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少龙名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经验总结
谢少龙,广东省名中医,肇庆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肇庆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谢少龙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学术带头人,肇庆市中医院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其临证30余载,临床思想活跃,博古通今,致力于中医的发展,同时四处拜访名医,整理各家所长,验证于临床,在治疗外感发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疑难杂症等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外感发热四季皆可发生,广东省地处东南,气候湿热,土气薄弱,偶遇气候波动,极易出现外感发热等病证。谢少龙教授经临床总结发现,肇庆地区人群体质特征多见于中土不足,湿热困阻,故外感发热多以湿热夹杂兼土虚湿困为主,其在临床治疗中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及方法,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1 中医内治法的应用
自拟甘露退热饮,处方组成:薄荷5~10 g(后下),藿香5~10 g(后下),豆蔻5~10 g(后下),蒲公英30 g,浙贝母10~15 g,土茯苓15~30 g,黄芩片10~15 g,柴胡10 g,绵茵陈15~30 g,葛根30 g,生石膏30~45 g(先煎),厚朴(或大腹皮)5~10 g,干鱼腥草30 g,甘草片5~10 g,全方具有通畅三焦、清热利湿解毒、疏风解肌退热的功效。甘露退热饮是在甘露消毒丹基础上加减而成。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毒丹,首载于叶天士所著的《医效秘传》,用于治疗湿温时疫。《医效秘传·瘟疫附》云:“先生云,时毒疠气,必应司天。癸丑太阴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湿寒合德,夹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乃行。故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厉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邪犹在气分,用甘露消毒丹治之。”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极为推崇该方,将其称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温热经纬·方论》载:“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六元正纪,五运分步,每年春分后十三日交二运,徵火旺,天乃渐温;芒种后十日交三运,宫土旺,地乃渐湿,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患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
谢少龙教授根据广东地区气候特点及肇庆地区人群体质特性,在甘露消毒丹方基础上加减,自拟甘露退热饮。全方用药调和上下内外,调畅升降出入,使三焦通畅,气化复常,阴阳协调。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云“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临床适用于发热倦怠,胸闷腹胀,吐泻疟痢,咽肿,颐肿,溺赤便闭,淋浊,身黄,斑疹,疮疡,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所治病变涉及三焦,内熏肝胆,外渍肌肤,上至咽喉,下至二便。全方以蒲公英、黄芩、鱼腥草、浙贝母、生石膏、柴胡、葛根清上焦之热,解表退热,清热利咽,止咳化痰;藿香、薄荷、豆蔻芳香化浊;厚朴(大腹皮)行气悦脾,祛中焦湿浊;土茯苓、茵陈淡渗利湿,清下焦湿热,使邪有出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寒凉清热解毒,淡渗分利湿热,芳香化湿辟秽,清上宣中通下,三法齐备。在临证中凡湿热郁蒸不解、高热持续不退者,不论是否为暑温时疫之季,亦无论湿热之偏轻偏重,邪在上、中、下三焦,患何种疾病,皆属暑温未解、湿热入里、郁蒸之候,运用本方均可祛湿邪、清毒热、悦脾泻肺、行气化浊,药切病证,故临床症状消退迅速,反复少、退热稳、疗效好,热退时遍身微微汗出,无大汗伤阴之弊。一般1~3剂即可退热。
