的优势共同起效,使损伤的咽缩肌群得 到快速恢复,从而安全有效地改善吞咽困难。通过 2 周的治疗发现,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治疗脑 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操作简单安全、起效 快、治愈率高。传统康复训练作为一种常规有效的治 疗方法,在本研究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只有 3.3%和 26.7%,原因有二:①本研究中患者均为中重 度吞咽困难患者,对照组中饮水试验评分 3 分的中度 吞咽困难患者 5 例, 3 分以上重度吞咽困难患者 25 例。 ②本研究疗程短,进行的是 2 周的治疗结果评价,查 阅关于康复训练的文献 38 篇, 其中 34 篇文章关于康 复训练的结果评价时间在 4 周及以上,4 篇为 3 周统 计疗效;例如刘诗丹等 [17] 研究中基础康复训练组 8 周 的有效率为 73.3%。 传统康复训练针对存在功能障碍 的吞咽肌群,通过反复感觉和运动刺激,诱发存在障 碍肌群的动作出现,纠正肌肉废用性萎缩,改善肌群 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18] 。而肌电 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则是通过药物和肌电刺激直 接作用于深部咽缩肌和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等吞咽神 经,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于大脑,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吞 咽区在结构和功能上快速重建。
与传统康复训练比较, 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具有 起效快、治愈率高的优势,为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 吞咽困难患者带来新的快速有效治疗方法。 本研究样 本量偏小,今后将进一步增加样本例数,扩大研究范 围,对其远期疗效做进一步观察。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尚妍 任红 刘福兴 石钰 王佩 邸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