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呼吸疾病>哮喘>正文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的治疗,可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进行治疗。前者以治标为主,后者以治本为主,都要注意掌握。发作期可分为寒哮与热哮论治。

    寒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加减,药用:射干、麻黄各10克,细辛2克,半夏、生姜各5克,紫菀、款冬花各8克,甘草3克,五味子2克,大枣2枚,葶苈子、、苏子、杏仁各5克。每日l剂,水煎服。

    病久阳虚,发作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咯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当标本同治,温阳补虚,降气化痰,用苏子降气汤加减,药用:苏子12克,菊花5克,半夏12克,当归5克,炙黄芪、山萸肉、紫石英各6克,沉香2克,诃子3克,附子3克,补骨脂5克。每日l剂,水煎服。

    热哮: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张口抬肩,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加味,药用:麻黄,杏仁各10克,黄芩、桑白皮各12克,半夏、款冬花、苏子各8克,白果5克,甘草3克,知母、浙贝母各5克,葶苈子、地龙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病久热盛伤阴,痰热不净,虚实夹杂,气急难续,咳呛痰少质粘,口燥咽干,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又当养阴清热,敛肺化痰,可用麦门冬汤加减,药用:麦冬15克,玄参20克,沙参10克,五味子2克,川贝母2克(研末冲服),生地、山萸肉各5克,诃子2克。水煎服。

    缓解期的治疗当分肺虚、肺虚与肾虚,分而治之,以图减少复发。

    肺虚:气短声低,动则尤甚,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苍白,自汗畏风,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而诱发,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加减,药用:炙黄芪30克,炒白术12克,防风3克,桂枝3克,白芍12克,生姜、大枣各5克。水煎服。

    脾虚:痰多气短,倦怠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于腹泻,每因饮食不当则易诱发哮病,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白术各10克,甘草3克,陈皮、半夏各6克。每日l剂,水煎服。体质弱甚,可用人参3克易党参(另炖服),并加炙黄芪12克,黄精5克。

    肾虚: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为肾阳虚),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为肾阴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前方偏于温肾助阳,药用:熟地15克,萸肉5克,茯苓12克,泽泻5克,山药10克,肉桂3克,附子5克,补骨脂8克,每日1剂,水煎服。后方偏于益肾纳气,药用:生地12克,萸肉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山药15克,五味子3克,麦冬10克,每日l剂,水煎服。

上一篇:不是所有的喘都能用喷雾剂

下一篇:功能性哮喘 癔病性哮喘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