王健等[1]从三焦气机的升降理论探讨甘露消毒丹证治,认为甘露消毒丹病机为湿、热、毒邪壅滞,表现为湿温之邪滞留气分而热偏重,邪阻三焦,气机不畅。其方宣透与导下、升浮与沉降并用,旨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恢复三焦气机的正常升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露消毒丹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在肠伤寒、非典型肺炎、呼吸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流感和急性外感热病湿热证的治疗中疗效显著[2]。研究表明,甘露消毒丹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各型病毒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DHBV 病毒、EV71病毒等均有显著效果[3]。彭新念等[4]研究发现,甘露消毒丹合剂可抑制蛋清所致大鼠的足肿胀,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减轻小鼠因炎性物质刺激导致的炎性渗出,抗炎作用明显,且作用呈量效趋势。临证需把握以下几点:舌质红或淡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咽喉充血明显。符合上述要求即可使用此方,临床疗效明显。
2 中医外治法的应用
2.1 放血疗法
高热、火热证明显者,谢少龙教授常给予耳尖放血、大椎刺络拔罐,10 min即可使热势降低,为煎煮中药争取时间。
2.2 中药喷喉
咽喉红肿、咳嗽有痰难出或咯黄痰的里热明显者,常配合中药喷喉(蒲公英10 g,金银花5 g,连翘3 g,玄参5 g,芦根10 g,甘草片1 g,穿心莲5 g,由中药房煎药液至50 mL,冰箱贮存。每次15 mL,每日1~2次,3 d为1个疗程)治疗,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颇受患者喜爱。
2.3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治未病门诊颇受家长欢迎的疗法之一。小儿推拿治疗发热,主穴取开天门、退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外感风寒取推上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外感取退六腑;咳嗽取揉天突、揉膻中、擦膻中、擦肺俞。每次30 min,每日1~2次,3 d为1个疗程。
2.4 穴位贴敷
生石膏粉清水调匀后贴敷涌泉、神阙、大椎以辅助退热。每次2~3 h,每日1次,一般1~2次即可。
2.5 刮痧疗法
对成年人颈夹脊、大椎、肺俞、曲池、合谷等穴位进行刮痧可达到解肌退热的目的,以出痧为度。3~5 d刮痧1次,1次为1个疗程。
3 病案举隅
患儿,男,3岁6个月,因“发热2 d”于2018年7月3日初诊。患者于2 d前开始发热,体温38.6 ℃,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后热退,有痰无咳。舌质红,苔白,脉细数。检查:体温39.0 ℃,咽喉充血(++ +),扁桃体3度肿大,有溃疡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外感发热咳嗽(风邪夹湿犯肺型)。治法:疏风清热,化湿止咳。处方:甘露退热饮内服;中药喷喉,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耳尖放血1次。甘露退热饮组成:薄荷5 g(后下),藿香5 g(后下),豆蔻5 g,蒲公英30 g,贝母10 g,土茯苓15 g, 黄芩片10 g,柴胡10 g,绵茵陈15 g,葛根30 g,生石膏30 g(先煎),厚朴5 g,甘草片5 g,3剂。上药先煎石膏30 min,余药加水高于药面3 cm,大火煮开后倒入石膏煎液,小火煎煮15 min;薄荷、藿香后下,煎煮5 min后关火,分两次温用。2018年7月6日复诊:服药后热退,无咳嗽,间中汗出,胃纳差,大便烂。舌质淡,苔白略厚。患儿热退,大便烂,湿邪未尽,仍以甘露退热饮加减。患儿胃纳差,汗出,脾虚之象明显,故上方去生石膏,易土茯苓为茯苓10 g,加芡实10 g,山药15 g,3剂。电话复诊,服药后诸症好转。
按语:7月份肇庆地区气候仍以湿热为主,人居其中,感受湿热之邪而病湿温,谢少龙教授常用甘露退热饮加减治疗,临床每获良效。对外感发热者,常用柴胡、葛根、生石膏等加减使用,解肌退热,故3剂后热退。二诊患儿湿热仍未尽,如叶天士言“湿温大便硬为邪已尽”,故继续以甘露退热饮加减清热化湿,患儿虽胃纳差,汗出,但慎用补益之品,恐助湿热之邪,故上方加芡实、山药健脾敛汗,扶正不助邪。
4 小结
谢少龙教授治疗外感发热颇具心得,经常以中药内服配合一种或几种外治法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期内退热,且不易反复发作,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健,邓立香.从三焦气机的升降理论探讨甘露消毒丹证治[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4):5-6.
[2]魏述程,岳冬辉,于连贺,等.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类疾病临床研究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5):735-738.
[3]朱玲玲、曹蓉、王欢,等.甘露消毒丹抗病毒作用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8):198.200.
[4]彭新念,吕文亮,高清华,等.甘露消毒丹合剂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0):6.7.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魏巍 孔令强 谢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