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心脑血管病>中风>正文

中风后遗症感觉障碍 探讨脐针治疗

脐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
 
偏身感觉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发生率高达60%以上,康复治疗难度较大,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脐针对脑卒中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在与单纯体针治疗作比较的基础上,探讨脐针治疗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0~75岁,平均(59.4±7.3)岁;病程1~14 d,平均(7.1±2.5)d;脑梗死10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0~76岁,平均(58.8±8.6)岁;病程1~14 d,平均(6.9±4.1)d;脑梗死10例,脑出血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相关诊断标准,经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②年龄<80岁。③恢复期3个月以内。④症状以偏身感觉障碍为主,生命体征稳定,配合检查。⑤偏身感觉障碍量表评分≤35分。
 
1.3 排除标准
①患有其他已知可能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外伤引起的中枢损害所致的感觉障碍等。②有心肺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③有认知及语言障碍不能顺利沟通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参照神经内科脑卒中临床路径处理,并给予体针针刺治疗。取穴:患侧肩井、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对侧顶颞后斜线。使用75%酒精常规消毒穴位皮肤,针具选用规格0.25 mm×40 mm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快速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每周连续针刺6 d休息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脐针治疗,取脐针水火既济(坎位和离位)、山风蛊(艮位和巽位)。治疗针具选用规格0.25 mm×40 mm华佗牌针灸针,使用75%酒精充分消毒肚脐,左手撑住脐部皮肤,右手持针,以脐中为中心,向四周脐壁平刺,进针25 mm,破皮后捻转进针,先针坎位,依次再针离位、艮位、巽位,每次留针55 min,施术时采用轻柔手法。每日针刺1次,每周连续针刺6 d休息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觉障碍量表评分,最高42分,最低0分(单侧肢体),重度为0~15分,中度为16~25分,轻度为26~35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良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分,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20 27.75±4.99 74.50±8.25△▲
对照组 20 25.00±05.61 46.50±4.3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感觉障碍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感觉障碍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感觉障碍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量表评分比较(分,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疗组 20 17.20±2.85 40.40±1.56△▲
对照组 20 16.05±2.25 23.85±5.4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78岁。脑梗死后3个月,右侧肢体偏身障碍,自感麻木、发凉,右手肿胀,手指屈伸不利。既往有糖尿病史10年,心脏血管造影术后1个月。症见:神志清醒,体格中等,自觉右侧肢体麻木,发凉,局部无压痛,无肌肉萎缩,夏天吹风扇和空调时病情加重。经神经内科医生介绍来我科治疗。改良Barthel指数为26分,感觉障碍量表评分为18分。取穴:肩井、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对侧顶颞后斜线。采用常规方法针刺,取脐针水火既济、山风蛊。治疗针具选用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为0.25 mm×40 mm,施术轻柔,使用75%酒精充分消毒肚脐,左手撑住脐部皮肤,右手持针,破皮后捻转进针,沿脐壁向外平刺,先针坎位,依次再针离位、艮位、巽位。留针55 min。经过15次治疗,上下肢感觉障碍有明显好转,右手肿胀消失,右手指伸握自如,改良Barthel指数为70分,感觉障碍量表评分为40分。
 
5 讨论
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为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一般感觉障碍和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复合感觉障碍。其原因多为脑组织局部缺血坏死或血肿压迫,造成感觉传导通路创伤,从而出现不同种类的感觉缺失、感觉减退、过敏、疼痛或感觉异常等,同时由于患肢血管舒张和收缩功能失常及血流变、微循环的改变,使患者感觉障碍程度加重[3]。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属于“不仁”“麻木”等范畴,《诸病源候论》记载:“风不仁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使血气行不宣流。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可见其致病原因多为风、瘀、虚,此类邪气侵犯机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导致气血运行失常,筋脉不得濡养,引起感觉障碍。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较多,有研究表明,腹针治疗能使脑卒中后感觉障碍得到显著改善[4]。另有研究认为,腹针具有改善大脑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组织的作用[5]。脐针是在脐部实施针术,以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脐针疗法的指导理论是易医理论,既不同于现代医学疗法,又不拘泥于传统针刺技术,它将易学的思维和精髓融于针刺技术中,是易医学与针刺学的完美结合[6]。有学者研究《周易》后得出:人体中存在大小不同的诸多八卦,其中也包括脐,把八卦的理论和脐针疗法结合在一起丰富了传统的经络理论[6]。脐部是人体先天与后天的分界点,隐藏了巨大的先天能量,在脐部针刺可达到缓解痉挛、消炎止痛、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7]。脐部应后天八卦,脐针疗法就是取八卦方位进行治疗。因为脐在解剖中的关系,任脉处于半交通闭塞的状态,而水火既济是用针将任脉连通,人体的经线就连通了,任脉的通畅还是人体阴脉畅通的源头。山风蛊,即为蛊卦,振疲起衰。象曰:卦中爻象如推磨,顺当为福反为祸。在这里用该卦就是要治理全身经气,挽救真阳之气,重振一身之正气。艮卦形似山,应上下肢体关节,巽卦迎风,山风吹动,拨云见日,改善天气环境。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存在密切的关系,故取脐针山风蛊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脐针配合体针、康复训练的综合效果更加显著。脐针操作简单,按规范操作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借鉴。近年来,脐针在治疗各种疼痛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也屡见报道,如脐针治疗腰痛,能达到针入痛消的效果。本文由于观察例数较少,还有观察指标局限等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周智梁,杨家荣.刺血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偏身感觉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23(5):6-7.
[4] 徐振华,符文彬,刘建华.腹针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15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5):58-59.
[5]叶青林,唐巍,曹坤茂,等.腹针疗法在脑卒中疾病的应用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2):192-193,200.
[6] 齐永.脐针入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7] 杨力.周易与中医学[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26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冉鹏飞 徐伟

上一篇: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

下一篇:中风后肌肉痉挛 中医热敏灸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