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炎>正文

治慢性胃炎脾胃不和 二验方

张某,男,24岁。

主诉:脘痞、纳差5月。

现病史:患者于5月前进食火锅后出现上腹部痞满,隐痛,食欲减退。症状逐步加重,6月初在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报告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口服,效果不佳,就诊中医,现症见:精神萎靡,形体羸瘦,怠倦乏力,口唇干燥,腹平软,左上腹压痛,舌红少苔,脉弦细。

中医辨证:胃气阴两伤。

治法:补益气阴。

方药:三才汤加减

组成:人参10克,天冬6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天花粉10克。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5剂。

服药后,口干、脘痞消失、食欲增加、嘱清淡饮食以调理善后。

按:方中用天冬、生地、人参三味药,取中天、地、人三个字而作为方名,所以称为三才汤。天冬、生地甘寒补阴,人参甘温补气,有气阴双补作用。因阴伤较重,所以加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以增强补阴作用,口渴加天花粉。此方出自《温病条辨》,虽为暑温病而设,但患者胃气阴两伤表现明显,只要辨证准确,疗效显著。



藿香三味饮的组成: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8克。

加减:烧心,加黄连6克,吴茱萸3克;胃痞满,加代代花10克,厚朴花10克,莪术6克;口淡无味,加乌梅10克,生麦芽15克。

功效:芳香化湿,开胃进食。

主治:胃呆,脾湿不思饮食,口中粘腻,或口中有秽浊之气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每次煎15分钟,过煎则药性易挥发。以饭前服用为好,两次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用。

方解: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原因有外因,有内因,更多的是饮食因素。饮食中的湿浊、油腻、甜腻等,均可伤及脾胃,使其脾被湿困,胃纳不开。这时需要芳香健脾,化湿开胃。藿香、佩兰、砂仁三味,是芳香化湿的常用之药,其芳香而不温燥,理气而不伐阴,为临床常用的健脾开胃药物组合。毛老对于胃纳失常,口腻失馨,舌苔白腻(或薄黄腻),诊为慢性胃炎、慢性食道炎等疾患者,常以此方为主,随证加减。方虽简单,但药性凸显,若遇脾湿不化,胃呆者,投之必效。

病例:张某,男,50岁。患多发性肾上腺瘤术后10天就诊。

术后高热39℃,用抗生素后体温降至正常,但见腹胀、腹痛,大便稀薄,伴有肠鸣;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象弦细。诊为“术后腹胀”,为湿热壅滞证,当芳香化湿,健脾理气,予藿香三味饮加味治疗。方药: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8克(后下),广木香10克,生麦芽30克,炒麦芽3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大腹皮15克,炒莱菔子15克,防风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1剂。服药7剂后,腹胀腹痛明显减轻,大便成形,继服7剂后,症状消失。

按语:患者形体肥胖,体内痰湿蕴结,术后高热,用抗生素体温虽降,然脾胃湿热未除,且术后卧床不起,又不利于气机斡旋,故见腹胀、腹痛,大便稀薄。方用藿香三味饮芳香化湿,醒脾开胃;木香行脾胃之气滞,生麦芽与炒麦芽合用,既可疏肝理气,又可健脾祛湿;更用青皮行肝之郁,陈皮行脾之郁;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可以行胃经、大肠经之气滞;大腹皮主降逆,莱菔子主导滞,可使中上焦之湿与热从下而解。诸药合用,以藿香三味饮为主方,醒脾为主,降胃为副,标本并治,故而奏效。

上一篇:胃炎自疗保健法加强按摩部位

下一篇:按压至阳穴 灵台穴 缓解急性胃痛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