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心脏疾病>心律不齐>正文

心律失常 传统组方在抗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 引起心脏搏动的节律或频率异常。心律失常可单独发生, 也可伴随其他心血管疾病而发作。现代医学治疗此类疾病除了西药外, 还包括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等外科治疗。但由于外科治疗价格昂贵, 临床仍以西药口服治疗为主。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短期治疗效果明显, 但长期服用具有不良反应大、易反复发作、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增加病死率等局限性。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在临床中得到验证, 其在防治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眩晕”等范围[1],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医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心悸的记载, 《金匮要略》曰:“寸口脉动而弱, 动则为惊, 弱则为悸。”《丹溪心法》言:“怔忡者血虚, 怔忡无时, 血少者多, 有思虑便动, 属虚。”《济生方》曰:“夫怔忡者, 此心血不足也。”《景岳全书·怔忡惊悸》云:“怔忡之病, 心胸筑筑振动, 惶惶惕惕, 无时得宁者是也。”研究表明, 中医药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1 利用膜片钳技术分析单味中药抗心律失常的活性
随着膜片钳与电生理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中药中抗心律失常的活性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青蒿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焦华琛等[2,3]研究发现, 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减少房颤大鼠心肌β2-受体与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韦祎等[4]通过观察苦参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得出苦参碱具有持续动作电位和维持离子通道的作用, 可有效缩短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减少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甘草具有持续钠电流、浓度依赖性的抑制钠电流峰值、抑制Ik[快速激活成分 (Ikr) , 缓慢激活成分 (Iks) ]及HERG K+通道, 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APD) 及有效不应期 (ERP) , 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5,6]。吴茱萸味苦辛, 可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LOHSH等[7]研究显示, 吴茱萸中的吴茱萸碱通过显著减少钠离子及钙离子内流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延胡索的生物碱——左旋四氢巴马汀通过有效阻滞钾离子外流和钙离子内流, 延长心肌细胞APD及ERP, 从而发挥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8]。甘松抗心律失常的机制尚不明确, 推断其机制主要是阻滞快速钠通道, 延迟整流钾通道等改变动作电位时长而发挥作用。唐其柱等[9]研究发现, 甘松有效成分可以延长离体心脏的有效不应期, 用于治疗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人参皂苷RE作用与胺碘酮相似, 可有效降低儿茶酚胺类药物对心脏产生的毒副作用。三七总皂苷的有效成分可有效拮抗心律失常, 具有降压、减慢心率、抑制钙离子通道的作用[10,11]。
 
2 传统组方在抗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 又名复脉汤, 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滞K+通道电流或激活L型Ca2+通道电流等发挥作用, 或通过抑制K+通道电流使心肌细胞APD延长, 从而有效治疗心律失常[12,13,14]。夏惠英[15]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患者作为治疗组, 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治疗组动态心电图疗效、室性早搏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舒挥文[16]将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 通过观察4周内动态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及药物安全性, 表明归脾汤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能改善心肌缺血。
 
3 现代中成药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 稳心颗粒能够通过调控K+、Na+及Ca2+等离子通道, 进行多靶点、多途径有效治疗房颤、室性心律失常等快速性心律失常[17,18]。实验表明, 甘松新酮通过影响环磷酸腺苷 (cAMP) -激酶A (PKA) 传导通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9]。研究表明, 黄松胶囊可增加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血流量, 防止因缺血导致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去甲肾上腺素、Ca2+的含量[20]。蔡小军等[21]通过实验证明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主要是通过缩短肾上腺素所致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刘春燕等[22]临床发现, 复律宁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或心血亏虚型心悸患者, 能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曹国军等[23]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患者, 治疗3个月后发现长期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对频发室性早搏有明显疗效。
 
4 自拟方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成果
张红生[24]采用加减复脉汤治疗52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 治疗半年后随访发现其总有效率达100%。程煜等[25]将归脾益心膏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 以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或稳心颗粒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归脾益心膏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少。杨颖等[26]研究表明, 益心定悸方可通过增强钠钾三磷酸腺苷 (ATP) 酶活性对近似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孙静等[27]将9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中医组 (口服养心止痛汤) 和西医组 (口服硫酸阿托品) , 治疗3个月后发现养心止痛汤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
 
5 小结
临床研究表明,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缺乏统一标准, 且自拟方较多, 缺少系统整理, 限制了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成果进行了粗略归纳, 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罗陆莹 王永霞 邢作英 王宁 熊珊

上一篇:心绞痛按摩膻中穴梳刮胸肋轻拍后背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