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糖尿病>正文

如何区分“糖尿病广告”

  糖尿病是一种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病。许多不法游医和药商在利益的驱动下,四处散布“根治糖尿病”的虚假广告,使许多不明真相、病急乱投医的患者上当受骗,不仅白花了冤枉钱,还把病给耽误了。在此,提醒广大糖尿病病友一定要相信科学,擦亮眼睛,谨防上当。这里,我们通过几则读者来信,对一些常见的糖尿病广告进行剖析。
  
  读者来信1:
  我看到一则广告,声称目前用西医无法攻克糖尿病,但中医却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医院专门研制了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可以经过几个疗程,完全治疗好糖尿病。广告里说得非常诱人。请问专家,是否可以试一试他们的疗法?真的能收到奇效吗?
  北京 刘平
  
  专家点评:
  糖尿病的病因至今未完全搞清,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都还不能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只能做到有效地控制,所依靠的治疗手段就是“五驾马车 ”,即“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中药可以根治糖尿病,上面提到的某中药方剂可以彻底根治糖尿病显然是一则骗人的虚假广告。就糖尿病的治疗而言,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就降糖效果来讲,西药(包括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更具优势,中药在这方面则要逊色的多,真正有明显降糖作用的纯中药几乎没有。其实您可以仔细琢磨一下,既然宣称纯中药降糖这么好,为何不给你抓几付中药让你回家自己煎服?因为那样的话,效果如何就真相大白了。至于那些服用后确有显著降糖效果的中药丸剂、散剂,虽然对外宣称是“纯中药制剂”,其实几乎都加了优降糖、降糖灵等西药成分,这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并被药检部门检查证实。不明真相的患者如果吃了这些掺了假的“中药”,血糖自然也可降低,但却很不安全,由于患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因而很容易出现严重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如再同时服用降糖西药,后果非常危险。
  那么,是否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没什么作用呢?显然不是。中药降糖虽在降糖方面不及西药,但在调理和改善症状以及治疗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我们可以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不失为糖尿病治疗的好方法。
  
  读者来信2:
  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是介绍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品的。广告上说该药是英国学者研制出来的,攻克了糖尿病治疗的难题,服用后有望治愈糖尿病。广告上还说服此药时要求糖尿病患者必须停服所有的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减量1/3。请问专家,广告是否可信,是不是可以停服口服降糖药?
  河北 李志强
  
  专家点评:
  根据笔者掌握的来自国内外权威专业机构的最新资讯:近年来,国内外确有不少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物、新疗法不断问世,但还没听说有哪种新药能够彻底治愈糖尿病。可以肯定,上面的广告又是一则不折不扣的虚假广告。我们知道,糖尿病包括许多类型,就拿最常见的1型和2型糖尿病来讲,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就不一样,因此,糖尿病应当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没有哪种药物适用于所有的糖尿病人。如果真有包治各类糖尿病的药物,恐怕所有的糖尿病医生都将面临失业,因为患者只需到药店买药服就可以了。笔者接诊过的糖尿病人中,被此类虚假广告误导而上当受骗的大有人在。轻者因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血糖失控;重者因停药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丧命。到头来是人财两空,“赔了夫人又折兵”。
  
  读者来信3:
  我看到了一则糖尿病产品的广告中宣称,只需要服用某种产品就可以将血糖恢复到正常,可以停药。广告中还特别指出,糖尿病一般的治疗手段是需要终身服药的,而服用了他们的产品,可以避免终身服药的麻烦和经济负担。等血糖降到正常值就可以停药。不知道这可不可信?
  济南 孙玉琴
  
  专家点评:
  任何一种疾病只有祛除病因,才有望彻底根治。现已知道,糖尿病与遗传、肥胖、营养过剩、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因此,目前对于糖尿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需要终生治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等)。不少糖尿病友存在一个认识误区,似乎只有用药才算治疗,其实,改善生活方式同样也是治疗。
  需要澄清的是:“血糖正常糖尿病痊愈”,只能说通过治疗糖代谢紊乱得到控制,如果因此而放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高血糖肯定会卷土重来。临床上,确有一些血糖轻度升高的早期轻症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如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恢复正常,以后停用药物,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就可以使血糖保持稳定。但这并不代表着这些病人已经彻底痊愈,如果他们放弃非药物治疗,恢复原来的生活方式,血糖照样会再次升高。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非药物治疗在控制血糖方面是何等的重要。然而就绝大多数糖尿病人而言,仅靠非药物疗法还远远不够,还是要配合口服药物甚至胰岛素,并且这种治疗要贯穿一生。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感染

下一篇:脚痛“挖”出糖尿病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